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教学案例赏析

2018-01-22 07:13刘姣容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新课改教学

刘姣容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语言文字、培养语感,让学生充分体悟到语言和文字的美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章以《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为例,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新课改;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3-0087-02

在當前的社会条件下,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围绕和针对新课程改革的中心思想来开展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老师的应尽职责。小学语文教学是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语言文字、培养语感的过程,正如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那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结合工具属性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小英雄雨来》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和强调“感悟”的意义和价值

片段一: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师:用白雪来比喻芦苇花,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生:芦苇花很多。

生:芦苇花很白。

师:细细慢慢地读。通过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读后交流)

生:雨来的家乡自然环境很好。

生:景色很美丽。

师: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读——

(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师:读了这样的句子,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觉得这个地方特别美丽。

师:那么如果作者单纯地告诉你这个地方很美丽,你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不会,因为没有具体的参照物。

评析: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本质上是提升小学生社会技能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教会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有关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要让孩子通过学习和感知,收获更多的成长,让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感知能力、语文审美能力都有所提升。这就要求老师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

部分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学校教学考核压力持续增大的今天,很多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理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但是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老师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路径,更加重视将学生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认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品质。

重视和强调“感悟”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更加重视学生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更多自身精神层面的成长。从《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本身看,三千两百多字的文章既完整交代了事件的全部过程,又有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无论从思维逻辑层面,还是从故事本身完整性的角度,《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都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从语文学习本身的属性上看,这种体悟往往是非常主观的,老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无法过多地介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看待课文,孩子的世界也会更加精致美丽。

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片段二: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师:这段话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非常紧张。

师:哪个词给你这样的印象?

生:“眼看”。

师:谁愿意读这段话?

(生读,读得慢)

师:紧张的时候,是不是人的动作会快一点呀?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不可以配合我们故事主人公的情绪,再读得快一点呀?

(生再读,读得较快)

师:中间的停顿可以少一点吗?

(生快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让我们明白了雨来调皮捣蛋、聪明大胆的人物性格。在座的同学们都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几乎没有在河边洗澡、跟爸爸妈妈捉迷藏的人生体验。但是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也间接收获了这样的人生体验。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知道了雨来的生活环境,也明白了雨来的人物性格。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评析:语文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客观之于主观的过程。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是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所着力培养的。教师要重视启发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更加宽广的层次和程度上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和个人的成长。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篇目,这些课文无论从文学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有非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通过精读课文,给学生提供更多审美体验,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独立学习、自主思考,能够更大限度地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和老师能够在更高的层次和程度上,通过配合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寻求突破的过程中所应该秉持的一个逻辑中心。

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准确地说,它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个过程。长期以来,我们重视和强调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一方面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帮助孩子在更加宽广的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督促孩子进行更加有质量的语文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孩子与世界之间交流交往的通道被更好地打开了,这是他们从家庭的小天地迈出,走入一个新的、更大、更真实世界的开端,也是一个学生后续学习成长的基础和先声。

三、搭建平台,在生活中学语文endprint

片段三: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师:你们见过小鸭子吗?见过的举手。

师:你们见过浮水的小鸭子吗?是什么样的?能否根据你的经历,想象一下雨来从水中浮上来时的样子?

……

师: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读——

师:河是小鸭子的家,小雨来在河里像小鸭子一样自在快乐,对不对呀,我们要带着这样的感觉读——

师:我们要结合生活中的经历,尽量想象雨来调皮捣蛋、自由自在的样子。

生:好……

评析:从语言文字的历史沿革上看,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们沟通交往需求不断升级的历史。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寻找共鸣。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生活经历的文字化和符号化,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也要基于师生之间存在的共同的意义空间。考虑到小学生的人生经历是相对比较有限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更加宽广的层次和程度上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在这个变化发展的时代里,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宽广,而作为老师,也要深刻把握这一要点,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让老师自身的教学更有质量。

从文章本身的创作上看,《小英雄雨来》前半部分对于雨来生活环境的动态描写,是我国上个世纪初,中国南方农村地区真实的生活图景。语言和文字挣脱了时间的藩篱,使得几十年前的生活景象俏生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这无疑是非常珍贵的,是值得我们用心学习、用心挖掘的。

教师应该注意到,语言文字尽管能穿越历史,但是小学生本身却不能。这种带有历史沉淀的美感,需要老师给学生提供和创设更具时空穿梭感的共同的意义空间,在稚嫩的学生和厚重的历史之间架设起桥梁,让学生能够循着老师提供的思维路径,结合自己的人生体悟,迈进语文的殿堂,收获知识和能力的成长。

四、结合历史,在时空穿梭中展示语文之美

片段三: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师:你们见过红绸子吗?见过的举手。

师:谁能说一下,红绸子让你想到了什么?请大家举手回答……

生:想到了五星红旗、想到了红领巾。

生:五星红旗是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

师:没错,大家说的都对。五星红旗是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那么读到这里,大家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生:觉得这里的描写看起来比较哀伤,不像前几段那么快乐,总觉得这里暗示着雨来的流血牺牲。

师:同学说得很好,看得出来是在用心地感悟这篇文章,老师很替你们高兴。

评析:小学语文教育实际上是围绕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来开展的,这也就意味着在小学语文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学本身是需要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别是考虑到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实际上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精神抵抗和现实抵抗的一个缩影。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用社会的、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和看待教学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心灵体验,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引导学生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民族未来。

所谓故事进入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生活在当下的人却可以从已经发生的故事中寻找到自己的身影。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时空穿梭来感受历史之美,实际上是有非常深刻的内涵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要肩負的重要职责。

小学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小学语文老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充分体悟到语言和文字的美丽,树立正确的史观。

(编辑:杨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新课改教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