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春天”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技巧与艺术特征

2018-01-22 10:29赵小璐
艺术评鉴 2018年21期
关键词:春天奏鸣曲演奏技巧

赵小璐

摘要:冯·贝多芬,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小镇,他的音乐思想及创作风格不仅轰动一时,且泽被后世,对未来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贝多芬一生写了10首风格不一的小提琴奏鸣曲,其中最受人们喜欢的是第五首《F大调奏鸣曲》,也可称为“春天”奏鸣曲。它旋律优美,一经问世就广受世人喜爱,曲如其名,充满人性的质朴、生活的热情以及理想的希望。本文以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为研究对象,对其音乐创作风格和曲式结构上做了详细的叙述,多角度分析归纳作曲家所要表达的音乐语汇和音乐形象,并从演奏者的角度去进行演绎方面的解析。希望本论文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对即将演奏此奏鸣曲的音乐爱好者有一些借鉴和启发作用。

关键词:贝多芬 “春天”奏鸣曲 演奏技巧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004-02

“春天”奏鸣曲是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鸣曲的别名,创作于1801年,F大调。由于此曲第一乐章所荡漾的青春气息,被人们恰当地称为《春天奏鸣曲》。“春天”的名称并非是贝多芬自己所起,而是后人根据作品内容所赋予的。这部奏鸣曲属于贝多芬的早期创作,乐曲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乐观的情绪,音乐明快而甜美,轻松而活泼,犹如绚丽灿烂的春光,乐曲虽然是在描写大自然的春天,但更是借春天的情景记录了贝多芬青春时代对生活的感受。

一、“春天”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分析

乐曲开头,没有任何乐句的铺垫,小提琴和钢琴直接进入到主题中,小提琴温暖明亮,钢琴是八分音符分解和弦作为伴奏声部,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迷人温暖的春天里,两种乐器交替奏出主题,构成了一幅流涧的音乐画面,仿佛又是爱人间的低声对话。此时小提琴声部需弱进,随着春天的信息越来越浓,小提琴的音量也逐渐增大,琴弓也随之逐渐拉长,给人充满自信,洋溢欢乐的气氛。

这里最重要的是节奏的对位,呼吸的一致性。在第11小节处钢琴声部陈述主旋律时,小提琴作为伴奏,演奏时弓毛要略靠近指板,每个音符加上颤音,这样的伴奏听得生动、有朝气。在主部最后结束的部分,和弦的力度处理上要做到由弱到强,再到突强。

第25小节,两个声部要齐声有力的结束主部,小提琴的和弦要靠近琴码从弓根处找好接触点,右手分配好力量在弦上使用较短的弓子将三根弦一起奏出。

35小节的第一个音G,力度是ff,小提琴演奏者需要提前准备好,右手颤指幅度增大频率加快并保持住,弓子靠近琴码的同时其力度也要增大并保持到36小节第一个音低音G上,并做sf的力度表达,G音要做出揉弦,且右手弓速度加快,弓段的四分之三要快速走完。38小节中的sf针对的是G而不是前面的两个倚音,这就需要演奏者分配好弓段、弓速及右手力量,并且将强音保持四拍之后再放松。

第54和55小节处有crese.标记,要想音量逐渐増强,就要求右手运弓的弓段由短到长,其次弓子与琴弦的接触点要由指板靠近琴码。这九个音上都带有点,说明要求演奏出来的效果是具有跳跃性的、生动的。此时左手做好匀速的颤指,在最后一个音上有突强记号,处理这个音时左右手都要有爆发力,右手握弓要放些力量,弓速快速的冲出去之后立刻放松。在结束部处70到73小节处,大连弓的快速跑动句一气呵成,突出极强的音乐流动性,整体感觉由弱到强再到弱,循环反复,仿佛春天风雨欲来的景象。通过五小节的准备后引出再现部,如同雨过天晴,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

二、贝多芬《“春天”奏鸣曲》的艺术特征

在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当中,我们能感受到极其丰富的音响效果,复杂多变的和声织体,突强、突弱的力度记号,每句音乐的乐思都流露出丰富的想象力等,这些都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戏剧效果。不仅是对古典主义的继承,更多的是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创新和发展,显现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了小提琴与钢琴平等对话的形式,不分主次,两声部有规律的交织在一起,这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一)钢琴与小提琴的完美结合

