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的学前声乐教学的应用研究

2018-01-24 06:47夏炎随思默张玉红
黄河之声 2018年4期
关键词:声乐音乐幼儿

夏炎 随思默 张玉红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当前在对学前音乐的教学改革中,如何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和效率成为课改的焦点。由于音乐教学中,感性的内容较多,采用基于结果的教学模式难以取得像在自然科学方面教学那样教学成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采用基于过程的教学模式,对于学前声乐教学更是如此。

基于过程的教学模式因不同学科、不同学生、教学目标而存在不同的变式。学前声乐教学以准学前音乐教师的声乐表现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教学目标,在这门课程上大学生扮演着声学表演技能的学习者和声乐的教学者双重角色。大学生一旦对这双重角色的理解出现失误,势必产生角色混乱而无法完成学习和实现教学。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对大学生就基于过程的声乐教学进行调查研究,以便及时提出改正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很大差异,这既与个人爱好有关,又与生源有关。通常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源可以分为中师升本和高中高考两类。这两类学生因升学的途径的不同,在音乐基础、声乐技能、基础知识以及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使得她们对基于过程的学前声乐教学课程的教学反馈差异很大。

首先,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差异过大,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极为突出,对教学的反馈也呈现出两极化。对于学前声乐演唱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师升本学生反映课堂的内容已经在中师学习过,没有内容深度,因而认为教学内容过浅,没有学习难度,没有兴趣。而高中高考学生因缺乏相应的音乐基础知识,对于声乐教学知识无法理解,进而感到非常地茫然,因而认为声乐课程的内容无法理解,教师教的太难,由于该门课程是必修课,因此产生很强的沮丧感,甚至对专业发展感到迷茫。

其次,学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差异过大,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极为突出,对教学的反馈也呈现出两极化。学前声乐课程不仅要教授学生声乐的演唱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对幼儿进行声乐教学。幼儿独特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使大学生作为准教师在讲授声乐课程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如,如何判断幼儿的声带状态,幼儿能否理解当前的歌曲,幼儿没有学会歌曲会给其心理带来何种影响及如何避免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不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更是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些问题与挑战的解决需要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由于中师升本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她们在学习以上科目时会很困难。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教学时,存在教学生硬、难以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等问题。对于高中高考学生,她们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较强,在学习以上科目的知识时,能较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并较为准确地纳入知识体系中。因此,她们在模拟教学时,尽管声乐演唱的能力较差,但是教学意识以及对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较好。这两类学生对模拟声乐课程的教学反馈都认为较难,但她们困难的来源不一致。

第三,学生对幼儿的身心状态的理解还存在问题并且认识非常不一致。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预估与对声乐教学的反馈是基于过程的学前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基点。由于学前声乐课程设置在大一和大二,学生在幼儿园的实践相对不足,导致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在进行模拟声乐教学时,缺乏教学的真实性,注重表演,缺乏对幼儿的观察、教学信息判断、实时反思等,而这些却是学生最需要理解和掌握以及不断加强的技能。不同性格的学生对于模拟声乐课程教学的反馈也不一致,外向型的学生多认为演唱曲目过于简单,甚至认为歌曲内容有些幼稚。内向型学生则认为教师对教学环境的设置较笼统,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希望能够获得更加真实的环境进行练习。

基于过程的学前声乐教学的研究目前相对缺乏,还没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供参考,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基于过程的学前声乐教学需要对幼儿园和幼儿的具体条件进行不断改进和调整。这表明,基于过程的学前声乐教学是基于生态学的教育,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不断加强对环境因素的考虑,以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时霞.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评价研究[J].艺术评鉴,2016,01:152-153.

[2] 赵亚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培养策略[J].艺术评鉴,2016,09:117-119.

猜你喜欢
声乐音乐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音乐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音乐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