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麦酱

2018-01-23 23:30李松祥
壹读 2018年7期
关键词:三川笋子糖水

李松祥

“我家二娃子,到河边克(去)洗酱坛子,酱坛子打烂了,拿着个酱撬撬回来。”

每当想到三川麦酱,我就会想起小学时来自四川的吴老师讲的她家二娃的事。二娃是她的二儿子,也是我小学的同学,已三十多年没见了。酱坛子是装三川麦酱的容器,酱撬撬是木制或竹制的用来搅拌麦酱和挑(tiǎo)酱的工具。

自我记事起,便知三川坝中家家户户都有做麦酱的习惯。麦酱是三川菜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麦酱的做法至今记忆犹新。

收了稻谷,点下蚕豆,三川就进入了农闲时节,各家各户就开始料理做麦酱的事了,村子里就能闻到烤酱粑粑的味道。麦酱的主要原料是小麦面粉,先是和面,将麦面和水揉熟圧实,合成约二三十厘米见方的面团,再将面团各面置热锅上烤到半干,最好烤到六面黄。接着将烤好的面团放入干净的稻草、包谷壳或辣蓼草中捂着,约一个月后取出,经过发酵捂熟的酱粑粑已变成干窟窿。再将酱粑粑上的杂质清除,捣成细面放通风当阳处吹晒至干。做麦酱时要选一个晴朗吉祥的日子(最好是有好多人家办喜事的那天),将冷却的酱面倒入干净无油的酱坛中,加洁净的冷水和盐,再放入适量的高度粮食酒,搅成稀粥状,最后加隔尘透气的盖(如棕毛皮、纱布等),置当阳通风处即可(过去许多人家都会在楼厦房的楼厦交接处设一个平台,俗称“酱台子”,就是专门用来放酱坛子的)。约一个月后,便可食用了。在麦酱的整个制作储藏过程中,要注意防油。麦酱干湿适中变成酱紫色,就要存放在通风阴凉处。有些人家的酱坛子的耳子上,还会挂着一把铁锁或者其它铁器,据说是为了防止麦酱在变熟的过程中漫出坛口。

不知是三川麦酱的做法学自《本草纲目》,还是《本草纲目》记载源于三川,翻阅《本草纲目》,竟看到了有关麦酱的记载,做法与三川麦酱相同。书中还云:“麦酱,咸,冷利,无毒。除热,止烦满,杀百药及热汤火毒。杀一切鱼、肉、蔬菜、蕈毒,并治蛇、虫、蜂、虿等毒。酱汁灌入下部,治大便不通。灌耳中,治飞蛾、虫、蚁入耳,涂治犬咬及汤、火伤灼而未成疮者,有效。又有砒霜,调水服即解。”其中有些药方也是我们家乡常用的。

麦酱原料易得,制法简单,质洁味美,绿色保健,在调味中防病治病,不失为一种价廉易得的调味佳品。三川镇梁官村委会一村李润飞家已规模化制作多年,年销量达20000多斤。

我已离不开麦酱,时常想起小学同学二娃。

三川辣参

进入12月份,杀年猪了,腌火腿了,红萝卜也成熟了,三川做辣参的时候到了。

在做辣参之前,先要做好下面的准备工作。一是干萝卜丝,先把红萝卜洗干净,切成粗细合适的丝,放簸箕中晒干,筛去碎面收藏;二是肠肚,将猪大肠、猪肚洗净,放锅中水煮,捞出挂通风处,冷却后放去肠肚内的水,再切碎放猪油或香油中炸熟;三是盐水,并不是单纯用食盐调制的水,而是家中腌火腿时溢出的水,火腿腌到一定时候,就要拿出来挂在通风处晾着,将腌肉缸中剩下的水舀出来澄清即可;四是适量的干辣椒面(要辣)、白酒、盐。做辣参时,将以上准备好的东西合在一起拌匀(盐水、白酒一定要适量),放土坛中塞紧,将坛口密封贮藏,到三四月份就可食用了。

