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型如何“转”
——基于江苏“范氏水产”的经验剖析

2018-01-23 09:02何益军
农村经营管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范氏水产养殖户

何益军

在江苏如皋有一家名为“范氏水产”的乌鱼养殖企业,2009年成立时资产尚不足百万,短短8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家子企业、资产过亿元的“水产企业集合体”。笔者剖析“范氏水产”的成功经验,对于指导传统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拓展农民致富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观念大转变”是农业转型的突破口

“范氏水产”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标准化闭环养殖”理念,以“饲料”和“销售”为两大突破口,构建“产业共体”,实现从苗种→饲料→养殖生产→产品销售→返利分红→产业共体的“闭环”运行。

饲料供给无中间环节直供终端养殖户,大幅度减低了养殖成本;产品销售以销定产、剩余加工,农民无需承担任何的经营风险;企业开展养殖生产全程跟踪服务,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养殖塘口,推行“五统一”(鱼种培育、饲料供应、技术服务、生产标准、质量要求)服务形式,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和可追溯。

企业一方面“筑巢引凤”,推行“企业搭台、农民唱戏,百姓参与、带资入股,保本养殖、共享利益”的托管式经营模式,另一方面“赶鸡入笼”,将周边农民自建的符合养殖生产标准的水面(基地)拉进产业共体,实行全方位技术服务。

“科技大支撑”是农业转型的发动机

在科技投入方面,“范氏水产”从不吝啬,在企业资金尚不雄厚的发展初期,就投资200多万元,与上海海洋大学、广东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以及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合作研发饲料配方和高效养殖技术。公司统一育苗,5月中旬发到养殖户的池塘里去饲养,统一饲料、统一鱼药、统一技术,10月中旬开始收购,养殖过程中遇到问题,技术专家随时踏塘提供技术指导。

几年来,“范氏水产”先后引进博士2人、硕士4人、教授研究员3名、高级工程师3名,投资200万筹建了企业科技信息质量控制中心。经严格测算,“范氏水产”养殖户饲料成本每吨下降700元左右,每亩降低成本2500元左右;销售价格通过减少销售环节,平均每公斤鱼增加销售收入1元,每亩增收3000元左右,大大提高了农户的养殖收益。

“三产大融合”是农业转型的重要路径

8年来,“范氏水产”建立了自己的养殖基地,以市场带基地、以基地保市场,以加工保收购、以基地控管保产品质量,产业链不断延长,价值链不断加粗。目前,如皋市内“范氏水产”的养殖面积达到1200亩,吸纳农民社员112户,聘用农民58名,店员300多名。据不完全统计,8年多来,“范氏水产”通过引导带动农民创业和吸纳农民就业,累计为农民增加收入1.12亿元,使300多户农村低收入家庭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小康富裕路。

“品牌大提升”是农业转型的战略方向

“范氏水产”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品牌建设,“黑沙”牌乌鱼逐渐叫响全国。“范氏水产”投资建设了科技信息质量控制中心,并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产业链条全程产品质量控制理念,试行养殖投入品准入和产地水产品检验准出制度,实现了从基地养殖、饲料生产、水产品加工、销售客户端全程信息跟踪服务和质量控制,最大程度保证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猜你喜欢
范氏水产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等压最大值情况下范氏气体可过度到理想气体
等压最大值情况下范氏气体可过度到理想气体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