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预习源于问题

2018-01-22 07:10毛首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预习有效性问题

毛首

【摘 要】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如果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同时,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他们的主体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但是怎样预习才能取得效果呢?文章基于福建省龙岩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小课题“农村初中英语课前有效性预习的研究”发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只有这样,学生的预习才能取得效果。

【关键词】预习;问题;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3-0071-02

2013年5月,筆者有幸参与福建省龙岩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小课题的研究,申报的小课题是“农村初中英语课前有效性预习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地去预习,学生普遍预习意识不强。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呢?随着研究逐步深入发现,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了操纵课堂,习惯了包办一切,致使学生习惯了坐享其成。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有了思考,他们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学习方式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在课题研究中,笔者尝试用问题来指导预习,结果收到了预想不到的结果,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冲动,学生逐渐喜欢预习,成绩也进步很大。在实验班中,学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预习风格:通过问题来引导预习。以下是笔者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做法:

一、设计预习作业——提出预习问题

俗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做好计划与准备工作,而学生的课前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课题组的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一部分学生虽然会完成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但根本没有认真完成,纯粹应付了事;有些学生因为老师不检查,所以根本没做。总之,学生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没有把预习当作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根本谈不上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再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预习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不知如何预习,不知从何下手。

为了让学生重视预习,使学生的预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笔者根据课标要求及参考区教师进修校编写的课堂三导材料,设计了有效的预习作业,提出预习内容引导学生预习:话题导学(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和预习导纲(单词互译与记忆、短语互译与记忆、句子理解与熟读、朗读课文)。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百科全书》查找背景材料、涉及的语法、背诵课文、角色表演、改写课文等。那么,什么时候布置预习作业呢?通常情况下,笔者都是在下课前5分钟布置,让学生先入为主,实现对新课知识与内容的初步了解和记忆。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学生就懂得了预习什么,怎么预习,并对预习有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前预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提出预习内容,自主设计预习作业。

二、课外自主学习——发现预习问题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学会质疑,学会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普遍没有问题意识,在预习时不会主动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学习状态更谈不上具有创新思维意识了。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这样的问题意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预习。比如,可通过预习作业及听、说、读、写发现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只要求他们针对预习作业查找问题就可以了,而对中上水平学生的要求则较高,要使他们在听课文录音中能大致了解自己在语音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思考没读懂的问题,同时还应养成动笔圈画批注,做好预习笔记的习惯。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边读边思考,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并把有疑问之处、重点之处进行圈点勾画。同时,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要在课文的空白之处写上自己的看法、体会。总之,预习应以读为本,在读中完成预习任务,在读中有所悟,有所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三、利用在校时间——分析预习问题

学生在预习中能提出问题,这已是学习成功的一半,但学生课外预习记录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如果全部放在课堂上来分析讨论,既不必要,也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因此,就要对这么多繁杂的预习问题进行分析与整理。若问题比较简单,就直接在小组内互帮互助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再带到课堂上,师生讨论解决。但在课题研究初期,笔者一直苦于在什么时间让学生分析、预习问题,后来发现学生在早读课中,多数都是在浪费时间,于是,笔者就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让小组长在早读课前10分钟,组织组员一起分析小组内的预习问题,并将大家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小组长再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将问题写在黑板上。之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分析小组长课前抄在黑板上的预习问题,找到共性及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将之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然后进行组间讨论及师生交流,以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预习问题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查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时,总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分析讲解,出现问题也没有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形成知识的碰撞,对此,笔者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自己解决预习问题。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展示预习成果,解决预习问题呢?笔者是这样组织的:①组内互教互学。在早读课前10分钟,让小组长在小组内组织交流学习,分享在预习中习得的新知识,同时让同伴帮忙解决预习中的困惑,将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实记录下来,并于课前3分钟抄到黑板上。②组间答疑解惑。根据各组抄写在黑板上的问题,上课后,所有同学集思广益,一起帮助解决问题。③教师点拨释疑。若通过组间交流仍不能解决,教师再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解答。④小组归纳总结。各组在5分钟内写出预习收获或本节知识要点,请某一组在全班汇报。由于时间有限,汇报小组要有团队意识,通过组内分工合作,做到人人有任务,及时把小组预习成果通过投影展示在黑板上。⑤师生补充完善。在一个小组交流汇报时,其他小组同学要认真倾听与思考,及时对这组同学的自学成果进行评价、补充和完善。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由发表看法,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尽量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交流。endprint

五、借多元化评价——鼓励学生带着问题预习

美国著名专家说过,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因此,预习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怎样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效果呢?如果教师逐一在课堂上检查,就會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如果教师不重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就会逐渐松懈,对课前预习应付了事,久而久之,必然会失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该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效果呢?在美国课堂,每门课的记分方式虽有所不同,但无论课堂小测、还是课堂讨论都会记入总成绩,假如某个学生害怕出错,或者很少发言,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那么GPA(平均成绩点数)就会降下来,因此学生都踊跃发言。于是,笔者借助这种方法,在预习作业中设计了评价分,分为课前预习情况、课堂表现、小组合作3个项目,鼓励学生参与预习。每个项目采取等级评价方式,分A、B、C、D四等,同时每个等级又包含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不分难易、对错,只要学生根据自身的预习情况提出3个以上预习发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小组合作讨论,就能得A,一个月累积一次,一学期总评一次,按50%折算到总评成绩中。由于采用多元化评价,特别是学生进行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这种小组评价可以收到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的学习效果,所以学生都积极参与,提升了预习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有效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贵有疑,只有让学生学会质疑,他们才能提出问题,激起求知欲。只有真正落实问题预习,学生有备而来,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只有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才能深入学习,实现学有所得,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合作、交流、探究的乐园。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霞.如何有效设计初中英语预习作业[J].校园英语,2017,(13):146.

[2] 程敬华.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现状调查[D].烟台:鲁东大学,2015.

[3] 徐丽英.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4.

[4] 张虹燕.自主性学习理论指导下初中英语教学中预习策略的运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编辑:朱泽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习有效性问题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