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高句丽泉子游时期之政治经济改革

2018-01-23 07:51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子游官位高句丽

董 健

有关泉子游的介绍主要存在于墓志当中,《泉男生墓志》载“曾祖子游、祖大祚,任莫离支”①《泉男生墓志》,见罗振玉校录《唐代海东藩阀志存》,《石刻史料新编》第二辑第1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年,第11518页。,据此推测泉子游在6世纪末至7世纪初曾活跃于高句丽政治舞台。6世纪末,高句丽开始不断对外建树武功,先是击溃了靺鞨诸部,继而剑指罗济,恢复了在朝鲜半岛的优势地位;更不断侵扰辽西,抗衡隋王朝。此时的高句丽国势已然越出谷底,走向复兴。然而,任何一个王国的复兴,都不可能仅仅是赢得战争的结果。在战场上一连串胜利的背后,必然有着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因素,而这一切,与高句丽权臣泉子游的改革措施密不可分。虽然史籍对此并无系统记载,但透过零星的史料和高句丽后期的社会变化,我们可以确定,在泉子游时期,高句丽进行了一场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

一、改革时间

对于泉子游改革的确切时间,我们无法得知。但据史载高句丽“大对卢则以强弱相陵,夺而自为之,不由王署置”②(唐)李延寿:《北史》卷94《高句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3115页。的情况推测,泉子游改革的目的就在于结束这种大对卢之争,减少对国家兵员财力的消耗,积累社会财富进而提升综合国力。而结束内部纷争,需加强个人集权方能做到,这就需要削弱贵族权力,而削权又谈何容易?当时的贵族民主制传统理念早已在高句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各方贵族势力亦不容小觑。因此,泉子游势必要先进行一场以官制为核心的政治改革,而这一改革一定是他确立起不可动摇的个人权威之时才开始进行的。

综合分析高句丽的周边关系状况,在隋王朝建立前,高句丽彻底击溃了东北的靺鞨诸部,并将兵锋指向南部的新罗、百济。高句丽婴阳王九年(598),刚刚建立的统一王朝隋朝首征高句丽,却终以“师还,死者什八九”①(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78,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六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5561-5562页。的惨败收场,这些无疑是高句丽方面取得的影响最大的胜利,由此可以推断,泉子游应是在此期间登上了大对卢宝座,结束了内部纷争并实施改革的。

再从高句丽对待隋炀帝亲征的态度上来看,面对即将到来的隋军的大举讨伐,高句丽竟然显得底气十足,其不仅拒然断绝对隋的朝贡而摆出坚决对抗的态度,而且还持续不断对新罗和百济用兵。由此我们推断,高句丽在危机面前之所以如此从容,可能与当时泉子游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他的各项改革有关。我们亦可以做出进一步推断,泉子游改革时间大致在隋首征高句丽的文帝开皇十八年(598)至炀帝亲征高句丽的大业八年(612)之间。

二、政治方面的改革

有关泉子游政治方面改革的情况,我们须从《高丽记》相关记载入手,现将其转引于下,以便分析:

“其国建官有九等。其一曰吐捽,比正一品,旧名大对卢,总知国事,三年一代,若称职者,不拘年限,交替之日,或不相祗服,皆勒兵相攻,胜者为之,其王但闭宫自守,不能制御。次曰太大兄,比正二品,一名莫何罗支。次郁折,比从二品,华言主簿。次太大使者,比正三品,亦名谒奢。次皂衣头大兄,比从三品,一名中里皂衣头大兄,东夷相传,所谓皂衣先人者也。以前五官,掌机密,谋政事、征发兵丁、选授官爵。次大使者,比正四品,一名大奢。次大兄加,比正五品,一名缬支。次拔位使者,比从五品,一名儒奢。次上位使者,比正六品。一名契达奢。次小使者,比从六品,一名乙奢。次小兄,比正七品,一名失支。次诸兄,比从七品,一名翳属,一名伊绍,一名河绍还。次过节,比正八品。次不过节,比从八品。次先人,比正九品,一名失元,一名庶人。又有拔古雏加,掌宾客,比鸿胪卿,以太大使者为之。又有国子博士、大学士、舍人、通事、典客,皆以小兄以上为之。大城置耨萨,比都督;诸城置处闾近支,比刺史,亦谓之道史。道史治所名之曰备。诸小城置可逻达,比长史。又城置娄肖,比县令。其武官曰大模达,比卫将军,一名莫何逻绣支,一名大幢主,以皂衣头大兄为之。次末若,比中郎将,一名郡头,以大兄以上为之。其次领千人以下,各有等级”②高福顺、姜维公、戚畅:《〈高丽记〉研究》,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93页。。

