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

2018-01-24 06:40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级新生独立性学习态度

陈 珂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兴起了研究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热潮。学者们大多从学习适应性的概念、中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现状以及如何培养等方面展开了调查研究。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来讲,进入小学之后的学习适应性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对学校课程与学校生活的态度,甚至影响他们将来的学业水平和社会成就。

一、学习适应性的界定

关于学习适应性这一概念,学术界存在诸多争议,缺乏统一的定义。周步成在其主编的《学习适应性测验》中将学习适应性阐述为个体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倾向。陶沙认为,学习适应性是指个体在进入一个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时,面对内容更为广泛、难度进一步提高的学习任务,能否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能力[1];田澜提出“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的变化,主动做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内外学习环境相平衡并促进学习发展的能力”[2];张玮认为,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3];郭凡提出,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学习适应性为儿童在进入小学初期根据各种学习环境的改变不断调整身心状态和观念意识,最终实现自身与生活学习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4]。

可见,对于学习适应性的界定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能力。我们综合学者们已有的相关研究归纳出学习适应性的内涵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主动调节自我身心状态以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环境的一种能力倾向,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中的学习适应性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听课方法、独立性和毅力。

二、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学习适应性的调查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环境等单方面进行的单一性调查[5]。如,张文培通过对进城民工子女与城市户籍学生进行比较得知,城市户籍学生在家庭环境、读书与记笔记方法方面有更好的适应性[6]。二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特征的综合性调查。如,孟萍对天津市三所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状况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学习态度、听课方法、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独立性和毅力等五个方面的适应性现状[7]。张亚丽对西安市某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现状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个性因素(独立性和毅力)、家庭环境、听课方法、学校环境这六个维度。[8]本文从学习适应性的表现维度中抽取四个主要方面,在分析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学习适应性整体现状进行研究综述。

1.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学习的稳定的心理态势,学习态度受学习动机的制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态度主要从学生对学习的注意与认知、情绪倾向以及对学习的努力程度等方面进行判定。

表1 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态度等级分布[7]

表1为孟萍对天津市三所小学318名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调查所得,分析数据可知被调查的小学生学习态度整体水平比较好。其中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对学习抱有热情和兴趣。而拥有良好学习态度的学生,往往能够正确地认识学习,对与学习有关的事物抱有积极的看法和情感,相应的学习效果也会很好。张亚丽在研究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主动性不足的问题,只有27.2%的学生会在无人监督时主动学习。田丽丽在调查中得知44%的小学新生对不理想科目的关注度不够,不会去努力学习自己那些成绩不理想的科目[9]。

综上可知,大多数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体态势良好。然而多数研究者对学习态度的主要关注点落脚于总体的研究,包括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以及主动学习不理想科目等方面,而较少涉及学生对语文或数学等具体学科的学习态度。

2.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心理学的有关研究也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期在于小学一二年级。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生的学习作息时间与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使得部分一年级新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从而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金名磊在随堂观察中发现,低年级学生自控力差且注意力很难集中,另外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不能一气呵成,往往是边写边玩”、“书写出错后随意涂抹,字迹书写不认真”[10],这些都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不良行为倾向。张亚丽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只有12.3%的学生在家长指导下才会预习功课,复习功课的学生也只有32.1%[8]。此外,沈慧芬认为由于多数家长和幼儿园机构过早开展“小学化”教育,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导致孩子进入小学后对于重复学习的知识提不起兴致,不认真听课甚至做小动作打扰别人,即使教师不断加强引导也不易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11]。

上述研究中提及的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初入学校的小学新生群体中,小学一年级作为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而且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者,在此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对今后的继续学习至关重要。综合学者们的分析可知,教师和家长们在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同时,可以有选择性地放手,进行适当的侧面监督比一味地督促会更有效果。

3.听课方法

学校的学习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听课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方式,不仅包括课上的听说读写,也包括听课时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回答问题积极性、遵守纪律等。郭凡在研究中表明,有高达80%的学生在变更座位时能够主动坐到教室前面听讲,76%的学生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能够主动向老师请求帮助,在课堂上能够遵守课堂纪律[4]。他在访谈中也发现存在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做到注意力集中,但个别学生还是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你上你的课,他做他自己的事,但他们也不会扰乱课堂纪律”[4]。张亚丽在课堂观察中记录到,40分钟的课堂内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听讲的次数高达28次之多[8]。另外,金名磊在访谈中发现有33.3%的家长认为孩子不会提问,看不懂题目要求或组织不好语言,很难提出有效的问题[10]。

事实上,听课方法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学生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对于知识的接受与理解具有很大的帮助,也有益于其提高听课效率。然而从上述研究中可知,刚进入小学的学生还处于学习适应阶段,注意力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且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不仅是学生自身不适应,也包括教师不注意引导或引导方法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从而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无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终身教育。

4.独立性与毅力

独立性和毅力是自主性这一学习品质的体现,两者都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对其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戴育红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和《瑞文智力测验》,对广州市一小学161名学生进行测验,发现独立性和毅力不良率为31.25%[12]。涂芳对咸宁市某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测验发现,独立性和毅力所占的百分比较大,不良率为23.5%[13]。值得一提的是,田丽丽通过对某家长访谈得知,“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上学时,就培养他的独立性,自己单独一个屋,闹钟提前定好,早晨我忙我的事情,孩子听着闹钟后自己起床,现在感受到前期的付出没有白费,现在孩子上小学,觉得轻松多了”[9]。但这种有意识锻炼孩子独立性的行为目前只有极少数家长能够做到。

