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电商模式及发展现状分析

2018-01-23 12:51何雨婧
中国市场 2018年2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电子商务

何雨婧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将其与农产品经济相连接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近些年来,农产品电子商务已经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滞后的问题,大多数地区已经利用电子商务脱贫致富。同时,电子商务也缓解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的现象。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电子商务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文章通过对目前农产品电商的现状进行分析,利用B2C、C2C、B2B三种模式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希望对电商背景下的农村經济发展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经济;B2C模式;经济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2.162

要想提高农村经济自身发展能力,就要在农村经济中注入新鲜的活力。将电子商务技术融入农村经济发展中,不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生活水平,而且转变了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国家GDP增长,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并且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现状是政府和国家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且长期以来集中精力解决的问题。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宣传,解决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1 农产品实行电商模式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1.1 发展现代化农业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丰富,素有“农业大国”的美誉。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取得领先地位,如今,信息时代扑面而来,第四产业后来居上,稳居第一。而第一产业的发展势力逐渐被扑灭,面对这个新的时代,农业也要进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利用先机的信息技术来带动农产品的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众所周知电子商务是一种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实现对商品交换的商务活动,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以在全球进行商品交易的贸易活动。它是在买卖双方通过沟通达成共识利用电子货币来完成交易的,减少了货币流通的环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非常便捷。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利用电子商务可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打破传统农产品买卖的局限性,加强农业现代化发展,改变农村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1.2 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农产品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传统农业中,农产品的流通只能在相同地域之间,或者是经过中介的宣传,流通力度不大。如今电子商务的出现,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民不用担心停滞的风险。其次,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使买方随时随地都随意查到所需农产品的信息,对卖方来说,更进一步节省了宣传的时间,能够针对供求信息来进行生产,改变生产销售模式。同时,省去了中间商的环节,给农民带来高的收益。最后,电子商务的出现,变更了传统销售的渠道,提高了农民的销售总额,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拉动了国民GDP增长,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1.3 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力

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本信息设施,使农村信息环境有了更好的发展,使农民也受到信息时代的恩惠。在电商的发展下,物流系统变得更加高效,农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靠拢,同时也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使农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农民在改善生活的同时也不断发展自身,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如此循环往复。

2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电商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说,农产品电子商务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供求信息服务型、商务服务型。供求信息服务型主要为生产者提供生产的各类信息,包括供求关系和生产技术等,能够节省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商务服务型主要是给农产品提供一个信息化的交易平台,通过自主经营,使产品的供应链条缩短。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目前农村接触的都不够专业化和系统化,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2.1 农产品自身的局限性

第一,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农产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它的生产情况同自然条件以及资源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农产品的种植具有周期性,不适合储存,由于它的生产依赖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种植和培育需要一定的周期且不利于存储。第二,农产品生产的无差异性。如今人们都偏向于绿色消费,提倡使用无公害产品。农产品无污染,无公害,但是要将它同其他有机食品进行区分就有点困难。由于对农产品销售没有进行深加工,中间环节较少,所以对其也无品牌包装,这就使农产品无区分特征。第三,农产品的保质期短。对农产品的运输具有相对困难性,它不同于其他商品,有较长的保质期。第四,市场供求信息滞后。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无法进行市场调查,一般生产者是根据上一时期的销售情况来制订培育计划。这一过程具有滞后性,无法准确估算出供求平衡点,导致供求关系不稳定,供销关系不相符合。

2.2 农村电子商务系统发展不完善

虽然电子商务进入人们生活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它在农村的发展却有待提高。相对城市地区,农村的电商技术起步较晚,技术力量不雄厚,电子商务系统发展不完善,物流配送人员短缺,同时也缺乏商业信誉。农村的电脑配置情况也不乐观,农民对电脑的概念不深,不懂得如何操作。大部分农村仅有政府使用电脑,人均拥有量相对较低。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关于农业的网站,但是在数量上也是相对较少,网站的质量有待提高。在储蓄业务方面,农村主要以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为依托,对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很少涉猎,比如微信、支付宝等,资金的周转率非常低。这些现状使电子商务很难立足与发展。再者,一些农村的交通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处于边远山区的地方,物流不通畅,农产品的转移难度大,销售渠道进一步缩小。

2.3 农民的电子信息化教育存在漏洞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一代人的喜讯,也是一代人的难题。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通过信息技术来开发信息资源,在依靠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快速转型升级,也进一步提高了经济的质量。在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是“60后”“70后”,他们对外界的了解少之又少,网络较他们而言如同天方夜谭。农村的科技水平低,人均电脑拥有量不高,即便是政府,对网络的掌握力度也不大,将信息技术推进群众并未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政府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也不大,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造成两难现象。endprint