三川辣参生、熟皆可食,营养丰富,保质期长,只要有它,没有其它菜也能让人饭量大增。近几年,丽江云川食品有限公司已专门生产,深受消费者喜爱。

听,隔壁又传来了由丽江“啷叮当组合”创作演唱的《三川辣参美》——

“鱼米之乡三川美,如诗如画惹人醉,萝卜丝丝赛人参,三川辣参味最美。(说)红萝卜,红辣子,红盐水,红辣参。红萝卜/切成了/细细的丝,腌火腿/腌出了/好盐/水,辣椒/油盐/巧搭/配,土坛坛里/装着/不走味。红红的/辣参/香又/脆,想起来/只让人/流口/水,油茶/泡饭么/香喷喷,没有了/辣参/咋个/整。三川辣参,三川辣参,哇,哇!(唱)三川辣参美,巧手大智慧,三川辣参美,风味胜山珍,三川辣参美,生活有滋味,三川辣参美,幸福永相随。”

鼠米粑粑

鼠米粑粑是三川美食中的又一特色风味。

春节前后,放过一次水的蚕豆田里,陆续长出了一种植株鲜嫩柔软、叶片灰绿色、开黄色小花的植物,这就是被永胜人称作“鼠米子”的鼠曲草。鼠曲草又名清明菜和鼠米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坡、荒地、豆麦田中,又以蚕豆田中的为佳,在春季掐鲜嫩茎叶加工食用。你可以挎上小篮子,来一次初春的踏青,沐浴着春日暖阳与和熙春风,在不破坏庄稼的情况下,自己动手,选择最嫩的鼠米子,将“草”变为宝。也可到街上,买回别人掐来卖的鼠米子,省去到田野劳动的艰辛和欢乐。

鼠米粑粑顾名思义就是用鼠米子做的粑粑。光用鼠米子是做不出粑粑的,必须和粉子面组合在一起。粉子面由糯米和少许粳米磨成浆后晾干制成。头天晚上将米淘洗干净泡好,第二天下午就可以推(磨)了,石磨上手工推出来的最好,一般两人手握磨把推,其中一人还要腾出一只手来很均匀地往磨洞里加米,磨出的白色米浆缓缓地流入盆中,香气扑鼻。推完后,将米浆灌入白布缝制的口袋中,扎紧袋口,用石磨加压榨出里面的水份(最传统的做法是将米浆倒入小簸箕中,上面铺一层白布,再盖上一层灶灰,吸出里面的水份),一夜后成型,用刀切片晾晒即可。推粉子面不容易,虽累但快乐着。近几年有了电动磨,省力省事多了,但不及石磨上推出的原汁原味。

鼠米粑粑制法简单。将挑选出的鼠曲草洗净后,和适量的粉子面混合,再放到石窠(石碓窝)中舂烂捣匀后,便可像做包子一样根据自己的需要做粑粑了。里面可包上油、糖、苏子等做成的夹心,做好后放进甑子中蒸熟即可食用。也有将鼠米粑粑压扁油炸的做法,小孩子最喜欢。

鼠米粑粑颜色喜人,蒸吃和软可口,炸吃酥香味美。因其内含植物纤维和具有粘性的粉子面,可清除人体消化道壁上附着的杂质,有利于身体健康。另外,鼠曲草性味甘、平,有消炎清热、止咳之效,对风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及高血压等疾病均有疗效。

能吃上一顿现掐现舂现做的鼠米粑粑当然是最舒心的事。当然如果不碰巧也别恼,舂好的鼠米粑粑放入冰箱贮藏,现取现用,可享用很长时间。

现在,已有家乡人在外地经营卖鼠米粑粑的小吃店,生意非常红火。

“拍点糖水子吃哈”