通过与之前的相关记载比较,会发现在《高丽记》所记述的官位体系中明显增设了大批的专设官职,并且多出了排位在“先人”之前的“过节”和“不过节”两个官位,这也正是泉子游所实施的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先看中央机构涌现的大批专设官职。其中有比鸿胪卿的“拔古鄙”及“国子博士”“大学士”“舍人”“通事”“典客”等等。但令人颇感疑惑的是,这些官职均属于一些非机要机构的闲散职务,而那些手握大权的重要职务却未见一个。这正是因为王国的军政大权由大贵族们掌管着。一旦这些重要权力有所专属,也就意味着大贵族们与这些权力相脱离,而这是他们绝对不愿看到的。但大批专设官职毕竟已经出现,且必然继续出现,随着它的增加,贵族权必将被逐渐蚕食。王国权力也必将日益集中于大对卢之手。这大概就是泉子游实施政治改革的目的之一。

当然,上述专设官职未必都出现在泉子游时代,其很可能在长寿王时代便开始出现,并在之后逐渐增加,但从《周书》之前的史籍很少提及相关内容这一点来看,其应该在隋代之前并未形成制度,因而影响不大而未被记载,直至泉子游改革之后才更加完备并形成一种制度,因而引起了陈大德的关注。

大批专设官职的出现,意味着高句丽官僚体系开始从官位制度向职官制度的蜕变,这意味着一种质的进步,是高句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时,这也意味着个人集权的加强和贵族势力的削弱,这对于结束高句丽统治阶级的内讧,促进王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再来看新增的“过节”和“不过节”两个官位。之所以说这两个官位是泉子游所设,原因有二:一是从时间上来看,《高丽记》出现于泉子游改革之后;二是从《魏书》《周书》所载高句丽官制并无这两个官位来看,至少在长寿王时代,高句丽官位体系中并无这两个官位,而从长寿王改革到泉子游改革期间,高句丽官制应无重大变革,故而我们将这两个官位定为泉子游改革的产物应无不妥之处。

值得关注的是,在《高丽记》之前及《高丽记》之后的史籍的相关记载都将这两个官位排除于官位系列之外,因而有些学者如武田幸男先生认为这两个官位是一种“非正常状态下”的“临时性官位”。对于高句丽为何要设置这种临时性官位,现存史料对此尚无明确阐述。故此我们不妨依据当时泉子游改革的目的加以推测。泉子游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限制贵族特权,让更多人跻身于统治集团之内,以扩大高句丽政权的统治基础。从“过节”与“不过节”在官位体系的排序来看,它仅排在“先人”之前,而考虑到“先人”很可能只是意味着获取了贵族头衔和未来步入仕途的资格,而未必有真正的职位,那么,“过节”和“不过节”其实就等于排在最后的官位。

