极谱法测定牛奶中的三聚氰胺

2018-01-22 08:03喆,陈文,王铒,杨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7年9期
关键词:缓冲溶液三聚氰胺标准溶液

吉 喆,陈 文,王 铒,杨 捷

(成都理工大学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成都610059)

三聚氰胺[C3N3(NH2)3]是一种化工原料。因其含氮量高达66.7%,所以很多不法分子将其加入牛奶或者蛋白饲料中,造成蛋白质含量高的假象。由于其具有毒性,被人或动物食用后会导致结石及肾衰竭[1]。2012年,联合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设定了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新标准,规定每千克液态牛奶中三聚氰胺质量最大允许值为0.15mg。因此准确快速地测定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牛奶及蛋白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2-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4-6]和 高 效 液 相 色 谱-质 谱 法 (HPLCMS)[7-8]等。电 化 学 检 测 三 聚 氰 胺 多 见 传 感 器[9-11]或电化学发光[12-13]。文献[14]使用单扫描极谱法在NaOH-KCl底液中直接测定三聚氰胺,检出限为1.73×10-3mg·L-1,未进行共存物质的影响、干扰的消除和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等研究。文献[15]也采用极谱法直接分析经NaCl处理过的牛奶样品,检出限为0.1mg·L-1,也未做共存物质的影响研究,且样品分析的回收率较低。

采用极谱法间接测定三聚氰胺的报道鲜见,本工作提出一种利用三聚氰胺对荧光素还原峰的抑制作用,间接测定三聚氰胺的极谱法,研究初步讨论检测三聚氰胺的极谱机理,对三聚氰胺的极谱检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JP-3型示波极谱仪,配三电极体系:滴汞电极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辅助电极。UV-270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pHS-25型pH计;BS-2245型电子分析天平。

三聚氰胺标准储备溶液:1.0×10-3mol·L-1,称取三聚氰胺0.012 6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在低温密封和避光条件下保存。使用时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荧光素标准储备溶液:1.0×10-3mol·L-1,称取荧光素0.033 2g,滴加数滴0.2mol·L-1NaOH溶液以溶解,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在低温密封和避光条件下保存。使用时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B-R缓冲溶液均按所需浓度配制。

荧光素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一次蒸馏水。

1.2 仪器工作条件

起始电位-0.4V(vs.SCE),扫描速率0.4V·s-1,静止时间5s,扫描次数为3,量程0~2.5×103nA,恒温测定。

1.3 试验方法

移取牛奶样品0.20mL于4mL离心管中,加入乙腈(25+75)溶液1.8mL,超声分散10min,沸水浴加热10min,以10 000r·min-1转速离心8min,取上清液通过0.22μm有机滤膜,取滤液蒸发去除乙腈至溶液澄清,得样品溶液。

依次将0.2mol·L-1B-R 缓冲溶液7.5mL(用0.2mol·L-1NaOH 溶液配制,pH 6.5)、1.0×10-4mol·L-1荧光素标准溶液2.5mL、一系列三聚氰胺的标准溶液或适量样品溶液加入25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于45℃恒温水浴中加热15min,取适量于10mL小烧杯中,在仪器工作条件下记录二阶导数波峰的峰电位(Ep)与峰电流(Ip),由ΔIp=Ip-I0计算加入三聚氰胺前后峰电流的变化(I0为未加三聚氰胺时的峰电流)。

2 结果与讨论

2.1 极谱行为

分别对荧光素标准溶液、B-R缓冲溶液、荧光素标准溶液+B-R缓冲溶液、B-R缓冲溶液+荧光素标准溶液+三聚氰胺标准溶液进行极谱扫描,结果见图1。

图1 二级导数极谱图Fig.1 Second-order derivate polarograms

由图1可知:荧光素标准溶液、B-R缓冲溶液各自在扫描范围内无峰;当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后,在-0.86V处有一个还原峰,说明荧光素在该缓冲体系的酸度下具有还原性;加入三聚氰胺标准溶液后在-0.86V处的还原峰降低。试验发现随着三聚氰胺浓度的增加,峰电流逐渐减小,表现出与三聚氰胺浓度的显著相关性,推断三聚氰胺加入后与荧光素结合形成了非电化学活性的物质,降低了溶液中游离荧光素的浓度,从而使其峰电流下降。

2.2 试验条件的选择

2.2.1 缓冲溶液及其酸度和用量

试验选择在三聚氰胺浓度为1.0×10-5mol·L-1(高)、1.0×10-6mol·L-1(低)时考察了缓冲溶液酸度对峰电流的影响,结果见图2。

图2 缓冲溶液酸度对峰电流的影响Fig.2 Effect of acidity of buffer solution on peak current

由图2可知:pH 6.5是最佳的酸度条件。试验进一步研究了最佳酸度下不同的缓冲体系包括PBS缓冲溶液、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B-R缓冲溶液中荧光素的极谱行为,结果表明:在0.2mol·L-1B-R缓冲溶液中极谱波峰电流最大最稳定,且无杂峰出现。