在这首奏鸣曲中,钢琴与小提琴在音乐当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其配合的形式有两种:一是齐奏,钢琴与小提琴八度音程关系来演奏同一旋律,这种地方需要两位演奏者极高的配合默契和敏感的听辨能力并且伴随着渐弱引出再现乐句;二是主旋律与伴奏旋律的形式,這是乐曲最常见的形式,小提琴声部作为主要旋律,钢琴声部作为陪衬,歌唱着春天的美好风景,春和日丽,春暖花开。

(二)跨越性的力度术语

在贝多芬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中,丰富的使用力度术语记号,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我们要根据贝多芬音乐中的每一个力度记号的使用,来分析作曲家当时所要表现的意图,从而了解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在这首奏鸣曲中,通过整理,归纳出贝多芬所使用的力度记号:

p弱

pp很弱

f强

ff很强

decresc.渐弱

crese.渐强

sf突强

sp突弱

rinf.突强

fp强音后突弱

sfp突强音后突弱

fp强后即弱

decresc.pp渐弱至很弱音

从上面罗列出来的力度术语可见,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从弱到强,弱时可极弱,强时可极强,甚至可突强、突弱或强后即弱,他将整个力度术语的张力达到了极限,如此自由的使用力度术语,体现出了贝多芬音乐鲜明的个性与戏剧性。

如:第230小节最后一个音是pp,但下一小节第一个音是ff,从很弱到很强,两小节又进入p,持续到237小节sf出现,要做出突强,这之间跨越了很大的力度层次的变化。类似这样的乐句,在演奏时注意要通过指板与琴码间声音的“调色板”,调控好右臂的力量、弓速、弓段、揉弦等要素,达到自己理想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色彩和音乐变化。

(三)古典式的均衡结构

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中,处处都可体现古典主义均衡的结构,它具有对称性的乐句。在贝多芬奏鸣曲中,问答式的乐句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在第二乐章中,仔细巧听就像一对情侣呢喃的对话,处处流露着浓浓的爱意。

在演奏这样问答句时,通常是问句语气较不肯定,但答句语气要确定,所演奏的要强一些。

(四)丰富多变的和声织体

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中,让人觉得锦上添花的便是创作者使用了大量丰富的和声织体,并在形式上追求多变的性格特点,显现出这首作品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在钢琴伴奏声部中,右手高声部分解和弦伴奏,左手全音符的长音做陪衬,此突出主旋律的阳光明媚。

小提琴声部陈述主旋律,钢琴声部右手是三连音的伴奏形式,左手在不同声部重复主旋律,形成左右手分工明确,互不干扰。

在很多地方达到了声部同步,如58到60小节,小提琴主旋律声部,钢琴左右手声部,同时在三个声部演奏同一旋律,达到音响上的浑厚和立体感等,丰富多变的伴奏织体组成了“春天”奏鸣曲多彩丰富的音乐性格。

三、结语

贝多芬是位音乐巨匠,他的一生虽不像其他的音乐家那样平坦、顺利、富有,但在所有人的眼里,他是最受人爱戴的,正如人们所看到的,在他下葬那天,那么多人去追悼他,甚至是学生不听课也要去送他。在他一生中,看似是痛苦的,后半生耳聋陪他度过,好像所有的东西都抛弃了他,但唯有音乐对他不离不弃,在音乐的王国里,他是快乐的,他没有气馁,即使当时耳聋带给他极大的痛苦,在他创作的音乐里也没有一丝感觉。笔者相信,“春天”就是贝多芬,通过仔细分析这部奏鸣曲,不仅对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音乐风格、创作特点等各方面有了详细的了解,主要对这部作品的情感有了自己的见解,貌似每一句都有了他的灵魂,并尽量将每个音符的情感全部写进这部论文当中,希望对今后每位演奏者都能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帮助,也是这篇论文最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春.浅析早期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特点[J].青年文学家,2011,(04).

[2]贺晓宇.对《贝多芬第三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的演奏法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5年.

[3]阮婷.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鳴曲》的创作分析[J].作家,2015,(12).

[4]崔楠楠.贝多芬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O p.24“春天”的音乐形象及其小提琴演奏艺术——以作品第一乐章为例[J].山海经,2016,(11).

猜你喜欢
春天奏鸣曲演奏技巧
手机上的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饥饿奏鸣曲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本科批次合并:民办高校迎来“春天”
呼噜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