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产活化视角下的大庆市红旗村干打垒群保护探索

2018-01-23 01:47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庆红旗活化

郇 滢

(大庆市博物馆,黑龙江 大庆 163316)

1 遗产活化

遗产活化最初就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产物,这一概念强调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通过社区营造等手段,达到文化遗产“自给自足”,既不拖累城市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又能够融于现代社会,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1]。简单来说,就是在保护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的同时,尽可能创造文化遗产与当代社会之间的联系,合理进行资源整合和有效配置,达到可持续发展。这也正是政府所倡导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遗产活化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需要遗产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共同努力。短视的改造很容易陷入只重旅游收益,不顾遗产安危的误区。这就需要在遗产活化的过程中,以保护遗产真实性、完整性、服务公共利益为首要出发点,进行中长期的规划和利益相关者培育工作。

目前,文化遗产活化概念研究范围很广,涉及历史建筑[2-3]、遗址公园[4-5]、古村落[6-7]、非物质文化遗产[8-9]、工业遗产[10]等多种不同类型。这些成功案例本着遗产活化的理念,将文化遗产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使其充分发挥社会功能,从而以开发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作为工人村的红旗村干打垒群

2.1 工业遗产与工人村

工业遗产保护最初始于英国,最早是1955年由英国伯明翰大学Michael Rix提出。1973年英国成立工业考古学会,随后世界各国都成立了相应的学术组织。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了《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成为国际工业遗产保护领域的指导性文件。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主要作为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和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一部分开展。2006年国家文物局在无锡通过了关于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无锡建议》,从国家层面上开始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北京、上海、天津等近代工业遗产资源丰富的城市,也纷纷出台针对地区特点的法律法规,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11]。

《下塔吉尔宪章》中对工业遗产进行了全面的界定: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文明的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这些遗存包括建筑物、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和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并特别强调,凡为工业活动而建造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其生产的过程与使用的生产工具,以及所在的城镇和景观,连同其他的有形的或无形的表现,都具有基本的重大价值[12]。我国的《无锡建议》认为,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坊、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13]。

工人村即“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中的一种,就是为了配合工业发展,方便工人及家属生活,在工业生产区域附近产生的工人聚居区。这些聚居区通常由企业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是专门为工人及家属服务的生活区。1949年前我国一些较发达的殖民城市,如哈尔滨、青岛、上海等,就产生了很多殖民时期的工人住宅、宿舍以及配套附属设施,都属于工人村。我国1949年以后伴随工业发展产生了一些较大的工人村,如沈阳铁西工人村、长春一汽工人住宅区等,其中还配套建设有学校、医院等代替政府承担社会职能的场所[14]。但是由于矿业城市资源枯竭或企业转型升级等原因,部分工人村逐渐衰落,人才外流、居民外迁。工人村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更新再利用亟须引起社会广泛重视。

2.2 大庆市红旗村干打垒群

大庆市红旗村干打垒群是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国家建筑工程部第六工程局为了解决支援油田建设的工人及家属生活问题建造的一处生活聚居区,2007年公布为市级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0年11 月,为甩掉我国贫油的帽子,建筑工程部第一工程局抽调部分人员设备组成第六工程局,支援大庆油田建设。4年间建成8套炼油装置、40多套辅助工程、100多座油罐和480多km的工艺管线,全部一次投产成功。1970年春,建工六局南下参加荆门炼油厂大会战。1985年建工六局留在大庆参与建设的部分划归大庆市管理。1993年组建大庆建筑安装工程企业集团,2001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据知情人讲,当年红旗一村是六局的家属基地,不仅有酒厂、砖厂等生产设施,还有学校、卫生所和托儿所等带有社会性质的基础设施,以及礼堂等集会场所。最鼎盛时曾有300多栋干打垒建筑、500多户人家、近5 000人口在这里居住,是大庆一个较大的干打垒群。同时期几公里外的红旗二村规模要小很多。80年代后,原单位职工家属逐渐迁出,居民多数为外来住户。近年来,由于夏季防洪等原因,当地政府将部分干打垒建筑确定为危房,居民已基本全部迁出。现有住户不超过10户。截至2017年4月,红旗村干打垒群存有干打垒式房屋79栋,其中基本完好54栋,保存较差13栋,严重破坏12栋。保护范围内的附属建筑还有红砖水房14处、大礼堂1处、圆形商店1处、水塔1处,以及地下的地窖、防空洞地道等。目前由原六局所属的大庆建筑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直接管理,下设两个管理站,负责日常生产及管理事宜。市文物管理站有专职看护员对红旗村干打垒群进行日常监护工作。

红旗村干打垒群作为目前大庆仅存且有规模的唯一一处原生态干打垒建筑群,是大庆石油会战时期的历史见证,是大庆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之一的“干打垒”精神的发源地,体现了大庆石油会战初期,广大干部职工因陋就简,解决居住困难的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60年代初期建设的圆形水塔、圆形商店以及 “农业学大寨”大礼堂等标志性建筑,记录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历史。它的存在对于传承和发扬大庆精神、延续地方文化传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红旗村干打垒群目前存在问题

