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的有效训练途径

2018-01-22 07:08江芳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

江芳

【摘 要】体能素质训练是小学体育课堂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综合意志力。然而,由于优越的生活条件和部分家长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导致多数小学生都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身体素质较差,且难以适应高强度的体能素质训练。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更好地开展小学体育课堂的各项活动,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体能训练措施,对有效开展体能训练的措施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体能素质;训练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3-0063-02

众所周知,个人的精神气质能够影响其生活态度、工作热情与学习成绩,而精神气质的建立离不开身体素质的支持。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身体素质的培养是其茁壮成长的关键,因此,在体育课上积极锻炼学生的体能素质是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师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体能训练不仅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在此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耐力与意志力,教会其不轻言放弃的重要哲理。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意志力较为薄弱,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体能训练产生排斥情绪,因而难以较好地融入体育互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从快乐教学出发,运用灵活、科学、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让他们融入体能训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小学生体能素质的现状

目前,我们正处于网络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的出现不但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给人们的精神娱乐需求带来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小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计算机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自控能力也有限,如果家长不加以合理把控,孩子就很容易沉迷于缤纷多彩的网络世界和网络游戏中。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由于长期上网或玩网络游戏,导致各项身体机能都严重退化,其身体素质也较差。此外,由于长期沉溺于虚拟世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意志力也较差,难以持之以恒地参加学习活动。

二、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的有效训练途径

1. 从激发兴趣出发,积极引导学生

首先,体育教师要理解体能训练,它不仅是耐力训练,更是包括平衡能力训练、柔韧性训练以及身体协调性训练的一种综合性体育活动训练。实践证明,任何一种体育训练都可以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方式进行,而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体育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能素质训练,就应该从兴趣角度出发,让学生自主选取自己喜欢的锻炼方式。只有让学生爱上运动,自觉运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質,让学生实现均衡发展。同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将兴趣与课堂的主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体能素质训练。

比如,在专项锻炼学生身体协调素质的课堂上,教师就应该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用具,如呼啦圈、毽子、跳绳等,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从而达到体能素质训练的目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根据兴趣不同,组建不一样的体育活动小组。在小组中,每一位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协作完成体育活动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能素质训练。而体育运动作为一项竞技性很强的活动,教师也可以通过举行小比赛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竞争中为争取更好的成绩进行自发的体能素质训练。教师也可以适当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给在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同学以肯定与赞扬,让学生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满足了娱乐活动的需求,也较好地达成了锻炼体能素质的目标。

2. 从营造气氛出发,营造轻松环境

对于不愿意运动的学生而言,体能素质训练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活动,许多小学生对体育课有较强的排斥心理,更有小部分学生因为害怕进行体育活动而排斥、逃避体育课。相关调查表明,有接近三成的小学生看见长跑跑道、高低单杠等就十分畏惧,甚至出现头晕等现象,因此,相关体育教师就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应该从原本的强制学生运动转变为鼓励学生参与运动,营造较为轻松的运动氛围。同时,体育教师还应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有针对性地布置体育活动的内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从畏惧体能素质训练转变为热爱运动、自觉运动的思想观念。

调查发现,长跑不仅是大部分小学生最为畏惧的体能素质锻炼方式,也是体育教师最难以开展教学的活动内容。长跑是一项需要高体能、高耐力以及强大意志力的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学生往往难以出色完成,所以会产生一定的胆怯心理。因此,教师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参与长跑,可考虑营造更好的环境,让学生参与长跑活动。比如,可以在跑道上安装扬声器,在学生跑步的过程中播放动感、有活力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陪伴下完成跑步训练。由于音乐的振奋作用,许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长跑任务,自然也能较轻松地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从而较好地达成体能素质训练的目的。此外,相关体育教师也可以在学生长跑时,与他们一起进行跑步训练,通过身体力行地参与,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跑步气氛,得到充分的体能素质训练。而对于体能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可组织学生在跑道旁为其加油打气,鼓励他们自主跑完全程,并对其进行积极鼓励,使之养成坚持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

3. 从设计游戏出发,拉近师生距离

众所周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小学生的专注能力较低,无法长时间地投入体育课堂中,其体能素质训练也无法长时间有效、规范地展开。为此,相关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游戏的方式,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体能素质训练,学生也可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

比如,在对学生反应能力的专项体能素质训练中,就可以借助游戏的参与,有效提高学生的灵敏度。对此,教师可以借助沙包等体育器材,教会学生丢沙包的游戏,然后让学生自由进行分组配对,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丢沙包、躲沙包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效锻炼自身的反应能力。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分组游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丢沙包比赛,通过学生之间的竞技过程,抓住其不服输的心理,让他们积极参与丢沙包的游戏,从而达到锻炼体能素质的目的。

此外,体育教师还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以后开展更多的体能素质训练打下基础,让学生不再畏惧体育教师的同时,也不畏惧参加体育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在开展游戏前亲自示范游戏的整个流程,并反复强调游戏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收获娱乐、锻炼体能素质的同时,也使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总之,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体育教师找准方向,把握好教材的重点以及难点,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运用正确的方法,处处以发展学生、提高学生为目标,多和学生接近,关心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和成长,学生就一定能有效提高体能素质,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经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结合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530.

[2] 刘勇.小学体育课堂创设情境游戏法对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2,(19):164-164.

[3] 李伟.让小学体育课堂充满活力——以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创新教学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6(12):31-31.

(编辑:朱泽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