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与室内乐节奏训练探究

2018-01-22 10:29范子军
艺术评鉴 2018年21期
关键词:室内乐模仿节奏

范子军

摘要: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是巴罗克时期的一首室内乐名作,音乐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弦乐室内乐训练的初级教学曲目中,其节奏首先是个难点。本文通过对作品的音乐分析揭示创作特点,把握节奏规律,然后确立训练思路、运用一系列有效方法和步骤解决演奏复杂的多声织体时的节奏合作问题,旨在提高演奏质量、提升教学训练水平。

关键词:巴罗克 固定低音变奏 模仿 室内乐 节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001-03

约翰·帕赫贝尔(Pachelbel,Johann 1653-1706)是巴罗克中期的德国管风琴家、作曲家,1680年为三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创作了《D大调卡农与吉格舞曲》,《卡农》是其中一首,因受人们喜爱常被单独演奏,如今已有多个不同的改编版本流传。本文通过对《D大调卡农》弦乐四重奏版本进行音乐与演奏分析,重点探讨作品的节奏规律及演奏方法,旨在解决室内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问题。

一、音乐分析

这是一首以固定低音、模仿手法为主写成的卡农曲。作品为D大调,单一调性,四四拍,Sostenuto意思是绵延、稍慢,相当于andante cantabile(如歌的行板)。

固定低音变奏是该曲的创作特点之一。一个纯四度下行的动机通过模进构成一个简短的旋律型,在低声部出现。“由于它是一个简短的尚不具有完整主题成型的动机,因此它必须紧凑地作连续不断反复,直到由附加在它上面的织体或旋律完成乐曲的陈述与发展”。在引子之后,固定动机与上方声部的结合中,和声基本上以原位三和弦为主,于是以主音开始、属音结束的动机能够按照大调和聲功能Ⅰ-Ⅴ-Ⅵ-Ⅲ/Ⅰ6 ---Ⅳ-Ⅰ-Ⅳ/Ⅱ6-Ⅴ(7) 进行循环,重复28次后才在主和声上结束。除第6-7段有向下属功能离调外,全曲都在D大调上。

谱例1:《D大调卡农》第1-2小节

于是音乐的发展只能靠上方旋律的变化来体现。每个段落旋律不同,但结构一样,均是一个八小节两句类对比“乐段”(建立在固定低音连奏四遍基础上)。每次结束时由属到主的终止式,在最后一个本该停下来的主和弦小节总被下一个新的段落的闯入式开始取代或叠入,如此循环直到第七段落才得以真正结束。因此严格地讲每个段落因只有半终止、没有终止,只能是具有乐段规模的段落,以音乐材料的相似性和对比代表着乐曲的阶段性变化。以第一段为例,第一声部b b1 c c1 (每个字母代表一个两小节乐节材料)每个四小节乐句之内是平行的乐节关系,后一乐节是对前一乐节的自由模仿,两个四小节乐句之间是对比关系。

贯穿始终的卡农手法则是该曲的典型特征,体现了一种声部写作的模式:上方的旋律每次先由第一声部呈示,第二、第三声部依次分别在两小节后以严格模仿进入。在卡农曲中,旋律材料的角色地位很难从一而终,总是在被模仿中悄然发生着由旋律、副旋律到伴奏的变化,与此相应,除大提琴外的一二三声部轮流担任着声部独奏、重奏和伴奏任务。而大提琴首次呈示引子之后,固定低音便开始了其“漫长的旅行”。巴罗克时期模仿的应用和器乐复调作品的不同类型在此可见一斑。

全曲结构规整,两小节引子加上7个(8小节)段落总共57小节(第7段7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固定低音和由此派生的下行级进旋律在呈示与模仿中由单旋律变为四个声部的复调,朴素而庄重,第二段用十六分音符予以强调;第3-5段为中间部分,主题材料以三十二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对比呈示,音乐热烈而有弹性;第6-7段为高潮和结束部分,主题充满歌唱性,三部卡农与持续低音构成的复调织体使节奏更加复杂。

二、演奏分析

从弦乐重奏角度看,该曲程度不是很深,音准上相对简单,但7个段落的旋律材料在声部模仿中整体节奏越来越复杂,具有一定难度,对演奏者的节奏意识、合作技术与修养是个检验。因此演奏该作品首先应解决重奏中的节奏问题。

(一)节奏分析

第1-2段(1-18小节)为第一部分。引子为两小节固定动机、四四拍节拍式音型、单声部;第1段前4小节先后以二重、三重奏形式齐奏固定动机式节奏,然后声部依次以3+1、2+2组合演奏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叠置的节奏。

第2段旋律改由十六分音符音型陈述,音乐语气肯定,与八分音符伴奏音型和固定低音构成并行的三种节奏,方正而饱满,旋律材料在Ⅱ、Ⅲ声部的依次模仿中渐趋热烈,第17小节达到第一部分的高潮。

第3-5段(19-42小节)为中间部分,三种旋律材料从形态、气质上相近,以三十二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对比方式呈示、发展,音乐生动而有弹性、充满活力。

第3段,三十二分音符的旋律新颖而灵动,密集而紧凑的长短节奏对比和奔跑流动的音阶式经过句成为该曲的代表性音调,与此相对的是固定低音四分音符节奏的老成持重与Ⅱ、Ⅲ声部音型的简约,构成动与静、密与疏的搭配(见谱例2)。第4段音乐变得简洁而质朴,十六分音符主题中隐含着主题第一次呈示时音调的影子,Ⅱ、Ⅲ声部以八分音符对答的方式衬托着旋律,音乐亲切,仿佛是轻松愉快的交谈。第5段音乐重新恢复了活力,三十二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混合的旋律具有切分音的效果,给音乐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在声部连续的模仿中迎来全曲的高潮。

