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甜叶菊产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18-01-24 18:35孙天伟
中国甜菜糖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甜叶菊糖苷田间

孙天伟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农产品监管监测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原产于南美洲国家,后来引种到世界多个国家,近些年种植面积有了较大的增加[1-3]。我国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对甜叶菊进行引种,随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进行栽培种植[2-5]。甜叶菊富含丰富的甜菊糖苷,与甘蔗、甜茶三者并称为世界三大糖料作物,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提取糖苷加工药品,具有较大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6-7]。

甜叶菊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生长最适温度为25℃,夏季或早秋季节开花,11月份左右结实,生育期株高在80~120 cm[8-11],且随着甜叶菊植株不断生长,糖苷含量也在不断增加,在盛蕾期糖苷含量较高,为甜叶菊最佳收获时期,亩产干叶为250~300 kg左右。然而不同的栽培管理方式和气候环境因素,对甜叶菊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完善栽培管理措施,增强气候环境条件的应对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甜叶菊叶长、叶宽、单叶重等农艺性状[12-15],促进产质量的提高。

1 影响甜叶菊产质量的因素

1.1 品种特性

在我国大部分甜叶菊一般是通过分蘖繁殖和种子繁殖,在大部分地区种子繁殖是甜叶菊种植的主要方式。受品种差异性的影响,分枝多、叶片形状较大、晚熟的品种生长较好,产量较高;而分枝较少、开花较早、叶片形状较小的品种往往产量不高[16]。不同品种甜叶菊对产质量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甜叶菊种植生产中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是提高甜叶菊种植产质量的关键。

1.2 气候环境

甜叶菊对光照长短的要求较高,属于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在甜叶菊的种植栽培过程中,应该重视光照管理,合理控制适宜的光照。种植地域选择上,应选择保证有效的积温的种植区域种植,满足甜叶菊生产光照需求[17]。昼夜温差对于农作物尤其是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促进品质提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甜叶菊种植上应注重区域环境下的昼夜温差差异性,促进甜叶菊糖苷的积累,提高甜叶菊叶片甜菊糖苷的含量[18]。

1.3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属于人为操作因素,对于甜叶菊产质量的影响具有不可比拟的后天优势,重视栽培管理,发现栽培管理因素对于甜叶菊产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3.1 育苗质量

育苗时间的选择是甜叶菊栽培管理中重要的因素,育苗时期主要是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对于直播为主育苗方式应加强炼苗、适时移栽。育苗时间过短,苗弱、根系发育不够,移栽后成活率低,极易造成种植失败。育苗时间过长,虽苗壮,但是根系生长过强,移栽时伤根现象严重,影响植株移栽的成活率和后期叶片长势及大小,干叶产质量提升幅度不大[19-20]。

1.3.2 栽培方式

甜叶菊的栽培方式一般分为起垄覆膜、宽膜平作和不覆膜栽培。研究表明,覆膜栽培可以保温保湿,有利于提高幼苗缓苗效率,有利于培育壮苗,使得植株长势较旺,可以较大的提高甜叶菊的产量[21]。垄作栽培能增加田间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但是实际操作要求高,且操作繁琐,对于操作技术不熟练的种植户难以开展。不覆膜移栽,甜叶菊苗缓苗慢,长势较弱,不利于提高甜叶菊叶片的干叶重。

1.3.3 移栽时间

移栽定植时期也是影响甜叶菊干叶产量的重要因素,移栽时间以早春夏初为宜。移栽较早,低温较低,极易造成幼苗受到冻害,影响移栽成活率和后期长势[22]。移栽较晚,幼苗易受到高温强日照,幼苗成活率降低;叶片受强烈日照,产生日灼斑,影响叶片甜叶菊糖苷的含量,同时使植株生育期缩短,茎叶生长量较小,不利于提高产量。

1.3.4 栽培密度

合理的栽培密度获得丰产高产的基础,甜叶菊适宜的栽培密度为8 000~10 000株/667 m2,株间距控制在20 cm×30 cm。亩保苗少于6 000株,虽单株干叶重会增加,但亩产量会下降;亩保苗大于10 000株,使田间密度过大,植株之间通风透光性降低,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同时田间病害和霉叶现象严重,造成产质量大幅度下降[23]。

