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2018-01-24 19:55郭文坚
山西青年 2018年12期
关键词:政治传统思想

郭文坚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 阳泉 040500)

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它是中华民族产生、繁衍、发展的重要文化支撑,它是中华文明发展之精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其特色之鲜明,仍对当今中国社会乃至今后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1]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以及价值观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源泉。

一、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作为一种精神探求,它滋养着华夏儿女不断成长壮大,中华传统美德为当代青年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极其充裕的养料。”合理学习、践行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大有脾益。

(一)个人品德养成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育人功能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对个人德行塑造的最高要求,亦是做人品德的最高境界。它崇尚以良好的个人修为治理国家,倡导人们做栋梁之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传统文化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深刻描述,即国家生死存亡是个人生存和自我实现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人发展的前提是国家利益不受侵害。关键时刻,要有舍小我,为大我的集体主义意识。孟子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厚德载物”的大丈夫人格,自修、严己、恕人、慎言行更是孔孟之道的精神标识。传统文化在道德方面对人们做什么,怎么做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个人品德养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功能。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传承和推进大学生德行塑造,这将非常有助于他们个人品质与修为的提升。

(二)推崇换位思考是传统文化不可缺位的处事理念

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仁爱,古人对此有诸多阐述,如“爱人者仁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前,人们最缺乏和需要的是爱,在“独生子女时代”成长起来的一部分大学生常常被家里奉为“小皇帝”、“小公主”,过分娇宠使他们养成习惯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责任与爱心。在大学里,一部分学生在过集体生活的过程中,常因为不能快速适应这种新变化,做事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感受,对老师和同学缺乏仁爱之心,不易与人和谐相处。换位思考是传统文化中被广为推崇的与人相处之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是这个道理,在处理事时少责备别人,多反思自己,则可远离怨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大力宣讲此种理念,从自我意识上建立了换位思考理念益于他们与人和谐相处,收获更多友谊。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闪耀着炎黄子孙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奋发光芒

大成者多具备一个关键要素即“坚持不懈”。荀子《劝学篇》中提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奋斗,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想办法是可成事,成大事的重要保证;由于个人及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抗压、抗挫能力较差,常不能正确看待挫折和困难,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听到“下次吧”、“算了吧”这些易放弃和负能量话语。大学阶段,如何更好地让青年人树立“锲而不舍”求真求实和为了梦想勇于坚持付出的观念,引导他们完善自我,养成直面困难和挫折的不屈不挠性格以及为了理想奋斗不止的精神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有具备这种愚公移山,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梦想终会成真,勇于坚持的人往往是笑到最后的人。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鼎力传承坚持不懈这一奋斗精神。[3]

(四)自强不息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至今的精神基石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曾讲到“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4]这里强调具有自强不息这种伟大的精神和品格,不在乎年纪大小和客观条件的好坏,努力去干,便与得道的目的一致。《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完美诠释了中

华儿女几千年孜孜以求,积极进取、勇于拼搏、自强自立的精神状态。今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涵被不断丰富,不单是生生不息,更是创新、求实、追求卓越等多维度精神集合的体现。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古代文人墨客用这一篇篇,一段段诗句抒发着他们无畏艰难困苦、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刚直之气和对伟大理想求无止境的壮志豪情,也正是这种精神的支撑才有了曾经辉煌,却又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依然雄踞于世界东方,并越发繁荣富强。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将自强不息作为一种信仰不断地灌输到青年人思想当中,作为国家未来与希望,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大学生都应坚定信念、勇于追求、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5]。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应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合理融入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科学汲取其中的优秀成分,并通过各种创新方式和渠道扩大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进而推动其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7]

(一)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1.深入发掘整理历史文化资源

营造良好环境应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对中国历史人文知识、地域历史文献等历史资源进行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梳理,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扩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大学生应该了解我们国家曾经的荣辱兴衰,只有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才能从中汲取养分、智慧和力量。现在是历史的延续,未来是现在的延续,我们通过回顾过去,从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才能走好未来路。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培养大学生具有古为今用、借古鉴今的胸怀智慧。

2.推动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全校师生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协同意识和价值理念。当今,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道德追求。校园文化包括具有弘扬道德风尚的校歌、以及反映学校体现内涵建设的校风和整体面貌的校训,还有主题班会活动等。如果能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子融入其中,既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底蕴,更加彰显优秀思想理念的内涵,将会打造出特色的校园文化名片,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名大学生,启发和督促他们刻苦钻研、追求高尚人格,助推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打造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

1.开设传统文化公共课程

对大学生来说最直接和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就是在高校开设传统文化知识公共课堂。通过高校课堂讲授,依托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巨大吸引力,真正把其所蕴含精髓传播给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通过教学改革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教学公开课程来开设,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约束性,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以及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8]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优秀的专业化队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应重视师德建设,传播传统文化教师的道德素质水平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得以提升的重要保证,富有崇高道德品质的教师授课更有益于接收者吸取知识;高校应重视教师传统文化修养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充实,通过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激发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丰富传统文化知识的渴望,使之真正热爱上传统文化教学。同时,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强化趣味教学、互动教学意识,这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轻松愉快地接受传统文化知识。

(三)合理运用社团平台推广传统文化

大学社团,作为志同道合的大学生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组织,它已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社团活动为平台,配合课堂教学为学生开展潜移默化德行教育。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成立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社团组织。如古筝、传统武术、民族舞蹈、以及“学历史,今为用”的传统文化学习实践社团。以社团为依托,定期组织“保护传统文化”活动、到传统文化场馆实地参观。通过此类社团活动的组织,有助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使其自觉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

(四)结合时事传播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应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社会大学生普遍关注重的事件。如近年来,“反腐”被人们普遍关注,随着党中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我国多名政企官员干部因为贪污受贿落马,不间断地打“老虎”事件吸引着大学生眼球,是他们课余谈论的主要话题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结合这一现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给予他们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使大学生建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理念,不盲从,不拜金,遵纪守法,合理合法获取财富。传统文化教育应具有时效性,有利于更好地提升青年人主动研习和接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几千年来思想精华的凝练,它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应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引导大学生弘扬和传承其精髓,不断拓宽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及渠道,以促进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1]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R].北京,2014.02.

[2]汪金友.从荀子说到“劝学”[J].河北教育,2008(10).

[3]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87.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5.

[5]王文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学习,2013(7).

[6]胡锦涛.胡锦涛在参加民盟、民进联组会上的讲话[R].北京,2006.03.

[7]薛凯文.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理论,2014(25).

[8]周勇.传统文化课程开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293.

[9]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93.

猜你喜欢
政治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