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成功实践

2018-01-23 21:52李鲲鹏普布次仁
西藏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西藏改革开放民族

李鲲鹏 普布次仁

(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藏拉萨850000)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中国人。40年的沧桑巨变,从曾经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的世界强国,足以证明改革开放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改革开放是新时代最鲜明的特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我们党通过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1984年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时期的重大突破,就是改变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市场机制,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全面开放的新局面,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1993年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这一时期的重大突破,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2003年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这一时期的重大突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新时代,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进行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产生的影响是世界性的、持久性的。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的变化是历史性的、前所未有的。不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开始“强起来”的新时代,开启走向“强起来”的新征程,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扩大开放是中国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抉择,这充分表明了改革开放是新时代最鲜明的特点。

过去40年中,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开启这一奇迹的正是改革开放。从此,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主旋律。40年的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从计划走向市场,从贫困走向小康,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据统计,2017年,我国人均GDP达到9482美元。这4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让中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40年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革,这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巨变时期。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是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活力之源。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之深得党心和民心,也从根本上维护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更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动员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势必要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向前迈进。

“如果说中国的开放有新变化的话,那就是门会越开越大。”[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会时铿锵有力地回答。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为全世界的发展带来机遇。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为自身发展谋福利,也是为世界的发展谋福利。中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世界的开放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新时代新征程、新时代新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党的十九大的成功召开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我国未来30多年蓬勃发展的光辉前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的新年贺词让我们看到了改革的坚定与勇气。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2]明确表示要将改革进行到底,这表明了我们党的态度和决心。这种态度和决心源于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同样,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世界屋脊上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改革实践,改革开放使西藏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社会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二、改革开放是西藏各族人民繁荣 进步的必经之路

旧西藏处于一个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社会。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尤其是1959年开始进行的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从此,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西藏的社会生产力逐步得到发展。

(一)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引领下,西藏通过拨乱反正,全面恢复和落实宗教政策、统战政策和干部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对外交流。40年来,西藏自治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锐意改革,扩大开放,使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建设事业迅猛发展。西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生产总值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二是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三是经济结构趋于优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五是各民族更加团结,社会更加和谐。六是全区的基础设施得到大力改善。七是全区的教育和科技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文化不断繁荣。八是民生得到不断改善。九是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十是生态文明深入人心,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经历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西藏改革开放时期的阶段划分,从内在的历史发展脉络看,以中央召开的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标志,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起步探索阶段,以1980年3月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为标志。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修复“文革”给西藏各项事业造成的破坏,中央出台八项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西藏繁荣富强起来,开启西藏改革开放新时期。二是恢复发展阶段。中央第二次至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期间(1984—1994年),西藏的改革开放在曲折发展中探索。1989年中央专题研究西藏问题,出台十条意见指导西藏工作,成为西藏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转折点”[3]。三是快速发展阶段。中央第三次至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期间(1994—2001年),在经济上确定第二批62项援藏项目,成为改革开放时期西藏工作的第一个“里程碑”。四是跨越式发展阶段。中央第四次至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期间(2001—2010年),确定了117项重点建设工程,部署了在新世纪初促进西藏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的各项工作,成为改革开放时期西藏工作的第二个“里程碑”。五是科学发展阶段。中央第五次至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期间(2010—2015年),会议对确保西藏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突出解决民生问题,实现长治久安,统筹研究部署四省藏区工作产生了重要作用,成为新世纪西藏工作的新的里程碑。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以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为标志(2015年至今),会议部署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推动西藏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西藏的改革开放不断全面深化,逐步进入新时代。

(三)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的历史性巨变证明改革开放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人民立场。而今,在党的领导下,全体人民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美好前途大踏步迈进。改革开放的40年,是西藏发展进步的40年,西藏不断走向繁荣、进步和开放。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西藏千年历史中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更是西藏各族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最多的时期。

改革开放4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5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西藏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拉动西藏社会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是让普通老百姓受益,让广大农牧民得到实惠。这样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于西藏广大的农牧民来说,体会更加深刻。

改革开放40年,西藏所经历的社会变革程度之深,社会进步跨度之大,堪称历史之最。这40年,极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西藏与全国共同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40年;是西藏自治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40年;是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使西藏社会更加繁荣稳定的40年。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西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每一位老百姓都看在眼里、系在心里。因此,更坚定了西藏各族群众一心跟党走,走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决心和信心。

改革开放40年,在中央特殊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西藏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援藏机制,丰富治藏方略,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4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西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必由之路。

三、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党的民族 政策在西藏的生动实践

改革开放40年,既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民族政策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

(一)党的民族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

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而制定的行动准则。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在借鉴其他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的民族情况而实施的民族政策。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制定、完善和创新,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实践已经证明,党的民族政策完全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民族地区的特殊区情的,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以及加快发展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项事业方面成就斐然。

