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陕西省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18-01-22 00:41何岷天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机制一带一路

何岷天

摘要:陕西省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高等院校聚集的地方,应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依托高等院校培养出“一带一路”背景下需要的高素质审计人才,并且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使其促进企业平稳快速发展,从而促使国家战略更好的落地。本文以审计专业为出发点,探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以适应于新形势下多维度的审计需求。

关键词: “一带一路”;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一、研究背景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实施需要良好的审计监督机制作为保障,社会对审计需求不断增加,审计功能不断拓展,审计已经突破了财务会计审计的边界,转变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此前,2015年2月16日,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建设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成为该方案的突破点,国家推行新战略的背景下,在实施“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的方向中,提出注册会计师职业需要提升其教育国际化水平,落实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促进行业化专业服务间的国际化水平;积极投身于自由贸易区间的协同合作,架构事务所与各企业协同办公的桥梁式平台,促使各会计职业组织的紧密联系与有效沟通。此情景下,中国高校应就自身优势(如:课程优势、人事优势、地理优势等)将本专业课程进行拓展适应于周边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例如,处于东南沿海方位的各高校在定位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制时,强调其课程体系应建立在周边地区的实际社会形态,符合于当地的国家财会准则。同时,介于如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活动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今,社会财会界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主要趋向于信息技术实务需求,如何建构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如何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各高校修订编制人才培养机制时的研究核心点、重点与难点。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修订的一个迫切而严峻的课题,该如何学科交叉、知识结合,此要求也正是审计学科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发展需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在2013年9月提出,该战略倡导“命运——利益——责任——开放”四大共同體理念。目前,针对该战略的国外研究较少,但在国际化进程及学习方面研究较多。皮特和克拉克(Pitt&Clarke,1999)认为知识是提供服务的主要资产,在服务业国际化扩张进程中,组织需要有针对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实现战略的创新。福斯格伦(Forsgren,2002)提出各种学习机会对国际化的重要作用,包括模仿性学习、与其他企业合作、引入专业人才等,无论是哪种学习机会,所要获取的都是国际化有关的经验,像国际业务的处理、对跨国分支机构的管理、内部控制的改善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暂无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但是针对我国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陕西“一带一路”人才研究政策、“一带一路”审计服务发展探析等方面的研究较多。

南京审计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时现发表的《我国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征、维度、矛盾及选择》一文,文中提出我国高校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优化培养方案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使审计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的审计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

史良平认为“一带一路”构想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但是很多高校对“一带一路”认识不足;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存在专业设置较为局限,未结合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机制与时代联系不紧密,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策。

崔澜等人发表的关于《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通过分析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并针对教学模式的落后,师资团队的薄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加强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的策略及方法。

顾颖等人在提出“一带一路”构想背景下陕西省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通过政府的支持引导,注重区域化人才;加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与国外高校合作,扩大合作交流,制定多元化的培养方案;再次塑造企业内部人才,根据“一带一路”构想背景下客户的需求,提高员工自身能力,并且鼓励引进高端人才。

王颖、张倩研究陕西省“一带一路”构想下审计服务业发展探析,分析审计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优质的审计服务,离不开高端审计人才的支撑,在探讨审计服务业发展的路径设计中,重点描述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审计学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和行动方案

基于“一带一路”构想议的背景下,对于提升审计行业整体资助背景是当务之急的要求,当前经济在“新常态”的推动下,注册会计师职业教育也更需顺应国际化水平,因此对于各高校的要求体现在落实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机制的建立,切实助力行业专业服务市场走向国际的学科建设,同时需要致力于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进程,积极寻求适合各高校实际发展需求的国际化接轨式的培养机制,因而,未来预期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需结合现状情况,通过确立研究目标进而实施结构拓展:

(一)锁定区域,明确人才培养机制

审计学学科建设的要求必须适应社会现状发展的实际需求,审计学人才培养机制必须与课程专业体系充分融合,体现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并驾齐驱,如今,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体现在国际视野的拓展、知识体系的优化、职业道德的建立等多个纬度。因此,锁定区域性特色发展,恒定培养机制目标,首先需要强调“全球视野、国际规定、通行准则、国际资质”四位一体的会、审计人才定制培养目标;其次,知识结构的建立不仅包含相关专业必修课程,还应适应与日俱增的新型时代需求,真正落实课程教学改革。endprint

(二)架构特色,优建分阶教改体系

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实践实验工作室,让学生切实接触事务内容。首先,基于初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应符合一定的科学完整性,该体系可以大致区分为四类:通识学科引导基础、平台课程理论引入、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体系解构、专业实践实务操作,将四类课程按学生学时结构组合成有层次,相关联的课程体系,同时,为符合国家“新动态”的发展需要,推进创新型国际课程体系建立,增设Audit and Assurance、Business Law、XBRL的应用、专业课程辅助类经典导读等课程(此类课程学分可以置换部分中文课程学分),开设专业数据实践课程。再者,尽可能实现应用英文原版教材课程,使用中英双语授课。最终实现学生国际业务能力真实体现的审计人才培育机制。

(三)创建平台,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创建学生实习、教师辅导式实务平台,可以引入学生“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前三年将课程全部完成,最后一年实现就业實习与企业/事务所接连,通过搭建企业/事务所实务平台,引进审计项目,使学生们能够真正接触审计实务工作中的具体内容,切实落实学生们在校期间作为审计专员所需具备的任职能力,最终,通过在此期间平台实务的真实获取,各位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将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切实做到适应“一带一路”构想的审计专业目标定位,让学生们夯实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实践式学习。因此教与学方向双线发展:一方面,对于教师层面,积极开展师资引进和走出,提高团队实力;实施海外访学进修培训计划,推进教学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对于学而言,体现信息化特征,普及计算机审计,辅以各类信息化教学,让学生自主接受国际形势。

结论

在当前经济新趋势的带动下,高校在发展其自身学科建设同时,需要做到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类需求,因而也增添了对审计人才培养机制在未来发展下的更多挑战。最终,发展的初期在于建立“本科专业国际标准建设项目”,实现国外课程互认体系,最终辅以本专业各类大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升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渗透式学习体验。通过对传统审计理论体系带来的冲击与现有的理论需要突破的瓶颈,探索出教学体系需要做出的相应调整,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惠芬,陈丽,李婧.数据式审计与本科审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09):31-32.

[2]刘国常.审计专业教育综合改革问题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10): 34-36.

[3]张妍.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路径探析[J].审计月刊,2016(08)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机制一带一路
校企互动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