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家庭农场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2018-01-23 12:25徐小燕叶通武蓝李真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云和县农场经营

徐小燕,叶通武,蓝李真

(云和县农业局,浙江 云和 323600)

2014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世界农业发展报告》,指出全球5.7亿个农场中,家庭农场占比90%,可见家庭农场是普遍的经营模式[1]。在欧美发达国家,家庭农场已成为一种典型的农户自我经营,效率较高的生产经营形式[2]。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力提倡发展家庭农场以来,云和县家庭农场数量快速增长,发展势态良好,但在其发展的实践中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与问题,了解分析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概念、特征与模式

1.1 概念

对于家庭农场的概念和内涵,很多专家学者做了归纳和阐述。国外家庭农场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比较成熟稳定,形式和内涵比较明确。而我国家庭农场正处于起步初期阶段,形式和内涵具有中国特色,需要完善和发展。

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对家庭农场的定义各不相同[3]。美国的家庭农场,主要经营者及与其有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或收养关系的其他成员拥有农场50%以上的业务。德国的家庭农场,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土地私有,农民根据自愿原则参加合作社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日本的家庭农场以农户为中心,是直接或者基于合同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家庭农场包括一户一法人和独立农场两类。我国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家庭收入来源,是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的经营主体。

1.2 特征

各国借助家庭农场的发展,实现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企业化、市场化和商品化,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各国发展家庭农场都有各自的明显特征。美国以市场为导向,自主决策,多种工具防控风险,生产区域专业化、科技化与机械化,农产品高度商品化。德国家庭农场统一的农地产权制度,形式普遍,以小中型为主,种类多样化,从事主业并兼业形式多,经营企业化,劳动力素质高,管理现代化,发展合作程度高。日本家庭农场适度的经营规模,高度的科技生产水平,政府及法律支持强,注重品牌建设,具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国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有市场主体资质,家庭农场以农户家庭为主体,适度规模,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经营,农业收入为主。

1.3 模式

目前,国内家庭农场培育比较典型的有上海松江、湖北武汉、浙江宁波、吉林延边、安徽郎溪5种模式[4],其中上海松江、浙江宁波、湖北武汉三地与云和的可比性较强。

上海松江家庭农场多数为本地家庭经营,适度规模,一般种植业面积7~10 hm2,从一业为主向多业结合,高额补贴向适当补贴转变。浙江宁波家庭农场经营多样化,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比例较高,种植业场均面积3 hm2以上,流转面积占比64.9%,规模经营率66.3%,企业经营化程度高。吉林延边农场主本土化,政府扶持力度大,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种植业场均面积85 hm2。安徽郎溪家庭农场经营结构以粮油为主,场均规模3 hm2以上,农场主具有区域性,家庭农场协会助力发展。湖北武汉家庭农场经营者本土化,经营者文化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一般3 hm2以上,经营结构单一。

2 现状

2.1 基本情况

2.1.1 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云和家庭农场自2013年开始登记注册以来,截至2016年底,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515家。其中,个体工商户469家,个人独资企业7家,有限责任公司39家。被认定为县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99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5家。

2.1.2 经营土地面积

据统计,515家家庭农场经营耕地面积692.5 hm2。其中,家庭承包经营282.9 hm2,流转经营409.6 hm2,分别占家庭农场经营耕地的40.8%和59.2%。

2.1.3 劳动力数量

515家家庭农场拥有总劳动力1 271人。其中,家庭成员劳动力684人,常年雇工劳动力587人,分别占总劳动力的53.8%和46.2%,平均每个劳动力经营耕地0.55 hm2。

2.2 产业分布

经营种植业的家庭农场240家,占总家庭农场的46.6%。其中,种植粮食面积在3.3~13.3 hm2的只有2家。畜牧业72家,其中,生猪产业1家。渔业3家,种养结合200家。

2.3 经营情况

2.3.1 农产品销售收入

家庭农场年销售农产品总值5 024万元,平均每户家庭农场销售农产品为9.8万元。其中,年销售农产品10万元以下的有489家,10万~50万元的有25家,50万~100万元的有1家。

2.3.2 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

515家家庭农场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为1 654万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3.2万元。