(二)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生动实践历程

西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是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生动实践过程。早在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西藏的特殊实际情况,先后作出了和平解放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等重大战略决策,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伟大历史性跨越。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实践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西藏开始由落后走向富裕,由封闭走向开放,发生了巨大变化。西藏日新月异的发展,表明了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实践成效显著。

1987年,邓小平同志与美国前总统卡特会谈时,提出了“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科学判断,反映了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抓住了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核心内容,阐明了我们党对西藏工作的根本着眼点。此次重要谈话,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阐明了我们党对西藏工作的基本政策和基本立场,是指导新时期西藏工作的纲领性宣言。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出发,高度重视西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1990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西藏视察指导工作时,发表了题为《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奋斗》的重要讲话,强调“各级党政组织要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在抓好稳定局势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叮嘱“一定把西藏的事情办好”。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更加情系西藏各族人民、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不断开创西藏工作新局面。1988—1992年,胡锦涛同志作为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曾在雪域高原上工作4年。到中央工作19年来,他每年都参加全国人大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刻关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青藏铁路的修建工作,高度重视西藏的发展稳定,尤其是西藏农牧民群众的脱贫致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新观点。201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西藏考察调研,非常关心西藏的发展与稳定。2013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西藏工作,必须要坚持党的治藏方略。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体现了我们党对西藏各族群众的无比关怀。

综上所述,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召开了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三)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先后召开了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3月,中央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针对西藏的特殊情况确定了中央的援助以及对西藏实行特殊政策。1984年2月至3月,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了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

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作出了关于全国支援西藏的战略决策。2001年6月,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发展问题上,提出了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在稳定问题上,提出了对达赖集团斗争方针和斗争原则。总的来说,是对第三次座谈会的继承和发展。

2010年1月,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推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确保西藏长治久安。2015年8月,中央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提出6个“必须”的治藏方略和“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20字的工作原则,确保西藏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40年间,中央先后召开了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党的治藏方略的不断成熟。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指导西藏工作的重要指针。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党所制定的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特殊区情,也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还要与时俱进,随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继续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创新。

四、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在不断发展创新中与时俱进。

(一)明确了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命线的重要思想

在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的一大重要优势。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格局,各个民族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并且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石榴千籽环抱,浑然一体”[4],形容民族团结就像石榴的籽一样紧紧地环抱在一起。在多民族国家,只有实现各民族团结,人民才能有幸福生活。

(二)明确了加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概念是由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1月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来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有助于化解新世纪以来民族事务领域中呈现出的矛盾冲突,增进民族团结,遏制民族分裂主义,成为新时期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在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化了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的认识。他强调,各民族都有自身的优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包容多样、尊重差异,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56个民族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加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好地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三)明确了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民生问题。由于自然、历史等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但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立足于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脚踏实地打基础,又要坚持一定的标准,不务空名出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哪个民族也不能掉队。”为此,中央出台了多项措施来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更是把民族地区的发展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中考虑。

(四)明确了加强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因此,如何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就成为新时期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怎样与各族群众交心并获得他们的信任就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数民族同胞进入城市,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能够带动民族地区的发展。因此,城市民族工作在民族工作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重视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既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而要持欢迎的心态,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五)明确了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做好民族工作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根本靠坚强的干部队伍。既要充分发挥党在民族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重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特别是提出了“三个特别”的民族地区好干部新标准,即“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

(六)明确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解决民族问题,既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又要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最新发展,是我们党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理论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这一理论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

五、在新时代认真践行党的民族政策,将西藏的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5]党的民族政策也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发展和完善,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再从理论到实践,成为当今世界上执行得最成功的民族政策。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党的民族政策还会不断发展和创新,更好地为维护西藏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成功实践也会更加积极地促进西藏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40年的改革开放有力地推动着党的民族政策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在党的正确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西藏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310.6亿元,增长10%[6]。回顾过去,不忘初心,展望未来,牢记使命。西藏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党的民族政策的无比优越性,坚定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毫不动摇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40年来,我们党在西藏每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都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因时制宜地制定出一系列符合西藏实际的民族政策。沧海桑田,西藏社会的历史巨变,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实践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新时代新阶段,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发展和创新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并付诸西藏工作实践,建设美丽西藏,顺利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保西藏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6]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改革事业迈入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新变化,西藏应积极应对,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当前,认真践行党的民族政策,走出一条具有西藏特点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之路。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主动对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打通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5]。

将西藏的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推进西藏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和长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各族人民。坚持用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创新的最新成果指导新时代的西藏民族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西藏各项事业不断蓬勃发展。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无法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不断推向前进,西藏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西藏改革开放民族
都是西藏的“错”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多元民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