2.4 缺少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人员

学习离不开教育。农村地区的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人员匮乏,在促进农村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化的过程中缺少专业培训的环节。一方面,农村经济水平低,和城镇相差较大,生活形式太过于落后,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地区发展。在加强培训方面,大多数地区都是选择推荐地区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进而再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当地百姓。但这种方式存在很大局限性,技能学习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接收消化,原本没有信息基础的人员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存在,很可能会将错误的信息观点传递给他人。另一方面,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程度有限,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较重,缺乏对新事物的认知,固守陈旧观念,缺乏改变的信心。在他们的认知中,电子商务的作用只是变更产品交换的场所,仅此一项,再无其他。但电子信息最关键的作用他们并未清楚认识到,将它们灌输进农民的思想中有一定的挑战性。

3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探讨

电子商务常见的发展模式有C2C、B2B、B2C这三种模式。将产品信息直接传输到电子商务平台这种C2C模式不适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民不具备网上交易技能,对相关网络信息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而B2C和B2B电子商务模式在使用之前需要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物流配送体系也需要发展得相当完善,同时还需要充裕的资金作为依托。这些条件在农村地区都不具备,除了受农村分散经营模式影响外,也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有直接关系。要想将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作进一步发展,就要依据农村现实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发展的模式。

3.1 以政府为主导,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馆

在现有网站如淘宝、京东等网站建立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销售馆,地区农民直接可以在地方特色馆上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实现农产品销售资源共享,例如,淘宝网“特色中国·宁波馆”是一家宁波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公益性服务平台,依托“政府+运营服务商+淘宝网平台”的“1+1+1”开放运行模式,支持传统企业/合作社/农民发展转型、推广地方特色品牌、打造地方电子商务生态圈、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淘宝“特色中国·宁波馆”2016年全年引导交易额达到3.75亿元,成为地方农产品特色馆成功典型。

3.2 以合作社为依托,打造电子商务平台

以合作社为依托主要是在农民、电子商务平台和消费者这三者之间加入合作社,即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合作社是农村主要的中转站,信誉度较高,而且农民也比较熟悉,能够满足各方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模式下建立的合作社必须有政府部门所具有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样才能使农户和企业充分信任,使农民对电子商务的戒备心理有所下降。成功运用这种模式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农民的利益,使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得到更好的发展。

3.3 以企业为依托,合作社为主导

同模式一相比,该模式省去了电子商务平台和消费者这两个环节,即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民只负责生产,供求信息由专业合作社提供,产品生产好以后合作社和企业对接。合作社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量对农民进行生产指导,避免供求关系不平衡现象,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在和企业建立联系的关节中,合作社可以打造农产品特色优势来吸引企业,或者是通过网络媒介进行宣传。和企业建立好联系以后,最重要的就是产品流通和产品支付。合作社通过联系第三方物流送至企业,企业通过网络支付平台进行转账,不需要以现金为媒介。合作社作为中间商,并不代表农民脱离电子商务,在整个环节中,都可以将农民带入电子商务中,让其体验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电子商务意识,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4 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建议

4.1 加大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力度

政府要加强培训人才力度,应积极引导,大力推广,使农村地区的网络化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农民不愿意进行网络销售也和成本有较大关系,政府要降低农民上网成本,对农民购买电脑和学习技能要予以帮助。引导农民从网上获取销售信息,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他们的收入水平。只有农民从电子商务平台中受益了,才能正确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作用,才能提高学习的热情。政府要发挥领导作用,大力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要想改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社会基础,就要提高对农民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在吸纳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政府可以加大政策力度,鼓励优秀人才来建设农村。

4.2 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贯穿百姓发展过程始终,农产品电子商务在起步阶段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要加大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上升到一个新台阶。提高对农户的电子商务技术指导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学习,利用构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来提高电子商务网站的专业化水平。加大对农村交通的建设力度,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4.3 提高打造农产品品牌力度

要想扩大影响力就要打造品牌效应,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首要条件之一就是将产品进行品牌化。要适应发展电子商务,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打造自主品牌,推进品牌战略。同时,政府要引导农民将农产品质量进行提升,在等级标准体系上进作进一步改善,努力走标准化、品牌化的道路。

5 结 论

综上所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但推动了产品贸易的改变,同时也给产品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体系需要分阶段进行,不能急于求成。另外,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应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进行创新,使农民更容易接受。只有能够适应农产品生产特点的模式,才能够有效解决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进而有效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光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导的农产品错位营销[J].安徽农业科学,2009(21):15-16.

[2]陈吉.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探讨[J].中国商贸,2011(31):56-58.

[3]劉放.基于国外经验的农产品营销对策分析[J].世界农业,2014(6):123-125.

[4]郭军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772-11773.

[5] 吴宏伟,万江涛.关于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8(32):72-73.

[6]彭华.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主要措施[J].中国市场,2017(22).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
期刊订阅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