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8-01-22 07:11陈鸿英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创新能力高中数学

陈鸿英

【摘 要】当前,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促使学生实现健康、全面、综合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实际教学的重要目标,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更好地掌握高中数学知识,从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文章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以推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教学方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3-0079-02

高中数学是高中生学习课程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科学的典范,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承担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但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体现了应试教育的理念,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太过于重视,甚至只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的唯一指标和标准。学生长期处在题海战术中,不仅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负担重、压力大,还会形成学生的定向思维,导致无法有效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在高中數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1. 能够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是让学生学会对社会现象进行质疑、思考和探究。高中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作为高中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到日程中,摆到重要的位置。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感悟能力,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自主性,让学生能认识到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符合高中数学学科的性质

高中数学本身就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且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创新能力是对学生要求较高的一项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学生积极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和坚定的学习信念。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学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数学学科的优势,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只有将自身的认识提升到这一高度,才能够真正地培养更多数学人才。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进行因材施教,多和学生沟通,为学生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 不断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直觉性等多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数学的证明本质上就是对结论的挑战,数学的猜想就是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利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表现自身的个性化思维,并对相关结果进行质疑和拓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批判、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促进学生逐渐形成创新的习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自身的责任感、忧患意识,同时不断增加实际生活常识,更好地活跃思维,让学生有探究新知识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出良好个性品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 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倡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为学生学习营造创新的教育环境,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的动力。因此,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能够解放学生的思想,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创新能力,能够让单一的内容丰富、活跃起来,保证学生能够对教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大胆、真实、主动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意见,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不断提升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信心,真正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 帮助学生建立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要想让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首先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对于学生一些奇怪的想法和思维,不要进行轻易否定和训斥,要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优势,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创新实践,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树立创新信心和勇气,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情感,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知识获取和理解、吸收的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消除学生在数学思维障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只有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够将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中转换到主动学习中,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数学与学习的情感因素,挖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奋区,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将枯燥无味的数学语言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 提倡多样化的解题思路

高中学习普遍紧张而忙碌,各个学科的学习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不少的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会感受到极大的负担,从而产生烦躁的心理,造成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尤其要注重保持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中自由地进行探索、推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提倡多样化的解题思路,能够改变一组命题的问题和结论,还可以丰富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能够从命题角度解决问题的发散性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对学生提出的合理见解要及时赞扬,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规律的意见,也要帮助学生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体现数学教学的专业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自由地学习,减轻精神上的压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将创新思想认真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知识点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长春,姜传伟.浅论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5):99.

[2] 罗静彦.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吉林教育,2017,(9):71.

[3] 赵雪洁.怎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2015,(5):162-163.

(编辑:易继斌)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创新能力高中数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