1.3.5 水肥管理

甜叶菊生长需要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因此,移栽后需保持湿润的田间生长环境;灌水过多,土壤含水量增加,影响根系呼吸,不利于缓苗,幼苗成活率下降;同时如遇高温,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田间病害发生严重。灌水不足,甜叶菊植株侧枝萌发减少,植株叶片生长不良,产量下降。育苗期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如鸡粪、猪粪等),造成幼苗烧苗,影响育苗成活率,苗期追肥过多,容易造成肥害,在增加种植成本的同时不利于植株生长和产质量的提高[24]。

1.4 晾晒收获

适时收获时期是甜叶菊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一般是在植株出现花蕾,该时期是甜叶菊糖苷含量积累最佳的时期。而过早或过晚的采收,则会造成甜叶菊糖苷积累不足或植株养分消耗过多等情况[25]。适宜的晾晒方式也是影响甜叶菊干叶质量的关键因素,晾晒摊铺过厚,叶片堆积发热霉变,质量大幅度降低,严重者全部成废叶;在种植地块内搭建木制层架可有效避免晾晒摊铺过厚的现象,大风雨或连续阴雨天气下还可在层架顶部盖篷布,能有效解决晾晒难的问题,提高甜叶菊干叶质量。

2 提高甜叶菊产质量的措施

2.1 强化种苗培育、提高土壤肥力

加强育苗时甜叶菊的炼苗,增强对不同外界温湿度条件下甜叶菊苗的环境适应能力,提高甜叶菊种苗抗性。真叶必须长到6-7对、株高10 cm以上入地栽植,“高脚”苗、病苗和矮化苗杜绝入地栽植。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种植[26],结合整地每667 m2施入腐熟厩肥1 500 kg,培肥地力硫酸钾复合肥50 kg、磷酸二铵25 kg,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培肥地力。

2.2 采用起垄栽植、推广湿穴移栽

起垄栽培能降低田间湿度,促进甜叶菊的根系发生长发育[27]。按照两垄一沟的原则,先起60 cm宽的大垄,在垄顶将大垄一分为二用铁锨拍实形成种植垄20 cm,灌溉沟20 cm,垄顶20 cm,垄高20~25 cm的一沟双垄。移栽前7 d 每667 m2用96%精异丙甲草胺(金都尔)50 mL兑水50 kg进行垄面喷施后覆膜,防除田间草害。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15℃,地温达到10℃以上不再有晚霜危害时进行垄上错行打穴,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灌穴后按照株距12 cm~15 cm移栽[27]。边移栽边用细沙封闭栽植孔,移栽完成后,浇定植水,一次浇透,不得漫过垄面[28]。

2.3 适当遮阴防晒、及时中耕培土

甜叶菊幼苗移栽后生长能力弱,对高温适应能力差,适当遮阴可有效的防止太阳光对甜叶菊幼苗的暴晒,减少幼苗叶片水分的散失。根据气温状况,在垄沟内每隔3-5 m插上树枝或分段搭上遮阳网,防止甜叶菊幼苗受太阳暴晒,影响移栽成活率。头水浇完结合压膜除草及时进行中耕和根部的培土,做到中耕浅、轻、浮,不能过深,减少杂草对甜叶菊幼苗生长的危害、增加根系透气性,调解土壤养分微循环。

2.4 合理水肥灌溉、注重晾晒管理

水肥管理是幼苗正常生长和高产丰产的重要保障,夏季高温,水分和土壤养分供应不足时,下部叶片容易脱落,造成甜叶菊种植的减产,故应加强水肥管理[27]。浇水时要做到小水勤浇,坚决防止大水漫灌,造成田间湿度过大,结合第一次摘心后追施尿素20 kg/hm2,以后根据植株生长状况进行适时追肥。在9月中下旬,甜叶菊田间出现现蕾期时进行刈割收获,及时拉运到晒场摊薄晾晒或在种植地块内搭建层架晾晒,在晾晒过程中密切关注天气情况,防止雨水侵袭造成叶片霉烂[29]。

猜你喜欢
甜叶菊糖苷田间
不同因素对地黄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pH对毛蕊花糖苷稳定性影响及降解产物分析
麻疯树叶中3个新的糖苷类化合物
甜叶菊秧苗茎秆拉伸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HPLC法测定马铃薯块茎中糖苷生物碱的含量
不同晾晒方式对甜叶菊茎叶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