谱例2:《D大调卡农》第19小节

第6-7段(43-57小节)为全曲的第三部分也是高潮及结束部分。第6段大跳与级进混合的旋律激动而富于歌唱性,附点节奏、连续切分节奏与固定低音节奏形成错纵复杂的四声部复调织体(横向旋律材料模仿与纵向声部节奏对比并存),音乐随音响的丰富而愈发深刻,第7段八度音程连续大跳和两个声部的不同切分节奏使作品更加气势恢宏,在亢奋和激昂中结束。“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见谱例3)

总体上看,第1段的四分音符、第5段的十六分音符代表性节奏各自以简约和完整的均分集合了多数声部,保障了整体节拍节奏的稳定性。第2、3、4段因旋律与伴奏的繁简对比容易引起声部主次混乱、节拍比例失调。第6、7段则因节奏的多样性需要综合把握。

(二)节奏训练思路、方法和步骤

采取从易到难,逐一解决的思路,将练习顺序按照段落序号1、5、2、3、4、6、7排列。

方法和步骤:第一阶段,感受整体,重点把握节奏框架与作品整体轮廓。

1.合并相同节奏,简化声部。如《卡农》第一段,将与低音节奏相同的声部从认识上、演奏上、听觉上取得统一,使2=1或3=1。

2.按声部的旋律或伴奏功能区分主次,分出第一层次。如第二段第一层次有三种材料:第一小提琴奏旋律,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为伴奏声部,大提琴是固定低音。除旋律外,其他三个声部皆为次要声部,应控制音量,使旋律突出、音响平衡。

3.找节拍。通过各声部集体数节拍、听旋律,从音乐中感受统一律动;或看指挥,在统一节拍下聚合,化零为整,借由外在约束建立对作品节奏的整体感和基本印象。

4.夸张性练习。用原速初步感受音乐表情、风格,用不同速度强化之前练习过的内容。第一阶段的夸张练习要求浅尝辄止,给后续细节训练留下余地,不让盲点强化为错误。

第二阶段,完善细节,表现音乐节奏的多层次。

5.复杂节奏的合作以密集节奏的时值划分为校准参照,即“遇几种不同节奏单位组合时,以最小时值单位的节奏为准”。如第3段,Ⅰ声部演奏三十二分音符,Ⅱ、Ⅲ、Ⅳ声部奏八分、四分音符,应以三十二分音符为准。或先打分拍,将每小节打作八拍,纠正盲点与错误,待声部合上后再按四四拍打拍,在小节整体感受中把握时值均分,微调节奏,落实细节,强化内在支撑。(见谱例2)

6.从音乐角度对相同类节奏进行主次、层次的再细分,表现声部层次的丰富性。如第4段第27-28小节以八分音符单音对答的两个声部,Ⅲ为主、Ⅱ为次,声部层次依次为Ⅰ、Ⅳ、Ⅲ、Ⅱ。第6-7段,第49、51小节,切分节奏又可分为普通的切分和連续切分节奏两种,声部层次、主次依次为Ⅲ、Ⅳ、Ⅰ、Ⅱ和Ⅰ、Ⅳ、Ⅱ、Ⅲ。(见谱例3)

谱例3:《D大调卡农》第51小节

第三阶段,宏观把握、理性与感性结合、在综合体验中提高质量。

7.结构认知。将小节融于乐句、乐段中来演奏,体验整体中的部分;抽取各段第1-2小节旋律材料按原谱进行模仿演奏,感受段落内严格模仿的一致性和连贯性;Ⅰ、Ⅱ、Ⅲ声部去掉模仿间隔,齐奏7个段落旋律,感受作品三部分音乐的变化与发展。

8.节拍中的旋律与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旋律声部必须研究基本的速度与节拍律动,做到规则与自由兼具。既要起引领作用,也要兼顾声部整体节奏的配合协调,在《卡农》第6、第7段复杂的多声部节奏部分这一点尤为重要。

9.综合性练习。将节奏与音色、力度、音乐表情、风格等要素结合,对该作品进行综合练习,在体验和感悟中增进对作品重奏技巧的认识和对音乐的理解,提高表演质量与合作水平。

三、结语

固定低音变奏和贯穿始终的卡农手法是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的两个创作特征,格式化的写作使作品富于理性,节奏、织体和力度的设计则使全曲一气呵成,情绪热烈。节奏是室内乐演奏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专门的练习材料,经典作品的学习也必不可少。《D大调卡农》的节奏与音准、音色等一起体现了巴罗克时期的器乐音乐风格。作为弦乐室内乐初级阶段的教学曲目,其节奏首先是个技术难点,通过分析节奏规律,采用合并同类、区分主次、强化节拍、把握时值均分、分层,用整体—细节—整体的训练方法有助于解决演奏多声部织体时的节奏合作问题、提高演奏质量、提升教学训练水平。本文的节奏训练思路方法也可供弦乐合奏及其他室内乐形式参考。

参考文献:

[1][英]迈克尔·肯尼迪.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王九丁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2]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3]丁芷诺.弦乐重奏排练要领[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02):44-47.

[4]王索尼.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与吉格舞曲赏析[J].北方音乐,2013,(06):83.

猜你喜欢
室内乐模仿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东平路上的秋日盛事
我国民族室内乐演奏形态分析
轻快漫舞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