前不久,在昆明的刘老师从微信上给我发来一张图片,并留言“昆明的永胜糖水子”,让我想到了漂泊异乡难忘乡愁的永胜人,也把我馋得想马上吃一回糖水子了。于是我对妻子说:“拍点糖水子吃哈”。妻子开始泡米,煮饭,拿出麦芽面,熟练而又认真地做起糖水子来。

糖水子,又叫麦芽糖水,小时候,经常看母亲为我们做(其实,这也是熬糖稀榨糕、榨米花糖和做饴糖、白糖的第一道工序),醇香的甜是糖水子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当然有些外地人理解的糖水子,可能就是将糖溶化成水那么简单,他们不知道做我们家乡的糖水子,是非常讲究的。糖水子其实应该叫麦芽糖水,因为麦芽面是必不可少的原料。先要生麦芽子,选择晴好的天气,将小麦放在清水中清洗,除去杂质,选择最饱满的颗粒用井水泡两天左右,每天换一次水(整个过程都不能和油接触,包括手、水和装麦子的工具)。再将泡胀的麦子放在竹制的容器中,下面垫上一层稻草,上面用稻草覆盖,每天要漂洗一次,一两天,麦芽就长出来了。接着是晒麦芽子,麦芽长到一厘米左右,就可以把连在一起的麦子撕开,散放在簸箕里晾晒,要干透大概需要七八天,千万不要碰上阴雨天,所以一般选择在冬天进行。最后是磨麦芽面,麦芽晒干后,要细心地除掉里面的根须,再把它磨成面即可。

有了麦芽面,就可以做糖水子了。先在大锅中放适量的清水,加温到30度左右。再把磨好的麦芽面入透气的布袋中扎紧放入锅中浸湿反复拍打揉搓,尽量将麦芽浆挤入锅内。接着把蒸熟的米饭(也可用碎米饭)放入锅中搅拌均匀,加温到80度左右,焐火保持一定温度(不能沸腾),用锅盖和包袱把锅捂严,三四个小时后加温沸腾一段时间,麦芽糖水就做好了。麦芽面一定要放得合适,一般是两碗米的饭放一碗,少了味不足,多了变成糊嘟嘟,发不好酵,味酸。放的水也要恰到好处,做好后饭渣与糖水的量约为一比三。

地道的糖水子味道纯正,有股清香的麦芽味,清热解渴,是上好的天然食品,家乡人都喜欢吃。糖水子一年四季都可以做,冬天可以加热了吃,夏天可以冰冻着吃,许多人家建新房、办喜事都要做糖水子招待客人。当然有的人图节约省事,加入现成的糖来增加甜味,其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如今有了电饭锅,保温科学,加热方便,糖水子可以想吃就做。我妻子就是用电饭锅做的,在我回忆糖水子的做法时,她已完成了保温的最后一道工序,只等第二天早上加温煮沸品尝美味了。

“拍点糖水子吃哈”其实并不难,希望在外的家乡人经常能吃到自己做的糖水子,祝愿大家的生活像正宗的糖水子一样香甜。

三川豆笋吃得爽

每年冬腊月份,是吃豆笋子的好时节。蚕豆种下去先长出一株,称为“老豆娘”,待长到20公分左右,从每株的根部陆续发出两三根嫩苗,通体透绿,惹人喜爱,这就是豆笋子。到豆尖上有了苞,即将开花之时,就可掐豆笋子吃了。一个“掐”字,道出了豆笋子的水嫩,其标志是断裂时让人先饱耳福的那一声“通”。选个晴朗的下午,约上家人或好朋近邻,挎上一只篮子,看好一方长势好的豆田,随着一声声令人欢喜的脆响,篮子渐渐满了。将“战利品”背回家,用酸醋、食盐、麦酱、辣椒、花椒、花生仁等作料做成可口的醮水,大伙儿就围成一圈,在暖和的冬日下,开始大饱口福了。先修净豆叶,然后将豆茎对折,捏碎,再在醮水里一浸,连汤带水提起往口中一塞,随着牙磨舌拌,喉头涌动,豆笋子的美味便真正品尝到了。大家边吃边谈,欢声笑语不断,直到吃饱肚,辣出汗,面前仅剩一堆豆叶,方才休战。有时大伙儿将醮水带到田里,现掐现吃,更是鲜美。豆笋子除了腌吃,炒三川火腿、香肠风味也别具一格,又香又脆,味道好极了。难怪豆笋子已成为家乡农家乐中的一道特色菜。