分别配制 1.0×10-5mol·L-1(高)、1.0×10-6mol·L-1(低)的三聚氰胺标准溶液,按照试验方法对B-R缓冲溶液的用量进行了选择,结果见图3。结果表明缓冲溶液的最佳用量为7.5mL。

图3 B-R缓冲溶液用量对峰电流的影响Fig.3 Effect of B-R buffer solution volume on peak current

综上所述,最佳底液条件为25mL体积中加入pH 6.5的0.2mol·L-1B-R缓冲溶液7.5mL。

2.2.2 荧光素用量

试验考察了电极反应物荧光素的用量对峰电流的影响,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当荧光素加入量为1.0×10-5mol·L-1时,ΔIp较大。因此,试验选择荧光素浓度为1.0×10-5mol·L-1。

2.2.3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按照试验方法,在最佳底液的条件下分别配制1.0×10-5mol·L-1(高)、1.0×10-6mol·L-1(低)的三聚氰胺标准溶液,考察了反应温度(25~50℃)以反应时间(5~30min)对峰电流的影响,结果见图5和图6。

图5 反应温度对峰电流的影响Fig.5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peak current

由图5和图6可知:在45℃下反应15min反应可以达到平衡,并有较高的峰电流。因此,试验选择45℃水浴反应15min后测定。

2.3 仪器工作条件的选择

按照试验方法,在最佳底液的条件下分别配制1.0×10-5mol·L-1(高)、1.0×10-6mol·L-1(低)浓度的三聚氰胺标准溶液,分别考察了汞柱高度、扫描速率、起始电位、静止时间对峰电流的影响。在30~50cm内改变汞柱高度,在0.2~0.8V·s-1内改变电极扫描速率,在-0.2~-0.7V内改变起始电位,在2~8s内改变滴汞静止时间,选择出最佳的仪器工作条件为:汞柱高度45cm;扫描速率0.4V·s-1;起始电位-0.4V;静止时间5s。

图4 荧光素浓度对峰电流的影响Fig.4 Effect of fluorescein concentration on peak current

2.4 共存物质的影响

在最佳条件下考察一些常见的共存离子对测定1.0×10-6mol·L-1三聚氰胺标准溶液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干扰试验结果Tab.1 Results of interference test

由表1可知:乳制品中常见的K+、Na+、Mg2+、Cl-对三聚氰胺的测定基本无干扰;Ca2+在低浓度下干扰很小,高浓度时在测定体系中会产生沉淀,系钙离子与缓冲溶液反应生成磷酸盐沉淀所致,但并未和三聚氰胺相互作用,故取上清液进行分析,结果不受影响。三聚氰胺的副产物三聚氰酸在100倍共存量下不产生干扰。

2.5 标准曲线与检出限

配制一系列三聚氰胺标准溶液,按照试验方法测定其峰电流,绘制标准曲线。三聚氰胺浓度在1.0×10-7~1.0×10-5mol·L-1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 ΔIp(×102nA)=-0.029 5 c+1.161,相关系数为0.996 8。

按照试验方法配制不加三聚氰胺的荧光素溶液,并对溶液进行10次连续测定,以3s/k(s为10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k为标准曲线斜率)计算方法的检出限为5.1×10-8mol·L-1。

2.6 精密度与稳定性试验

在最佳底液的条件下分别配制1.0×10-5mol·L-1(高)、1.0×10-6mol·L-1(低)的两组(各10个)三聚氰胺标准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83%,0.57%。对两组三聚氰胺标准溶液考察发现,在12h内都可以稳定测定三聚氰胺溶液。

2.7 样品分析

按试验方法对市售牛奶样品进行分析,样品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回收试验结果Tab.2 Results of test for recovery

由表2可知:加标回收率在91.2%~99.1%之间,说明该方法测定乳制品样品中的三聚氰胺有较好的准确度。

3 极谱机理分析

3.1 反应的光谱法表征

在1.0×10-5mol·L-1三聚氰胺标准溶液中加入荧光素,分别在加热和不加热的条件下、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同时在相同条件下对荧光素-B-R溶液也进行扫描,结果见图7。

图7 可见光吸收光谱图Fig.7 Visible light absorption spectra

由图7可知:在490nm处荧光素-B-R溶液有一特征吸收峰(曲线1);加入三聚氰胺后吸收峰有明显降低(曲线2),说明荧光素的浓度降低,这与极谱试验结果相符;且反应时进行加热的溶液,其吸光度有明显的降低(曲线3),说明加热可加快反应速率,使得反应更快达到平衡状态。

3.2 反应的电化学分析

按照试验方法对1.0×10-6mol·L-1三聚氰胺标准溶液进行循环伏安法测试。正向扫描时有还原峰出现,峰电位与单向扫描极谱法出现还原峰的位置一致,而反向扫描时对应的电位上并无氧化峰,说明该极谱波为不可逆吸附波。