2.3.3 注册商标与产品认证

拥有注册商标的家庭农场1家,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家庭农场4家。

2.4 扶持情况

2.4.1 财政扶持

有4家家庭农场获得财政扶持资金,总额为43.6万元。其中,省级资金23.6万元,市级资金20万元。

2.4.2 贷款支持

有25家家庭农场获得贷款支持,总额为145万元,贷款额度全部在20万元及以下。

3 存在问题

3.1 运作欠顺畅

云和县2013—2016年家庭农场注册登记515家,1998—201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部门注册457家。浙江省2016年底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有29 172家,云和县超过全省县级平均发展的家庭农场数。这表明家庭农场的优势明显,有蓬勃的生命力。但家庭农场在云和县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其实践中还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较为明显的是有近1/4的家庭农场未能正常运行,有不少成为“睡眠”“僵尸”家庭农场。由于进入家庭农场的门槛比较宽泛,许多家庭不管是否符合家庭农场的要求纷纷注册为家庭农场。有的家庭农场并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有的则是从合作社摇身一变而成为家庭农场,还有的既是家庭农场又是合作社,现实中“双证”及“套牌”现象比较普遍。

3.2 资源禀赋不足

土地资源先天制约。云和县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县,人均农耕用地少。自然条件较优越的云和盆地近2 000 hm2耕地,已被非农占用殆尽,而山地梯田地理位置差异大,自然条件复杂,经营难度大,这些都制约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规模。耕地零碎分散不方便大规模的机械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也制约农业的经营规模。据2016年底调查统计结果,云和县种植业和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440家,经营土地为692.5 hm2,平均经营土地为1.57 hm2。

基础设施后天制约。近年来,财政对农业投入总体上有所增加,但对山区而言,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与实际需求缺口大,结构也不甚合理,严重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排灌体系不健全,沟渠淤塞,农机耕道不畅通,“靠天田”的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短缺,加上政策对农业设施用地的限制,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及其效益。

3.3 土地流转与雇工难

土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目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规范土地流转,但是土地流转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调研中发现,当前土地流转存在转出方不想流转、不愿流转、不敢流转,转入方联系流转难、成片流转难、规范流转难的现象。同时,受物价和高收益工商资本农业项目刺激,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涨,从早期种植大户转租的4 500~9 000元·hm-2,到目前已达12 000~15 000元·hm-2,有的甚至更高。

虽然家庭农场本应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但并不排除雇工。调研中发现,云和家庭农场常年雇工比例较高,占家庭农场总劳动力的46.2%,季节性雇工更高。同时雇工成本大幅上涨,目前,女性劳动力每日工资在100~120元,男性劳动力日工资在150~180元,长期雇用月工资为2 500~3 500元。尽管劳动力工资较高,但仍然存在年轻劳动力无工可雇的情况。上述两难境况制约了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经营及其效益。

3.4 经营者素质不高

人员因素对云和县家庭农场发展的限制主要来自2个方面。一是云和县家庭农场成员尤其是农场主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造成农村农业生产技术更新滞后,产品品牌意识薄弱,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从调研情况看,云和县规模经营比较具有特色与经营效益的69家省市县示范性家庭农场中,小学学历5人,初中学历14人,高中学历44人,大专及以上学历6人。非示范性的416家家庭农场中,文化程度均以初中及以下为主。二是雇工人员的高龄和文化程度低的特点,也导致了其难以接受新技术和新技能。雇用人员比例又较高,雇用时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及其效益。

3.5 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

3.5.1 政策扶持乏力

研究表明,政府的行政介入及其政策导向对促进家庭农场的创建和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媒体大量报道,要加大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要出台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然而地方相应的扶持政策到位不多。从云和家庭农场发展的情况来看,政策支持的力度也十分有限。就财政支农而言,全县515家家庭农场只有4家获得财政支农资金,占比0.8%。尤其是根据现行土地产权的制度安排,农村流转的承包地还不能作为申请贷款的抵押标的,一些家庭农场贷款困难,缺乏更新设备和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3.5.2 农业技术服务落后