不知是水土还是品种的缘故,家乡的豆笋子是最具有风味的。我到过许多种植蚕豆的地方,也试着吃过,但都没有家乡的好吃。许多外地的朋友刚来时莫名其妙,笑话我们连豆杆也吃,与牛马同味。没想到一尝,竟吃出味道上了瘾。去年寒假去下关,在一农家小院,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从口音认出我是永胜三川人后,告诉我说他在我们家乡在过几年,如今已离开四十多年了,最留恋的就是豆笋子。其实,由豆笋子引出的故事不少,主人公也由县官到钦差,甚至具体到中举后做官的范进,不管结果是福是祸,都是让人流口水的豆笋子的错。

相传旧时有个钦差,冬末夏初到三川坝视察工作,地方官员哪敢怠慢,赶忙用最好的乡土风味来招待他,其中就有“火腿炒豆笋”。钦差先是莫名其妙,接着有些开窍,最后吃出味道,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吃了三盘,而且赞不绝口。尽兴而归时,嘴上不说,心中早已打算改日再来品尝如此美味。话说到了五六月份,他再次莅临三川,要求一切从简,就做点“火腿炒豆笋”算了。这可给地方官员们出了天大的难题:不做吧,又怕得罪了钦差;做吧,可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在为难之际,不知哪位高人出了个馊主意——把厩楼上的豆杆拿来泡软了不是照样可以炒吗?看来也只能这么办了。于是大家从厩楼上抱来豆杆,经过精挑细选,总算勉强凑够,接着泡软、切段、肉炒、上桌。钦差先是满心欢喜,继而直皱眉头,最后大发雷霆——“你们真是吃了豹子胆了,竟敢戏弄本官!”后经多方打点,地方官员虽没被打下大牢,却也丢了乌纱帽。

前几年有个外地的朋友到我家玩,正赶上吃豆笋子的好时节。中午在我家品尝了一番后,觉得味道太美了,越吃越想吃。下午,他对我们说:“你们就在家娱乐,我去田里吃豆笋子。”难得他这样喜欢,于是为他备好了可口的蘸水,让他到房背后的豆田里过把瘾。到要吃晚饭的时候,他还没有进来,我和其他几位朋友出去叫他。见我们来,正在田埂上晒太阳的他摸着肚子说:“太饱了,什么都不想吃了!”只见他面前有一大堆豆叶,再看田里,已不见了簸箕大的一块豆苗——他竟然挨一排二的全掐下来吃了!幸好这块田里的“老豆娘”还不算老。

去年,几个老同学在一起品尝豆笋子,我和李茂荣老师创作了一首《三川豆笋吃得爽》——

三川好风光呀,

豆田翻波浪呀,

嫩汪汪的豆笋惹人馋,

让人天天想,

让人天天想。

哃哃哃哃哃呀,

掐来大家尝呀,

麦酱辣子花椒腌菜醋,

味道不一样,

味道不一样。

(说)

辣子要辣,

花椒要麻,

麦浪腌菜,

三川麦酱,

蘸水一蘸,

吃得淌汗,

吸呵吸呵,

就是个爽。

今天,这首歌已经家喻户晓。吃着豆笋唱着歌,更爽!

猜你喜欢
三川笋子糖水
趣说“糖水不等式”
挖笋子
下火秘方 荔枝核糖水
尝出来的不等式
巴塘的心事(下)
千斤顶压笋子
谢谢你,走进我的生命
谢谢你,走进我的生命
在广东,有糖水的夏天才算真正的夏天
屈子阳秋再版书成,适逢62岁生日,乃赋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