在最佳仪器工作条件下对5.0×10-6mol·L-1三聚氰胺标准溶液于0.1~0.8V·s-1内进行扫描,改变扫描速率,考察荧光素峰电流(Ip)及峰电位(Ep)随扫描速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峰电流与扫描速率(v)呈正比,线性回归方程为Ip(×10-2nA)=14.43 v(V·s-1)+4.586,相关系数为0.992 0。说明该电极反应受吸附控制。

Ep随v的增大而负移,Ep与lnv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Ep(V)=-0.027 1lnv-0.857,相关系数为0.997 8。

当反应体系为受吸附控制的不可逆体系时,符合 Laviron′s公式[16]:

式中:E0为标准电极电位,V;R为热力学常数,8.314J·mol-1·K-1;T 为热力学温度,K;α为电子转移系数;n为电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F为法拉第常数,96 485C·mol-1;ks为表面反应标准速率常数;v为扫描速率,V·s-1。

Ep和lnν呈线性关系,进一步说明荧光素在pH 6.5的B-R缓冲溶液中在滴汞电极上发生了由吸附控制的不可逆电极反应。由Laviron′s公式计算得 αn=0.995 2;E0= -0.796 4V;ks=0.106 9s-1。若α=0.5,则n约等于2,故电极过程中有2个电子参加反应。

配制无三聚氰胺的荧光素溶液,在仪器工作条件下,于0.1~0.8V·s-1内改变扫描速率,考察荧光素峰电流及峰电位随扫描速率的变化关系。由Laviron′s 公 式 计 算 得 αn=0.943 0;E0=-0.794 4V;ks=0.108 2s-1。若α=0.5,则n约等于2,可推测电极过程中有2个电子参加反应。

由此可见,加入三聚氰胺与否,体系的相关电化学参数基本相同,从而证明电极反应物为荧光素。

本工作建立了一种简易的间接测定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极谱法,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并进行了荧光素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证明其极谱波为不可逆还原波,电极反应物是荧光素。方法用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测定,结果满足分析要求。

[1] 邵静君,温家琪,徐世文.三聚氰胺毒理学研究进展[J].现代畜牧兽医,2007(12):52-54.

[2] 王征.GC-MS法测定动物食品中的三聚氰胺[J].福建分析测试,2008,17(2):1-4.

[3] 吴惠勤,黄芳,林晓珊,等.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奶粉及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J].分析测试学报,2008,27(10):1044-1048.

[4] 乔勇升,李兴根,韩芷玲,等.高效液相色谱对液态奶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09,28(10):1202-1205.

[5] 何乔桑,刘敏芳,黄丽英,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粉和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J].色谱,2008,26(6):752-754.

[6] VENKATASAMI G,SOWA J R.A rapid,acetonitrile-free,HPL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melamine in infant formula[J].Analytica Chimica Acta,2010,665(2):227-230.

[7] 丁涛,徐锦忠,李健忠,等.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及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蛋白中残留的三聚氰胺[J].色谱,2008,26(1):6-9.

[8] 蔡勤仁,欧阳颖瑜,钱振杰,等.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残留的三聚氰胺[J].色谱,2008,26(3):339-342.

[9] 陈钰,王捷,刘仲明,等.喷射式电化学发光流动检测技术快速测定奶粉及液态奶中三聚氰胺[J].分析测试学报,2013,32(7):890-893.

[10] 王士伟,邓光辉,屈忠凯,等.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分离测定奶粉中的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J].分析试验室,2014,33(10):1198-1201.

[11] DENG J,JU S,LIU Y,et al.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determination of melamine in milk using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molecularly imprinted copolymer[J].Food Analytical Methods,2015,8(10):2437-2446.

[12] 邵科峰,陈昌云,颜妍,等.基于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免疫传感器检测三聚氰胺[J].食品科学,2013,34(16):221-225.

[13] 井伟,李小晶,吕水源,等.CdS修饰玻碳电极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三聚氰胺[J].分析科学学报,2011,27(5):607-610.

[14] 韦彬菡,魏小平,梁青梅,等.单扫描极谱法测定牛奶中三聚氰胺的质量浓度[J].中国乳品工业,2010,38(11):43-45.

[15] 周智明,杨立刚,赵伟军,等.单扫描极谱法快速测定牛奶中的三聚氰胺[J].分析试验室,2010,29(5):106-109.

[16] LAVIRON E.Adsorption,autoinhibition and autocatalysis in polarography and in linear potential sweep voltammetry[J].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1974,52(3):355-393.

猜你喜欢
缓冲溶液三聚氰胺标准溶液
三聚氰胺价格两个月腰斩
三聚氰胺:上半年走势偏弱 下半年能否反弹?
碘标准溶液的均匀性、稳定性及不确定度研究
几种缓冲溶液简介及应用*
三聚氰胺:上半年机会大于下半年
预防医学专业基础化学缓冲溶液pH教学总结
基础化学缓冲溶液教学难点总结
环境在线监测设备检定中常见问题探讨
标准溶液配制及使用中容易忽略的问题
三聚氰胺价格上蹿下跳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