目前,云和县每个乡镇(街道)有4~12名农技推广服务人员。但现实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堪忧,一方面农技人员在编不在位、在位不在岗现象普遍,另一方面农技推广队伍非专业人员比例逐年增加。本身无专业知识和技能,推广服务无从谈起。还有部分农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也难以满足家庭农场对现代农业技术的需求。

3.5.3 金融扶持不力

家庭农场的金融困境一方面来自于家庭农场本身作为新生事物快速发展的急迫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来自于长久以来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逐利性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农业金融的弱质化[5]。家庭农场要规模经营,首先要流转土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等,前期投入较大,大多数家庭农场由于自身资金积累不足,资金短缺,往往需要借贷。从银行来说,由于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投入大、风险高、效益低,银行的普遍规则是不见效益不给贷款,但家庭农场需要的恰恰是在初期投入时的支持,而政府的贷款扶持政策又比较薄弱,导致家庭农场贷款难的现象比较突出。从调查来看,云和515家家庭农场在2016年只有25家从银行或信用社获得贷款,占比4.8%,且贷款资金总额仅145万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不到0.3万元。

3.5.4 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农业保险的发展相对滞后。据调查,近年云和县部分家庭农场遭受自然灾害,造成惨重损失。2014年6月的龙卷风将季伟平户7 hm2葡萄园钢架大棚摧毁,设施损失40万元,葡萄损失20万元。由于云和县还未将果树列入政策性保单,所以得不到分文补偿。邱士伟家庭农场经营蔬菜刚好与季伟平的葡萄园相邻,蔬菜钢架大棚同样遭到龙卷风的袭击,损失15万元。虽然蔬菜已列入政策性保单,但农场没有投保,只能自己承担损失。通过这次教训,2016—2017年进行投保,保费政府出70%,业主自己出30%。2017年6月,大棚膜又被大风损坏,保险公司勘查后认为钢架大棚未吹倒,棚膜破损不属理赔范围,结果还是未能得到补偿。2015年8月连续2次台风,带来强降雨,引起山洪暴发,崇头镇后垟村胡丽娟家庭农场稻鳖共育基地被冲毁,上年购买的1 500 kg鳖苗和2015年刚买的1 500 kg鳖苗全部被冲散,水稻颗粒无收,损失25万元,由于没有保险而得不到补偿。续荣周、叶李先等农场主引进贵妃红桃,2017年投产挂果,5月中旬硕果累累,可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连续28 d雨天,导致红桃烂在果园无法采摘,续荣周农场主损失15万元,叶李先农场主损失10万元,同样因果树无保险,只有眼睁睁看着损失,没有理赔机会。目前,云和县虽实行了十个左右品种的政策性保险,但保额各不相同,水平都较低,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大,不利于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4 发展对策

4.1 制定政策,积极引导,加强监管

2014年2月农业部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从生产经营主体,经营范围和经营能力,土地规模与生产效率3个方面对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界定,但这些界定都不是可以量化的指标,在实际执行中难以监管。在家庭农场发展初期,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制定发展标准,同时要按照中央“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要求,各级政府要制定针对家庭农场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系列政策,引导规范家庭农场的发展,培养示范性家庭农场。目前,首先要制定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的规范化系列政策、法规,完善对家庭农场的监管制度建设。为促进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其实行有效的外部监管,以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农场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作为农业生产组织,家庭农场应当接受农业行政部门的监管;而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家庭农场应当接受工商行政部门的监督[6]。

4.2 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家庭农场发展的硬环境

农业是露天工场,受制于水、土、光、气、风等多种自然因素,特别是山区的自然条件复杂且更差,而许多基础设施则是一家一户的家庭农场所无法也无力完成的,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不断优化家庭农场发展的硬环境。

要重视农业抗旱保收能力,大力推进基本农田水、土、田、林、路等基础设施的标准化配套建设,不断提高微灌、滴灌等现代化灌溉设施的比重,提高有效灌溉能力,增加旱涝保收面积。

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一方面,要以“保耕地就是保子孙后代饭碗”的执政理念,确保基本农田数不减少,特别是山区县,山多田少,且像样的耕地更少,必须推出耕地“占补倒置”制度,实行先补后占,对开发、复垦或整理出来的耕地必须符合耕地土层、土质、保坎、坡度、平整度、灌溉等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冬闲播种绿肥,增施有机肥,增加轮作套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工程技术措施,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确保农业高产稳产。

