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病虫害防治(2)

2018-01-23 00:07刘佳贺长春市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21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8年2期
关键词:又名瓢虫夜蛾

●刘佳贺(长春市图书馆 吉林 长春 130021)

●郭文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长春离职干部休养所 吉林 长春 130022)

1.7 黑星病

1.7.1 症状 叶片发病出现大量褪绿色小斑点,后斑点稍扩大,并破裂穿孔,呈圆形或星状开裂。茎发病后,出现椭圆形褪绿斑,后凹陷龟裂。上述各病部湿度大时,出现灰色霉层。

1.7.2 病原 瓜疮痂枝孢霉(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et Arthur),属半知菌门真菌。

1.7.3 防治 从无病种株上采收种子。引进的种子在播前用2.5%的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mL,兑水150~200mL,混匀后拌种5~10kg,包衣后播种。也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发病严重的地块与非葫芦科作物轮作2~3年。发病前用百菌清烟剂预防,250~300克/亩。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并喷药,用40%的氟硅唑乳油3 000倍液,或40%的腈菌唑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25%的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50%的多菌灵磺酸盐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

1.8 花腐病

1.8.1 症状 为害花,多从花蒂部侵染,向上蔓延到幼果。花变水渍状褐色腐烂。幼果多从顶部发病,呈水渍状,后向上发展并逐渐褐变。湿度大时,可见稀疏白色絮状物,有时可见黑色头状物(孢子囊梗及孢子囊);湿度低时,常引起果实褐变。

1.8.2 病原 瓜笄霉[Choanephora cucurbitarum(Berk et Rav)Thaxt],属接合菌门真菌。

1.8.3 防治 及时摘除残存花瓣和病果并深埋。花期和幼果期适时喷洒69%的锰锌·稀酰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60%的多菌灵盐酸盐可溶性粉剂800倍液、5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1.9 细菌性绿枯病

1.9.1 症状 下部叶片先发病,叶缘先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展为淡褐色不规则病斑,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

1.9.2 病原 边缘假单胞菌边缘假单胞致病型[Pseudomonas marginalis pv.marginalis(Brown)Stevens.],属细菌门。

1.9.3 防治 种子用55℃温水浸种约15分钟。发病初期喷施72%的霜脲精·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3%的氢酮·霜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的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每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

1.10 二氧化硫危害

1.10.1 病因 由环境中二氧化硫浓度过高所致。

1.10.2 症状 为害叶片,叶缘或叶脉间出现水浸状斑纹,几天后受害部位变为褐色或黄白色并干枯。

1.10.3 防治 拔掉发病病叶。及时灌水,增施有机肥,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其恢复能力,同时,喷洒云薹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缓解危害。

2 虫害

2.1 粗腿透翅蛾(Melittia bombyliformis Cramer)

粗腿透翅蛾为鳞翅目(Lepidoptera)透翅蛾科(Sesiidae)害虫。见于河南北部、河北、湖南及安徽等省。

2.1.1 症状 幼虫蛀入茎蔓后,蛀食髓部软组织,并排出粪便。随龄期的增加,受害部位逐渐膨大如瘤,严重时,茎蔓表皮开裂,茎蔓、叶片、果实萎蔫干枯死亡。受害轻时,呈萎蔫状干缩;受害重的,来年地表以下0~40cm之间瓜蒌根腐烂,苗出土推迟,发育缓慢,蔓细弱,导致结果少,产量低。

2.1.2 防治 冬季封冻前或早春刨瓜蒌盘,深翻土壤,破坏透翅蛾茧适生环境,将越冬虫茧暴露于土表冻死。也可地面撒施5%的西维因粉,以消灭羽化出土的成虫或入土做茧越冬的幼虫。在受害株茎蔓增粗膨大时或老熟幼虫落地入土休眠前,发现虫瘿和虫的粪便及凝结的胶状物,人工扒开胶瘤捕捉幼虫,并将捕捉的幼虫杀死。

1~2龄幼虫期,用5%的锐劲特2 500倍液,或苦参碱500倍液、1%的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40%的新农宝1000倍液、1%的杀虫素1000倍液、奥绿1号500倍液喷洒茎蔓,尤其喷离地面40cm高的茎蔓。幼虫蛀入茎内,可将茎部剖开1条裂缝,并将棉球涂上配比好的农药药液塞入茎内杀除幼虫。注意一定及时防治。

2.2 斜纹夜蛾 [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

斜纹夜蛾又名莲纹夜蛾、莲纹夜盗蛾、乌头虫,异名Prodenialitura(Fabticcus),为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害虫。见于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抵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