3.1 破坏较为严重

由于多年风雨侵蚀以及可溶盐等原因,造成部分干打垒建筑出现病害情况,具体表现为风化、开裂、酥粉、局部剥落等。原居住职工及流动人口迁出过程中也对红旗村干打垒群本体及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2012年市文物管理站进行调查时,干打垒式房屋还保存有100栋左右,至2017年只剩79栋,消失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3.2 缺少智力支持

红旗村干打垒群的保护,需要科学有效的指导理念和工作方法,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指导协调各部门合理进行保护工作。同时在遗产保护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学术组织进行监督,遗产的活化利用也需要引进专业的市场化运营团队,确保遗产保护的各项基本要求不受损害。

3.3 缺少配套基础设施

由于大庆市开发的历史原因,红旗村干打垒群距离目前的城市建成区较远。居民已经基本全部搬迁,周边以荒地为主,难以形成社区自营的模式。附近道路虽然联通高速路出口,但仅是一条油田作业道路,路面狭窄、车流量小、缺少指示标识,很难引起注意,很多想来忆苦思甜的参观者都表示寻找这里相当困难。在百度地图等带有导航作用的软件上,并没有对该处文化遗产进行特别标示。

4 大庆市红旗村干打垒群保护策略

在遗产活化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红旗村干打垒群现状,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4.1 有关遗址保护的基础工作

遗址本体真实性完整性的保护是进行遗产活化的基础。首先应该联合考古部门及规划部门进行调查记录存档工作。通过调查与文献资料,充分了解红旗村干打垒群分布范围、保存现状、破坏等级等基础信息,进而制定合理的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规划当中。针对红旗村干打垒群目前破坏日益严重的现状,应该尽快联系专业文物保护机构进行加固等保护工作,避免进一步的破坏。

4.2 进行合理活化利用

首要任务是政府牵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力度,进而吸引更多的其他业态进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培养有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只有在多方紧密配合下,周边经济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以协同进行,遗产活化与运营工作也能够得到政策与创新支持,这是文化遗产活化保护长期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

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活动生活记录的一部分,具有历史的、科学的、艺术的、社会的价值。这些价值是工业遗产本身所蕴含的,也存在于一些无形记录,如人的记忆和习俗中[12]。因此在表现文化遗产价值的方法上,以场所叙事的方式作为展示的切入点是比较好的选择。通过恰当的场所叙事策略来整合联结离散的历史遗存点,继而表现、提升与营造文化遗产价值,可以通过如主题的设定、历史场景塑造、文化信息与故事的呈现、标识诠释系统的精心设计、文化小径的设置与情节体验等方式进行处理[15]。沈阳铁西区工人村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过程中,将部分建筑保留并改造为工人村生活展示馆,以复原与创意相结合的构筑方式,结合原有生活痕迹进行处理,展示工人村原有的生活场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于周边建筑中植入书吧、酒吧等现代业态,形成多点文化符号,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达到街区活化的目的[16]。

红旗村干打垒群范围内,还保存有商店、礼堂、水塔等生产生活建筑。在展示过程中,可以标志性生产生活建筑为中心,选择保存情况较好、较密集的区域,仿效沈阳铁西区工人村的模式,借助多媒体等方式进行场馆复原,通过重构20世纪60年代工人及家属在此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境,以唤醒城市集体记忆。在展示过程中,可以将真人讲解与场景复原相结合,邀请一些在此工作生活过的老工人作为志愿者,身着当年的服装,以主人向客人讲述自己日常生活的方式,讲述红旗村干打垒中的日常生活历史。通过这种方式,从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深入挖掘遗产价值,推动价值提升。其中可配合设计部分参与性活动,比如干打垒制作过程体验、露天老电影放映等,在吸引游人进行参观的同时,在周边建筑中植入餐厅、文创售卖等功能,积极鼓励社会资本的进入,带动周边业态的不断发展。

60年代工人们在红旗村扎根进行生产建设的时候,在自家房前屋后也开垦出许多耕地。这是红旗村干打垒群环境改善过程中可以借鉴的。遗址范围内的绿化可以选择本地农作物或乡土野生花卉,这样既能够吸引相关社会资本加入进来,还可以达到绿化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历史环境进行还原,展示出当年的村落特色。

4.3 与其他文化遗产资源形成联动

大庆是一个具有丰富红色遗产资源的城市,遗产活化可以促进红色旅游发展,培育精品线路,打造文物旅游品牌,拓展社会教育覆盖面。红旗村干打垒群的保护利用,既要注重个体的保护,更要将其与大庆的历史文化脉络整合,对地区特色进行挖掘和提升。红旗村干打垒群是大庆工业遗产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油会战时期工人生活方面的写照。红旗村干打垒群可以和松基三井、“铁人一口井”井址、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石油会战时期的工业遗产及博物馆等结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大庆精神展示路线,充分发挥大庆红色革命文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作用,建立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与周边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部队、城乡社区的共建共享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

猜你喜欢
大庆红旗活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红旗E-HS9
红旗H9
红旗E-HS9
讲价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如何积累小学生活化作文素材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属于红旗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