因地制宜推广先进的小型农机具,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缓解雇工难的问题,减轻生产者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4.3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提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平台

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为土地流转打好基础。家庭农场发展,前提是土地的流转与集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对明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维护农民承包的用益物权具有重大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发展中介组织,为农用地流转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法律咨询、价格评估、委托交易、投融资媒介等服务。提升土地流转服务和管理水平,及时化解土地流转中的纠纷和矛盾,为家庭农场打造一个适度规模经营的安稳平台。同时,家庭农场的规模要与土地集中连片、场主经营管理水平、农机化强度、农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相适应。

4.4 注重新型职业农民有效培育,提高家庭农场经营水平

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就是职业农民,如何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整合现有的智能资源,精选有较高专业素养的老师,因人、因业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名师出高徒,让经营者边干边学,不断积累和丰富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掌握过硬的本领。

改变目前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实施中的无的放矢、泛泛而谈、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广大职业农民能真正求有所教、想有所学、学有所成。

建立农场主培训制度,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场主的生产经营能力,培养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有志向目标,有强烈的求知欲,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行家里手和符合条件的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兴办家庭农场。

4.5 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提升家庭农场经营效益

家庭农场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应对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的诸多问题,政府必须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解决单个家庭农场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经济的问题。整合各类公益性、经营性服务组织资源,形成综合服务体系。

4.5.1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

政府财政支持是所有农业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支持手段,它有效地稳定了农场主的收入,并保障了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政府补贴为主的财政支持都是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手段[7]。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政府主导实施针对家庭农场的农业补贴条件已具备,因此,加大政府财政对家庭农场的农业补贴力度,支持和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很有必要。但在家庭农场的农业补贴中,既需要调动家庭农场主的生产热情,也需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使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4.5.2 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实践表明,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技术支撑为家庭农场的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云和县目前农技推广的状况,乡级政府必须减轻农技推广人员行政及中心工作压力,让农技推广人员归位上岗,明确职责,努力做好农技推广工作。

引进人才与技术或政府购买技术服务。云和雪梨的发展历史不短,但起起落落,目前规模小,技术落后。前2年某企业从安徽砀山县引进2名种梨师傅,推广先进的整形修剪、病虫防治、人工授粉等技术,颠覆了云和县的雪梨种植技术,成效十分明显,值得推广借鉴。同时也可像畜牧产业一样,对动物疫病防控,由政府买单,聘社会上的技术人员来实施,既省成本又有效。

政府要组建农业技术服务团队。政府要对县级涉农部门的农技推广人员调查摸底,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特长组建农业技术服务团队,派遣到每个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面对面的全程服务。

4.5.3 强化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力度

涉农金融机构应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加强银行信贷产品创新,研发不同类型的信贷产品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8]。要创新适应本地发展的抵押担保模式,将土地经营权、地面附着物等作为抵押,解决家庭农场贷款难的问题。政府要建立惠农担保机构,在国家给予支农补贴的同时,政府通过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或者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等方式,增加家庭农场发展的建设资金。涉农金融机构的服务重点是支农服务,要改变金融服务方式,在农村范围内增设网点,使金融服务覆盖每个乡村。同时,要对农业信贷手续进行适度简化,便于家庭农场了解、接受,并成立专门的服务窗口,提高金融机构的审批效率,促进农业信贷流程便捷化和规范化发展。

4.5.4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

农业保险能够增强家庭农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许多国家都将农业保险作为一个政策性工具扶持农业发展,我国也应该尽快健全农业保险体系。一方面要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建设,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覆盖面。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增设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为家庭农场提供非营利性的保险服务,减少家庭农场农业保险支出。可通过增加保险补贴、减免税费等方式引入商业保险机构为家庭农场服务,提高家庭农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要建立农业保险再分散机制,建立并完善农村信用担保制度。

5 小结

家庭农场的经营组织形式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农业生产特点,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但目前家庭农场不是唯一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其加工带动功能、技术与市场服务功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类型,政府在培育家庭农场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猜你喜欢
云和县农场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农场假期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农场
云和建设木制玩具文化特色小镇发展规划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一号农场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