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8-01-23 06:07彭四平
中国市场 2018年2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区域经济

彭四平

[摘 要]文章对特色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选择和运用相关的战略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

[关键词]特色产业;产业发展战略;区域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2.086

1 影响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的因素

1.1 自然资源

以某一特色自然资源为依托而形成的区域特色产业对特色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因而特色自然资源条件对其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特色自然资源的占有量、垄断性和使用效率决定了其特色产业的发展前景。选择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时需要思考如何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如何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产出,促进经济增长。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避免资源浪费,因为很多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特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2 地理人文

特色产业从表面来看是一种经济现象,但从深层次来分析,它是一种地域特色文化现象。它首先是以区域文化优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然后形成区域经济优势,所以其发展与本地区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特色产业的选择、培育与发展一方面受到区域地理人文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影响着本地区的人文和精神面貌,促进整个地区特色文化的塑造。

1.3 区域科技水平

区域科技发展水平也是影响特色产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区域科技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特色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尤其越有利于技术密集型特色产业和知识密集型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区域科学技术越发达,特色产业创造出的产品和服务科技含量也就越高,含金量也就越高,也就更能促进新产业和新技术的发展。因此,在选择特色产业时,要充分考虑科技水平因素。

1.4 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能对应有不同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重心会进行周期性的逐渐改变。如果现有的产业结构与特色产业相配合,则可以为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丰富资源,既降低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成本,又带动了现有产业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现有产业结构是特色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目标及发展的战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选择特色产业和制定特色产业发展战略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现有产业的优势和差异,尽量利用现有优势。

1.5 产业环境

依据地域范围的大小,可以将特色产业分为国家特色产业、大区域特色产业和小区域特色产业等类型。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小区域特色产业更具有地域性,更依赖于自然资源、地理人文,而大区域特色产业更依赖于知识、技术、信息等。但是,小区域特色产业一般以大区域特色产业为依托,要服务于国家和大区域特色产业,实现资源、知识、技术、信息等的共享,而不能游离于国家和大区域特色产业体系之外。

1.6 政府政策

市场经济中,政府越来越少地直接干预经济发展,但是政府会采取间接的手段干预、引导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一般来讲,政府都会通过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来保证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它的利益。地方政府一般依据本行政区域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科技发展的国际国内态势制定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维护等,将对特色产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特色产业发展的战略

2.1 产业链战略

特色产业的产业链战略就是以特色产业为核心调整和延申产业链,将现有的特色产业的优势扩大,并引导特色产业走精细化、高端化、 系列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将特色产业及与其具有密切相关性的泛特色产业进行整合,实行专业化协作,以提升特色产业水平,增强特色产业竞争力。产业整合要突出与促进特色产业的竞争力,要大力推动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的聚合,促进泛特色产业向特色产业聚合,以此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集约化发展,实现特色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

实施产业链战略首先要根据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确定产业链伸展的方向。例如,当特色产业的优势不够明显,规模不够大时,可以采用横向同业伸展来快速形成规模经济和产业优势。当特色产业已经很成熟并且优势明显时,可以进行上下游纵向伸展,进一步扩大优势,形成规模经济。也可以根据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全产业链拓展。其次要确定产业链拓展的范围。确定范围的基本方法是先分析产业链伸展目标行业业务的成长性,成长性不好的行业要尽量避开。再分析目标行业和现有业务间的相关性,也就是目标行业要能发挥现有特色产业的优势。然后,根据目标行业成长性和相关性一起做综合分析。

产业链扩展方向、范围以及方式确定之后,就要着手研究如何具体实施产业链战略,这里包括投融资、资本市场运作方式、技术路线、品牌策略、研发机制等。

2.2 产业集群战略

特色产业要做强做大,可以通过实施产业集聚战略来取得规模效益。产业集聚战略可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带来许多竞争优势,例如可以形成相对集中的地理空间布局,营造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企业生态环境,促进特色产业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间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从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

企业集聚可以使企业更有效地吸引和共享人才、资金、信息等資源,集聚企业的技术溢出可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创造新企业。很多城市,特别是中小型城市普遍存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短缺,交通与基础设施水平低等劣势。企业聚集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那些城市克服这些劣势,为特色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根据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的成功实践经验,要推动产业集聚需要具备三个内在的要素条件:第一,生产要素条件,即围绕着特色产业的资本和劳动力实现自由流入和自由组合;第二,强大的市场需求,产业集聚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经济和显著的产业优势,能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率,所以需要有强大的市场来充分接纳产业集群生产的大量产品,能充分提供各种原材料、配套设施与服务;第三,政策支持,政府的态度对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应该采取鼓励政策促进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入并引导其面向市场集聚。endprint

2.3 科技创新与技术引进战略

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是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还包括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即“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

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特色产业通过创新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走新的产业发展路线,获得竞争优势。

特色产业创新要把重点放在发扬自身的优势上,首先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引进或者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其次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引导产业高端发展路线。例如,对于以自然资源开采为主的特色产业,则应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性产品的附加值,减少资源利用量,引导特色产业由资源开发型向资源增值型转化。

2.4 区域联合开发战略

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一个城市的开放性、包容性、交通的便利性及对人才的吸引力是其能否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每一个城市受其规模、区位条件、资源及发展水平的限制,产业发展空间都十分有限。因此,城市要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并谋求更大发展,需要趋利避害,与其他城市特别是周边区域城市之间形成合作关系。同其他城市进行交流和合作可以实现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并促进城市特色产业的发展,展现自身的优势,并进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在进行区域联合开发战略时,一定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合作的城市。大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一般具有更丰富的资源,包括先进的技术、稀缺人才、资金、先进管理理念等,中小城市可以学习、引进或共享这些资源,为其经济发展服务。而中小城市虽然整体发展水平低,但也为大城市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丰富而又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

城市特色产业的发展要重视区域合作,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般来讲,以小城市为原料生产基地,以大城市或者发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市场,形成优势互补的共同发展格局,实现城市群的持续快速发展。加强区域联合,首先要从产业发展政策和配套设施方面加强城市之间的融合度,促进城市间的无缝衔接。例如,提高物流能力和物流服务水平,大力提升产品向全国市场拓展的能力,制定特殊的人才政策,构筑人才培育、发展、共享、回流机制,加强城市凝聚力,努力改变资源向大城市流失的现状,制定特殊的经济发展策略,立足优势,错位发展,形成地区经济和特殊产业的快速发展。

3 战略的对比与运用

在制定和选择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前应该充分了解区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然后对各种发展战略进行比较和选择,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配合运用,以期达到最好的效应。每一种战略都有自己的优势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例如,产业链战略就是充分发挥现有的特色产业优势,实现特色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产业集群战略主要作用是促进企业间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从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科技创新与技术引进战略主要功能是促进特色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实现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质”的突破,区域联合开发战略致力于打破区域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和成功运用会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形成,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使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陳刚,陈红儿.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探讨[J].贵州社会科学,2001(4).

[2]陈红儿.区际产业转移的内涵、机制、效应[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1).

[3]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侯静.基于产业发展的四川城市化研究[M].成都:西南大学出版社,2008.

[5]孙久文,张佰瑞.城市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区域经济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水土保持助力西峡县特色产业大发展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民族乡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