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主义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管窥

2018-01-22 10:34王薇曹顺娣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勃朗特呼啸山庄艾米莉

王薇 曹顺娣

[摘要]本文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进行了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及情节上的分析研究,在当时陈旧的文学形式中注入了跌宕起伏的情感及发人深省的沉思,实现了哥特式与激情、内涵的完美统一。《呼啸山庄》更是因此超越了哥特载体及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成为别具一格、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呼啸山庄》;哥特特色;艾米莉·勃朗特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2-018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2.08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呼啸山庄》一直被人们称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因为其写作风格独树一帜,在维多利亚时代更显现出与众不同。在小说正式问世之时,并不被大众所看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逐渐被其所展现的魅力与价值折服。许多专家学者对《呼啸山庄》进行了各个角度的解析,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而这本书的内涵远不止于此,我们仍需要对其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发现。

一、哥特小说概述

哥特式小说最早出现于1764年,其出现的标志为贺拉斯·沃波尔的小说《奥特朗托城堡》的问世。自此之后,哥特式小说凭借其自身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成为欧美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哥特小说最显著的特征为故事情节曲折复杂、恐怖阴森,它集神秘、怪诞于一体,主旨是通过仇恨和复仇来揭示人性的丑陋及邪恶。哥特式小说的缺陷主要是人物塑造的不足,过分注重情节的铺垫,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较为平庸,没有心理深度,艺术手法也较为简单粗糙,作品更像是神秘事件和刺激性情节的杂糅,也因此被一些评论家称为贩卖神秘的赝品。尽管如此,哥特式小说中神秘曲折的故事情节及其在读者面前所展现的丰富的想象力给那些渴望能够抒发内心情感的作家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这些作者中就有艾米莉·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的童年处于哥特小说的发展时期,小时候的艾米莉·勃朗特就热衷于阅读读物杂志上的恐怖故事。哥特式写作风格给艾米莉·勃朗特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艾米莉·勃朗特并没有局限于对其的模仿和套用。哥特式创作风格在天才艾米莉·勃朗特的笔下变得更加灵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二、《呼嘯山庄》写作手法与哥特传统的关系

(一)主题与哥特传统

艾米莉的《呼啸山庄》是一本典型的哥特式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哥特式写作手法。《呼啸山庄》的主题是阴谋、仇恨及复仇。呼啸山庄的主人欧肖收养了弃儿希刺克厉夫,希刺克厉夫与其女儿凯瑟琳从小一起长大,在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爱情。相比于凯瑟琳和希刺克历夫的亲密关系,欧肖的儿子辛德礼对希刺克历夫充满了仇恨,这种感情占据了他的内心,以至于在欧肖死后,他将希刺克历夫降为奴仆,并对其进行百般凌辱。凯瑟琳为了救希刺克厉夫嫁给了画眉田庄庄主林顿,希刺克厉夫得知后悲愤难忍,离开了山庄。在几年之后,希刺克厉夫变得非常富有,他回到呼啸山庄后开始对这里进行复仇,不仅让辛德礼倾家荡产,更是诱骗林顿的妹妹与他成婚,然后肆意虐待。凯瑟琳却因不能同相爱之人在一起而郁郁寡欢,最终凄然病逝。评论家们对此书的故事情节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一些人认为这本书主要体现的是爱情,还有一些人认为它更像是一部神秘小说。笔者认为,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丑恶。人之初,性本善,人性原本不存在阴暗,但是在被外界的一些因素打破这个平衡后,人性的美好就开始一点点流失。当我们面对丧失人性的人时,内心深处处于一种恐惧的状态,而我们的内心深处同时还希望丧失的人性可以回归。《呼啸山庄》将人性从正常到丧失的过程血淋淋地展现给读者,并且迎合了大家的心理,在文章的最后迎来了人性的回归。

(二)人物刻画与哥特传统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运用了哥特式的写作手法,但是在人物刻画方面超越了传统的哥特模式,她并没有局限于惯有的哥特式写作方法,而是对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刻画。书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给读者以生动的印象,尤其是在进行主要人物刻画时,作者更是不惜笔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的希刺克厉夫让人又爱又恨,是传统哥特式风格中的恶棍英雄。而女主凯瑟琳是一个矛盾的女子,在林顿和希刺克厉夫之间取舍时,她一方面想要嫁给林顿,做附近最了不起的女人,另一方面又非常爱希刺克厉夫,但是又觉得嫁给他会自降身份。这种充满矛盾的感情将凯瑟琳不断撕扯,最终在林顿逼迫其做出选择时,凯瑟琳的心理矛盾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此书描写了凯瑟琳在痛苦和幻想中不断挣扎取舍的状态,对其濒于崩溃的痛苦和充满病态的呓语进行了深刻描写,给小说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让我们在被其震撼的同时感受到人物的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此书并没有局限于人物的外形描写,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塑造,一定程度上缓冲了哥特小说的恐怖感及紧张感。此书在读者体验刺激与紧张的同时,对人物做出了更加复杂、抽象的反映和判断,加强了哥特式小说的思想深度。