上述研究表明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表现中独立性与毅力相对比较差,适应不良率偏高。研究者在调查中遇到的能够放手让孩子自主自立的家长寥寥无几,大多数家长没有意识到独立性与毅力对学生学习乃至成长的重要程度,仍然只单一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需要在此方面继续努力。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学习适应性的表现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学者们也提出了不同的对策与建议。田丽丽从幼儿园、小学、家庭、家园校三方合作等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教育建议[9]。刘婷认为要促进小学生顺利适应学校生活,需要学校、教师与家长通力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适应性[14]。戴育红则从小学教育角度出发,提出了“培养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改善学习环境”“促进身心健康”这四个具体的对策[12]。涂芳提出了重视入学准备、改革学校环境以及提高家长素质三方面的建议[13]。因此,本文综合已有学者们的研究从学习适应性的四个表现维度出发对建议与对策进行研究综述。

1.关于学习态度方面的建议

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有了想要进入小学的愿望,但是不一定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幼儿园应注重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孟萍认为,幼儿园应该加强与小学的交流,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大班幼儿参观小学的活动,与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使幼儿对小学环境和学习方式有初步的了解,调动学习的热情,进而激发起幼儿想当小学生、想学新知识的愿望[7]。提高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刘婷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抛弃知识本位、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预设性教学,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态度与主动学习的能力[14]。另外,涂芳认为,家长要及早发现学生的不适应性行为,及时纠正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为孩子提供固定做功课的地点与时间,引导其形成对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13]。

2.关于学习习惯方面的建议

小学一年级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张亚丽认为,注意力集中和倾听习惯是尤其重要的两大部分,直接影响幼儿小学课堂的学习效果,贯穿了整个小学的学习过程。同时她在访谈中发现“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常提醒家长,相对于逼着孩子去学各种知识,良好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养成更为重要”[8]。田丽丽在建议中提到,在幼儿园后期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关键不在于幼儿掌握了多少知识与内容、认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而在于培养其拥有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幼儿成为“会学习”的人[9]。郭凡认为小学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上认真听讲、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同时家长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检查作业、独立思考的习惯,要配合教师的引导而非包办代替[4]。涂芳提出,家长可以在节假日里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形成早睡早起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结合日常家庭生活,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化来改善孩子的学习习惯[13]。戴育红提出,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互访、家校信息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家长反馈孩子在家情况,双方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2]。

3.关于听课方法方面的建议

初进入小学的学生,即使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且能够遵守课堂行为准则,若缺乏正确的听课方法也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郭瞻宇认为,教师要根据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通过创编教学游戏、使用学具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真投入到课堂听讲中[15]。金名磊在建议中提及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有意训练学生让其勤于提问,激励学生让其乐于提问,促使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将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建构知识[10]。戴育红提出,教师不能只对学生听课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而且要能够对各自学科的具体听课方法进行指导,促使学生尽快改进[12]。张亚丽认为,在课堂上教师与其不顾学生感受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灌输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听课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8]。

4.关于独立性与毅力方面的建议

在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不良表现中,独立性与毅力不良率的比重较大,说明教师和家长需要重视对小学新生这一方面的培养。幼儿园是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的时期,孟萍认为幼儿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对幼儿进行训练,通过由简入难的任务促使幼儿养成有始有终坚持到底的习惯,鼓励幼儿勇敢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毅力[7]。李姝妍认为,家长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唯分数是从”、“学习决定命运”的错误观念,不能只看到孩子当下的学习成绩,要关注其长远发展。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早期培养,培养其自主自理生活的能力[16]。刘婷提出,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可以指导孩子一起动手通过查字典、查工具书等方式共同寻找答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14]。郭凡建议,在培养孩子独立性与毅力的同时,家长和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限制,使学生遇事能够有自己的主见但又不过于偏执任性,避免出现学习适应不良以及厌学等情绪[4]。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81-87.

[2] 田澜.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5):4.

[3] 张玮.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5):10.

[4] 郭凡.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4):4,21,31-33,18-19.

[5] 田澜.国内关于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1):31-35.

[6] 张文培.进城民工子女归因方式、学习适应性及其相关性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2(2):25-27.

[7] 孟萍.幼小衔接背景下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5):11-17,12-13,32-33,33,32.

[8] 张亚丽.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5):18-24,18-19,19,23,35,23.

[9] 田丽丽.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现状与建议[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5):10,12-13,23.

[10] 金名磊.小学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12):13-14,13,20-21.

[11] 沈慧芬.浅谈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7):14-20.

[12] 戴育红.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教育导刊,1997(1):15-17.

[13] 涂芳.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11):15,21,21-22.

[14] 刘婷.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3):35-36,35.

[15] 郭瞻予,李爱秋.谈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J].辽宁教育,1996(11):17-18.

[16] 李姝妍.小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6):33.

猜你喜欢
级新生独立性学习态度
独立性检验高考热点例析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高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以“细”育人——浅谈小学一年级新生班主任工作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小学班主任与一年级新生沟通的策略
浅谈一年级新生文明礼仪教育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独立性与责任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