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消费的山西省碳足迹动态研究

2018-01-22 19:09王瑜鑫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动态变化山西省

摘要:通过对2000-2015年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总量、人均碳足迹逐年增长,高于其他中部五省,但增长率自2010年逐年降低,说明山西省自综改实验区成立后,能源高效利用和经济转型取得一定成效;碳足迹强度逐年降低,下降幅度较大;能源消费碳足迹总量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达88%以上,消费结构在15年内变动不大。最后,结合文章结论,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碳足迹;动态变化;山西省

在生态建设高度关注度的今天,山西为改善高污染、高能耗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如“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立后,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煤电一体化、环境修复、区域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国发〔2017〕42号《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山西开展煤炭消费等量、减量替代行动,扩大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试点范围,说明山西在能源改革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能源替代方面还需继续努力。碳足迹作为一个新兴衡量工具,在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应用潜力不容忽视。国外学者对碳足迹的研究尚在发展阶段,多从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的分解等几方面进行,碳足迹方面多集中于研究方法及计算分析的整理与归纳。

从近年碳排放量变化趋势看,山西省碳排放量虽有所降低,但因为本身的资源禀赋及产业发展的历史性,碳排放仍远高于其他地区。因此,从能源消费碳足迹角度,纵向分析碳足迹的动态变动规律,了解山西省低碳发展的现状,以期为积极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减少碳排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山西省能源消费特征分析

根据图1,山西省能源消费总量在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6728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15年的19384万吨标准煤,但增长速度自2011年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2010年正式建立“山西省资源型经济型转型综改实验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经济转型有关,同时也说明山西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山西省能源消费结构看,仍以煤炭为主,煤炭、柴油、天然气消费量都在逐年增加,其中,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30%,但整体比重过低。说明山西省能源利用结构在逐步优化和改善,但进步不大。

3.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3.1碳足迹总量与构成动态变化

由图2可以看出山西省碳足迹总量整体水平较高,2000-2015年增加了2950.49Whm2,年均增长速度为6.44%。碳足迹总量基本呈上升趋势,2001-2007年,增长速度几乎一致,2008-2009年出现波动下降,2010年之后又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但总量明显高于其他中部五省。说明近年来山西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有一定的成效,能源利用率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碳足迹构成看,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主要由煤炭、焦煤、汽油、柴油等8类能源构成,煤炭碳足迹所占比重最大(88%以上),由2000年的1661.17 Whm2增加到2015年的4322.85 Whm2,增速较快;其次为焦炭、电力、柴油,其他能源碳足迹所占比重较很少。主要原因是山西省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对煤炭的利用也更为广泛。从各类型能源碳足迹的变化趋势看,煤炭、电力消费碳足迹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焦炭碳足迹2001—2015年没有出现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而是呈上下波动变化。各类能源碳足迹结构在15年内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考虑到山西省资源开发、能源利用技术等,山西省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碳足迹结构在短期内很难发生较大改变。

3.2人均碳足迹动态变化

由图3可知,山西省人均碳足迹变化趋势与能源消费碳足迹总量变化趋势相似,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2001-2007年增长迅速,年增长速度基本一致,2010年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均碳足迹由2000年的0.59km2/人增加到2015年的1.32km2/人,增加了1.26倍,相反,其他中部五省人均碳足迹在2000-2015年增长幅度不大,增长量基本在0.4km2/人以下,远低于山西。

3.3碳足迹强度分析

地区碳足迹强度=碳足迹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碳足迹强度越大,说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负担的碳足迹排放量多,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越大,经济环境效益越差。通过计算发现,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强度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由2000年的1.16hm2/万元降低到2015年的0.38hm2/万元,说明山西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负担的碳足迹减少,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代价在逐渐减少。相应的,山西省能源消费强度也基本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4.0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1.5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幅度大于碳足迹。

4.建议

根据上文分析和结论,山西省碳排放量仍需进一步控制以降低碳足跡总量,为更好地平衡低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以下建议:

(1)抓住国务院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这一大好时机,过区域协作,提高低碳经济的发展规模。发挥山西省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高新技术、低碳化技术,焦化、煤化工等重点领域进行推广;开展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结合新的经济发展及消费形式,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高科技企业或低碳型服务业,如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另一方面,山西需要减少对能源的依赖,退出过剩产能,适当控制火电规模,坚持煤电结合,打造电力、煤炭、运输相结合的产业链,增强协同创新能力;积极发展煤炭相关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高端制造业等,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山西地形,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所占的比重,减轻环境压力。积极发挥山西本地优势,发展新型农业,推广生态农业。

(2)完善低碳经济政策和机制。对新能源开发、创新技术的试行进行投资、推广低碳环保措施,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和吕梁等地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对积极研发低碳技术的企业给予融资或低利率贷款。

(3)增加植被覆盖率、倡导低碳生活。一方面保护好现有植被,增加森林、草地等植被面积,在郊区开展农家乐、采摘园、森林生态公园等,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扩大绿色建筑规模、完善公共交通、加大公共自行的投入。

(4)平衡好低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低碳和经济发展两部分,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忽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或只考虑降低碳排放忽略经济发展都是不可取的,都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山西在特定的资源禀赋及产业结构在短期内难以完成重大调整的情况下,需要把握好发展和低碳之间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降低碳排放量,改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Wiedmann T, Minx J. A definition of carbon footprint[J].SA Research & Consulting, 2007:9

[2]Carbon Trust. Carbon Footprint Measurement Methodology[R].version 1.1,2007.

[3]于曼,彭万贵,葛大兵.“碳足迹”计算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708-11710.

[4]齐绍洲,林屾,王班班.中部六省增长方式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第25卷,第5期59-66.

[5]王微,林剑艺,崔胜辉,吝涛.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7,第七期,33卷71-78.

作者简介:

王瑜鑫(1990.3- ),女,山西晋中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经济、统计类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态变化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召开2020年度山西省电教工作视频会议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外出务工、家庭老人特征及农村家庭贫困的关联研究
侦查阶段“证据材料的动态变化”监督与控制研究
广西木材产量动态研究
动态变化的网络系统安全处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