(三)环境刻画与哥特传统

在环境刻画方面,《呼啸山庄》依旧采用传统的哥特手法,在描写荒原时,将环境描绘成一幅铅云密布、狂风大作的景象。作者比较喜欢用荒原的景致来烘托文章气氛,作者能够将最幽暗的石楠丛看作比玫瑰还要娇艳欲滴的花儿,将位于铅灰色山坡上的一处黑幽幽的山谷看作充满快乐的乐园,作者具有一颗能够化荒凉寂寥为快乐的心灵。艾米莉·勃朗特将故事的背景设置为一个如同地狱的环境,山庄周围是一片毫无生气、狂风侵袭的荒原,山庄的里面是一副光线阴暗、荆棘遍布的画面,这种环境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悲凉的印象,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基调。作者对环境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在进入庄园前,首先会看到房屋前面大量稀奇古怪的雕刻,进屋之后,会看到壁炉台上杂七杂八的老式难看的枪。其中,凯瑟琳的幻影在洛克乌德梦中出现的片段被人们铭记于心,“一张苍白的脸孔,外边靠在玻璃上,还有一只血迹斑斑的手,伸进打破的玻璃要求进屋来。于是梦中的洛克乌德把她的手腕向碎玻璃上拉,在玻璃窗上来回的摩擦,直到淌下来的血水浸透了被褥”。艾米丽把鬼魂出没、幽灵游荡、梦靥奇想和与尸首同眠的场景渲染到极致,为这部书添加了悲凉与神秘的色彩。endprint

(四)情节描写与哥特传统

哥特式文学作品在故事情节构成上的特点是神秘,其主基调为仇恨。《呼啸山庄》的故事情节充满哥特式色彩。凯瑟琳在与耐莉的谈话中表现出极度虚荣的状态,她认为嫁给林顿对她和希刺克厉夫都是最好的选择,希刺克厉夫听到了他们的对话选择了离开。虽然通过凯瑟琳的谈话能够了解到她对希刺克历夫的爱,甚至她嫁给林顿的直接原因也是想要帮助希刺克厉夫,但是希刺克厉夫并没有听后面凯瑟琳对他的爱情诉说就选择离开了。小说中形容希刺克厉夫离开的夜晚是一个非常的夜晚,“阴云密布,很像要有雷雨,甚至起了一阵狂风,打了一阵霹雷,不知是风还是雷把屋角的一棵树劈倒了”。作者描绘的场景让读者感到心惊,在感到恐惧的同时对希刺克厉夫施以同情。艾米莉对希刺克历夫出走后众人的反应一一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辛德礼不知道他的出走,但是由于对他的憎恶,并不会关心他去了哪里;凯瑟琳认为其出走是因为自己说的话,认为是自己的责任;耐莉虽对其有所嫌弃,但是她是一个忠诚的女仆,对希刺克厉夫的安危表示担心。希刺克厉夫在3年之后“衣锦还乡”,并从赌场上将呼啸山庄赢回,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财富积累,但是作者并没有就其三年的生活进行解释说明,这也体现了哥特式情节不急于表达本质的特点。

三、《呼啸山庄》的现代主义端倪

《呼啸山庄》中的主人翁希刺克厉夫就是一个异化了的人物,他天生叛逆,不受传统社会道德的束缚,意志力及忍耐力超人,并敢于同压制人性及自由的束缚作斗争,属于一个典型的主流社会叛逆者。希刺克厉夫站立于主流社会的对立面,以其局外人的身份向传统价值观及社会束缚进行攻击,这也正是现代派文学的常用手法。除了他的性格方面,在他的人际关系方面也体现了现代派文学主人翁的特点:冷酷、以自我为中心、与世俗格格不入。早年辛德礼对其的凌辱及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使其变得绝望,人格逐渐开始扭曲,最终将自己异化成为一个恶魔,也把呼啸山庄变成了一个地狱。由此可见,社会催化了希刺克厉夫的异化,这也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被地位、财产和出身等因素异化的现象。《呼啸山庄》通过对主人翁异化的描写,真实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残忍扼杀,对资本主義社会进行了批判。

四、结语

文学作品的价值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的,阅读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双向选择活动,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而时代语境就是其中之一。《呼啸山庄》与维多利亚时代的语境完全不同,其在人物塑造、叙事技巧、故事情节等方面充满哥特色彩,因此遭到当时大众读者的冷落。在上世纪90年代现代派文学兴起之后,人们持当下的审美标准重新阅读时发现,《呼啸山庄》的特色竟是现代派文学的创作先声,自此之后,《呼啸山庄》一改备受冷落的命运,成为文学界炙手可热的小说。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呼啸山庄》情节的内涵绝不仅是通过哥特式创作风格就能解释清楚的。由此,我们可以窥见艾米莉超常的文学天赋及写作风格的独特魅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勃朗特呼啸山庄艾米莉
如果回忆即遗忘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
我的朋友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Gothic Elements in Wuthering Heights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
试论勃朗特姐妹女性视角的开拓
女性成长的书写——张洁《无字》与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的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