由此我们推测,这两个官位很可能是泉子游特地为平民阶层所设。因为从整个高句丽历史来看,高句丽等级制度森严,各个阶层之间一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从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阶层跨越到另一个阶层都难于登天,而从平民阶层跻身于贵族阶层参与王国政务,那就更加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而过节与不过节的设置,则可以为平民跻身官僚阶层参与政事提供一个阶梯。但由于传统势力的偏见,这种“非正常状态”下的“临时性官位”很可能不被贵族们所认可,甚至受到他们的藐视,所以在后来的官位体系中,这两个官位又未被列入。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但从现存的一些史料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在泉子游时期,确有一些非五部贵族身份的人物成为当时极有影响的人物。其中最为著名者当属乙支文德和温达。乙支文德由于参与了萨水之战并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而在历史上留名。可以说,乙支文德乃是非五部贵族或平民出身却跻身高句丽上层的杰出的代表,亦是泉子游政治改革所结出的硕果。而温达则是高句丽历史上的传奇英雄。有关他的记载充满了传说色彩,因而其是否真正存在也是一个疑问。但是,对于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我们的观点是,即使其不是真实的历史存在,也必然是当时历史背景的反映,事实上,它比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更能反映出一个时期的风貌。温达的故事恰好反映出当时高句丽有一批平民阶层跻身上层建功立业的事实。

泉子游通过政治改革,贵族势力受到削弱,个人集权得以加强;同时将大批平民阶层的杰出人物吸纳进统治集团,使之为本政权服务,从而扩大本政权的统治基础,增强本政权的凝聚力,使之得以巩固和发展,这正是泉子游实施改革的意义。

三、经济方面的改革

对于经济方面的改革,我们也要在前后期史料中对比分析。有关高句丽的经济制度,史籍记载较少,其中较为重要的是《三国志·高句丽传》所载:“其国中大家不佃作,坐食者万余口,下户远担米粮鱼盐供给之。”①(晋)陈寿:《三国志》卷30《魏书·高句丽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843页。这段记载虽只寥寥数语,却反映了当时高句丽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说明了高句丽在三国时代也就是高句丽东川王时代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土地与民众皆归属于贵族,下户将劳动所得直接上缴于贵族,而不是国家,此后直至《周书》,各种史籍再无正面系统记载高句丽经济制度的内容。而到了《北史》和《隋书》,却增加了这样的一段记载:“人税布五匹,谷五石。游人则三年一税,十人共细布一匹。租户一石,次七斗,下五斗。”②(唐)魏征:《隋书》卷81《高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814页。这段记载与《三国志·高句丽传》截然不同。这里不再有大家与下户的文字,再结合唐太宗在《禁辽东重刑诏》中称高句丽百姓将财物“或进域主,或输耨萨”③(清)董浩等:《全唐文》卷7《禁辽东重刑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91页。的记载,且城主与耨萨都是地方各级长官,我们完全可以断定,当时高句丽百姓的租赋是上缴给各级政府,而不再是贵族大家。由此可知,当时高句丽经济制度必然经历了一场较为重大的变革。

当然,应该承认,这种制度变化未必是因泉子游改革而一夜之间发生的。早在美川王时期,高句丽已经占领乐浪地区。而就高句丽政权对乐浪地区中原人士的政策来看,其也应不会对当地的中原式经济模式予以强行改变,因而,这种经济模式一定会对高句丽产生一些影响。但从此后的相关记载对这种变化只字未提来看,这种中原式经济制度肯定未在整个高句丽王国普及,因而影响不大。而通过《周书》《隋书》及《禁辽东重刑诏》的记载,可知这种改革后的经济制度已然在高句丽国内得以普及,而泉子游无疑实施并推进了这一改革的进程。变革后的租赋制度大体与中原相似,即按人缴税、按户缴租,租税承担者为普通百姓,负责征收赋税者为各级政府。

那么,我们进一步来分析泉子游的此次经济改革的实质及给整个高句丽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不难发现,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前期史料中的“下户”与后期史料中的“游人”,“游人”的存在,恰恰证明了在这场改革中大批下户被解放为平民的这一事实,基于此,方能做到按人缴税、按户缴租。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此次经济改革中的重要名词“游人”。