2.2.1 症状 以幼虫取食瓜蒌的叶、花及果实。初孵幼虫群集在卵块取食叶片表皮成筛网状,不怕光,稍遇惊扰就四处爬散或吐丝飘散。2龄后开始分散危害。4龄后进入暴食期,常将瓜蒌叶片吃光,仅留主脉。幼虫畏光,晴天躲在阴暗处或土缝里,傍晚出来取食,至黎明又躲起来,老熟幼虫入土为蛹。

2.2.2 防治 人工摘除卵块。在各代盛卵期勤检查,一旦发现新卵块和新筛网状被害叶片,即摘除并销毁。诱杀成虫:利用成虫趋光性和趋化性,利用黑光灯、糖醋液(糖、酒、醋和水按6:1:3:10比例配制)、甘薯或豆饼发酵液诱杀成虫,糖醋液中可加少许敌百虫。药剂防治:强调在幼虫低龄期用药,用90%的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50%的马拉硫磷乳油500~800倍液、50%辛硫磷1 000倍液、20%的杀灭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0%的灭幼脲 1号或Ⅲ号制剂500~1 000倍液、5%的抑太保、5%的农梦特、5%的卡死克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

2.3 黄守瓜[Aulacophorafemoralis(Motschulskg)]

黄守瓜又名黄萤子、瓜萤子、瓜叶虫,为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ysomelidae)害虫。见于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台湾等地。

2.3.1 症状 成虫咬断幼苗或咬食叶片,取食叶和嫩茎,也为害花及幼果,使叶片残留干枯,有的只剩叶脉。幼虫咬食细根,导致幼苗整株枯死,或蛀入主根近地面的幼茎。老熟幼虫在根部附近土下化蛹。

2.4.2 防治 成虫期利用趋黄习性,用黄盆诱集,以便掌握发生期,及时防治。用48%的乐斯本1 000倍液,或52%的农地乐800~1 000倍液、2.5%的敌杀死3 000倍液喷雾防治,于傍晚时用药。幼虫期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浇灌主根防治。

2.4 瓜绢螟 [Diaphania indica(Saunders)]

瓜绢螟又名瓜野螟、瓜螟,为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害虫。

2.4.1 症状 以幼虫为害,低龄幼虫先在叶背啃食叶肉,被害部位呈灰白网斑,3龄后吐丝将叶片或嫩梢连缀、卷起,藏匿其中取食,使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仅存叶脉,甚至蛀入果实或茎藤。年发生5代,严重危害期7~9月份。

2.4.2 防治 封冻前翻耕土壤,消灭越冬虫口。在幼虫发生初期,根据被害状捏杀幼虫,及时摘除卷叶,以消灭部分幼虫。在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高峰期,幼虫卷叶为害前,用5%的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养蜂地区禁用)或52.25%的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24%的美满悬浮剂1 500倍液、2.5%的功夫菊酯3000倍液、50%的辛硫磷1500倍液、25%的杀虫双水剂500倍液(桑蚕区禁用)、5%的氟铃脲悬浮剂1 000倍液、80%的敌敌畏1 000倍液、4%的鱼藤精600倍液、1%的杀虫素1 000倍液、25%的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5%的抑太宝1 000倍液、奥绿1号5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1~2龄期时施药,并交替用药,以缓解抗性。

2.5 瓜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cucurbitae Coquillett]

瓜实蝇为双翅目(Daptera)实蝇科(Trypetidae)害虫。

2.5.1 症状 成虫以产卵管刺入幼果表皮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即钻进果内取食,受害果局部变黄,而后腐烂变臭,大量落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也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实硬实。主要为害期为瓜蒌开始结果至收获。

2.5.2 防治 用香蕉皮和南瓜煮熟经发酵40份、90%的晶体敌百虫0.5份、香精1份,兑水调成糊状毒饵,直接涂在果棚篱竹上或装入容器挂于棚下,每亩20点,每点放25g,诱杀成虫。幼果套袋或用草覆盖,避免成虫产卵。成虫盛发期,选中午或傍晚喷洒21%的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50%~80%的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防治,每隔3~5天喷1次,连喷2~3次。

2.6 根结线虫

2.6.1 症状 根结线虫是瓜蒌老产区的毁灭性害虫。为害瓜蒌根部,使主根、侧根和须根生有大小不一的肿瘤(根结或虫瘿)。剖开肿瘤可见白色小粒,即根结线虫的雌虫。后期根部全部或局部腐烂,造成整块地绝收。

2.6.2 防治 结合晒土,用1%的益收宝颗粒剂或5%的克线磷颗粒剂处理土壤。选择健壮无病虫伤害的种根,用25%的克线磷乳油浸种1小时,晒干后种植。发病初期用40%的新农宝乳油1000倍液或48%的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农地乐1000~1500倍液等灌根,每穴灌药液250~300mL。