到目前为止,学界一般将游人视为无土地的贫困游民。并将无土地视为其缴税极少的原因。但笔者以为,所谓游人应是由破产下户转化而来的完全沦为奴隶的人们。我们所以这样讲,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游人一词出现于《隋书》与《北史》,而当其出现于史籍时,下户一词便不再出现于史籍。而大体与此同时高句丽人口出现了一次爆炸性增长。据史载:唐灭高句丽时,“高丽国旧分为五部,有城百七十六,户六十九万七千。”①(宋)宋祁、欧阳修:《旧唐书》卷199上《高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327页。众所周知,自隋丽战争爆发后,高句丽始终为战争所困扰,其间应不会有太大的人口增长。因此,69.7万户这一数字在隋代应无大的变化。但问题是,据《三国遗事》在“高句丽全盛时,二十一万五百八户。”②一然:《三国遗事》卷2《高句丽》,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38页。此时据隋代虽约百年之久,但其间绝大部分时间高句丽国力衰耗,战争不止,户口大批流失,在这种情况下,高句丽户口不减,已是奇迹,又怎会一下子增长了两倍有余?笔者以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对此,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统计范围出现了变化。因为在高句丽前期,高句丽人主要有大家和下户组成。所谓“大家”,并非都是贵族,其中也包括五部平民,他们的主要义务是从事战争活动,而不是生产活动。下户则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但在做户口统计时,下户是不在统计之列的。而在《隋书》所载的泉子游时代,纳税者已不再是下户,而是“人”和游人。由此可以推测,这些“人”和游人大部分是由下户转化而来。也就是说,那些被称为“人”的人已被纳入户口统计之列而成为向国家而不是大家缴纳租税的平民。这应该就是高句丽户口出现爆炸式增长的原因。由此我们做这样判断,泉子游是将原有的高句丽下户中占据较大比例且足以自存的部分解放为平民,与此同时,为了不至于引起贵族们的不满,又将所占比例不大且贫困无以自存的下户转化为完全的奴隶,亦即游人。这样,泉子游可谓一箭三雕:将大部分下户转为向国家缴纳租税的平民,从而增加了王国的财政收入,极大地提高了王国的综合实力;将游民变成为奴隶,亦即贵族的绝对财产,从而平息了贵族们的不满;避免了大批破产下户涌入社会给王国造成不稳定因素。

其二,所谓游人所缴之税,实际是其主人贵族们需要上交的税。他们所以租税较少,并非是王国对游人的关照,而是对贵族做出妥协的结果。

其三,游人作为贵族的财产,他们事实上根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户,也可以说,他们与主人属于同一户,所以他们不用缴纳按户上缴的租。这也正好说明游女为何“夫无常人”③(唐)李延寿:《北史》卷94《高句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3116页。,以至于官府可以随意将其许配给“隋末从军没于高丽”者④(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0,唐高宗武德五年十二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5964页。。这进一步说明她们是没有任何人身权利的人。

其四,游人所缴之税所以是细布而不是普通平民所缴的一般的布,恰是由于他们的税由贵族来缴纳的。而细布很可能是高句丽贵族的专用之物。

我们所以要在此论证游人的存在,其实主要是为了证明与此同时发生的大批下户被解放为平民这一事实。而直接向国家缴纳租税的平民阶层的成倍增加,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使高句丽国力得以迅速提升。

综上所述,泉子游在高句丽的政治经济领域做出了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改革。正是这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及政权的凝聚力,极大地扩充了王国的财政和兵员的来源,从而为高句丽后期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猜你喜欢
子游官位高句丽
《日本书纪》中遣使高句丽有关记载的政治动机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东小学作品集
馆藏高句丽铁器的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试论抚顺地区高句丽与女真城址之异同
为官位吹
再论新生态环境下的“一切为民”
高句丽独特丧葬习俗探析
《论语》(十五)
官位·官味·官威
小八腊子游中国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