2.7 朱砂叶螨[Tetram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

朱砂叶螨又名红蜘蛛、棉红蜘蛛,为蛛形纲真螨目(Acaxiformes)叶螨科(Tetranychidae)害虫。见于北京、河北、陕西、甘肃、新疆、山西、内蒙古及湖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2.7.1 症状 成虫、若虫和幼虫在叶背吸食汁液。被害果皮粗糙,灰色,品质变劣。

2.7.2 防治 用1.8%的阿维菌素1 500~2000倍液,或5%的卡死克乳油1500~2000倍液、15%的扫螨净乳油1 500倍液、5%的尼索朗乳油2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2.8 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Westwood)]

白粉虱为同翅目(Homoptera)虱粉科(Aleyrodidae)害虫。

2.8.1 症状 以成虫和若虫吸食瓜蒌植株的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变蔫。该虫群集危害,种群数量庞大,并分泌大量蜜液,可导致煤烟病的发生。

2.8.2 防治 白粉虱对黄色敏感,有强烈趋性,可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方法:将木板用油漆涂成黄色,再涂上一层黏油,每亩设置32~34块,行间可与植株高度相同,7~10天重涂1次。可人工繁殖释放丽蚜小蜂,当白粉虱成虫在0.5头/株以下时,每隔2周放1次,共释放3次丽蚜小峰。由于白粉虱世代重叠,在同一时间同一植株上存在各虫态,必须连续用药防治。可用10%的噻嗪酮(10%的扑虱灵)乳油1 000倍液,或25%的灭螨猛乳油1 000倍液、25%的联苯菊酯(2.5%的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施用。

2.9 菱斑食植瓢虫(Epilachna insignis Gorham)

菱斑食植瓢虫又名菱斑整瓢虫,为鞘翅目(Coleoptera)瓢虫科(Coccinellidae)食植瓢虫亚种(Epilachnae)害虫。见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福建、广东、四川及云南等省。

2.10 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pilachnasparsaorientalis Dieke)

二十八星瓢虫又名酸浆瓢虫、花大姐,为鞘翅目(Coleoptera)瓢虫科(Coccinellidae)害虫。见于安徽、江苏、江西及福建等省。

2.11 瓜藤天牛(ApomecymasaltatorFabricius)

瓜藤天牛又名钻藤虫,为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害虫。见于江苏、浙江、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安徽、贵州、江西及云南等省。

2.12 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

瓜蚜又名棉蚜、腻虫,为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害虫。见于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等地。

2.13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iibner)

甜菜夜蛾又名白菜褐夜蛾、贪夜蛾、玉米夜蛾,为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害虫。

2.14 斑角坡天牛(Pterolophia annulata Gressitt)

斑角坡天牛又名桑翅坡天牛、坡翅桑天牛,为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害虫。见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安徽(南部)、江苏、浙江、陕西、山西、山东、江西、湖北、湖南、台湾、四川、海南(儋县、万宁)、云南(西双版纳、德宏)、广东、澳门、贵州、香港及广西等省(自治区、特区)。

2.15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

美洲斑潜蝇又名鬼画符,为双翅目(Diptera)潜蝇科(Agromyzidae)害虫。见于华东、华南至海南、西南及华北等地。

2.16 黑足黄守瓜(Aupacophora nigripennis Motschulsky)

黑足黄守瓜又名黑胫黑守瓜,为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害虫。见于安徽(南部)、山东及河南瓜蒌产区。

2.17 印度谷螟(PlodiainterpunctellaHubener)

印度谷螟又名印度谷蛾、封顶虫、印度螟虫,为鳞翅目(Lepidoptera)斑螟科(Pyralidae)害虫。中国除西藏尚未发现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

2.18 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

蛞蝓又名鼻涕虫,为腹足纲(Gastropoda)蛞蝓科(Limacidae)害虫。

2.19 田鼠(Microtus arvalis pallas)

田鼠为啮齿科(Rodentia)仓鼠科(Cricetidae)田鼠亚科(Arvicolinae)有害动物。

2.20 大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和小家鼠(Mus musculus Linnaeus)

大家鼠又名褐家鼠、沟鼠、挪威鼠、白尾吊、大老鼠,小家鼠又名家鼠、鼷鼠、小鼠。

以上各种害虫根据发生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治。

猜你喜欢
又名瓢虫夜蛾
范乃军艺术作品欣赏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龙生九子”都有谁?(下)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小小瓢虫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葫芦瓜
飞呀,小瓢虫
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