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校运动会举办现状与改革创新思考
——以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为例

2018-01-24 10:12刘岩峰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运动会山西省竞赛

刘岩峰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不断深入,各高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成为了这个时代高校体育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和主旋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运动会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窗口,大都沿用过去传统的田径运动会的形式,比赛形式古板,项目内容单一,参与人数有限,与日常体育教学内容严重脱离,这样的运动会往往成为了个别体育特长生、体育尖子生的个人表演,极大地削弱了广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相背离,与2002年教育部开始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相矛盾。因此,高校运动会的改革不仅是高校体育工作广泛开展的需要,更是广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山西省高校运动会的举办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高校运动会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见解,且当抛砖引玉,以期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共同推动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一、山西省高校运动会举办的基本情况

为了取得真实的信息资料,为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笔者对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山西财经大学3所本科院校,以及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3所高职院校的运动会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并通过对收集到的各高校近几年运动会秩序册的分析整理,发现调查中的部分高校已经对运动会的竞赛项目进行了适当调整,只是改革程度与改革的方式方法略有不同。但仍有部分高校未进行改革,或者仅调整了个别竞赛项目。下面就山西省高校运动会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

(一)举办形式

目前山西省高校运动会的举办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沿袭传统运动会的模式——田径运动会,这仍然是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模式;二是综合性运动会,即学生的田径运动会与教职工的趣味运动会共同举办,穿插进行;三是以田径运动会为主,附加团体性素质项目,见表1。由此不难看出,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以及考虑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些高校的运动会形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但是仍有部分高校一直沿用传统的以竞技性项目为主的田径运动会。

表1 高校运动会举办形式

(二)举办时间与会期

山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湿度、降水等都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每年四、五、九、十月的气候都比较适宜举办运动会,同时,为了尽量不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各高校基本都将运动会的举办时间安排在“五一”或者“十一”放假前,会期基本都在两到三天,见表2。

(三)比赛项目设置

山西省高校运动会项目设置较为单一,且竞技性较强,多以田径项目为主,见表3。有些高校的运动会就是单纯的田径运动会,比赛方式和规则均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执行,但其中个别项目如110m栏、三级跳远、跳高等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要求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现在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部的日常教学内容中大都是像篮球、羽毛球、健美操等时下较为流行且群众基础较好的项目,基本不涉及田径运动项目。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明显与日常教学内容严重脱离。与此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发现,有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上述问题的存在,在运动会中逐渐加入了以团队合作为主要内容的集体趣味类项目。这些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要求较低,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较高,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起广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加入教职工趣味项目,增加师生互动,运动会氛围特别好,让教师在工作之余也能体验运动的快乐。

表2 2016年部分高校运动会举办时间与会期

表3高校运动会项目设置

表3(续)

学校名称赛项设置项目分类项目内容山西大学竞技项目100m、200m、400m、800m、1500m(男)、3000m(女)、5000m(男)、100m栏(女)、110m栏(男)、4×100m接力、4×400m接力、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中北大学竞技项目100m、200m、400m、800m、1500m(男)、3000m(女)、5000m(男)、100m栏(女)、110m栏(男)、4×100m接力、4×400m接力、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标枪(专业组)、铁饼(专业组)素质项目立定跳远、后抛实心球、引体向上接力(男子)、1分钟仰卧起坐(女)集体项目N+1足行、20人4分钟跳大绳、旋风跑、20×50m迎面混合接力山西财经大学竞技项目100m、200m、400m、800m、1500m、3000m(女)、5000m(男)、100m栏(女)、110m栏(男)、4×100m接力、4×400m接力、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学生集体项目拔河、集体跳绳、40人×60m迎面接力教职工趣味项目30m运球绕障碍跑、排球定点发球、30m足球绕障碍射门、1分钟投篮赛、20m抱球跑、齐心协力、20m跳绳跑、拔河、16人×50m迎面接力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竞技项目100m、200m、400m、800m、1500m、3000m(女)、5000m(男)、100m栏(女)、110m栏(男)、4×100m接力、4×300m接力、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素质项目50人团队比赛项目:3分钟集体跳绳、定点投篮、50×60m(2人3足)迎面接力、1分钟踢毽子、60m旋风接力跑;女子3人跳绳120m折返跑;10人30m步调一致;9人×20m摸石头过河迎面接力;21人(7组)×20m连体袋鼠跳迎面接力山西青年职业学院竞技项目100m、200m、400m、800m、1500m(女)、3000m(男)、4×100m接力、4×400m接力、跳高、跳远、前推实心球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竞技项目100m、200m、400m、800m(女)、1500m(男)、4×100m接力、4×400m接力、跳高、跳远、铅球学生集体项目10×200m对抗赛、跳大绳教职工项目50m、50m滚铁环、50m迎面接力

(四)报名方式和团体总分计分方法

各高校因在校生人数、体育场地容量、活动经费等条件的限制,报名方式略有不同。通过对收集到的各高校近几年运动会秩序册的分析研究发现,高校运动会大多要求各院系分别代表一支参赛队,并对各参赛队的参赛人数有明确的要求和限制。田径项目的参赛人数要求每项限报2~5人,每个运动员限报2~3项,同时可兼报团体项目。集体趣味项目的参赛人数各高校要求各不相同,但都在规则、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极大限度地增加了参与人数。计分方式基本都采用单项成绩取前六名,依照名次顺序按7、5、4、3、2、1的得分记入团体总分。团体项目积分加倍,按14、10、8、6、4、2记入团体总分。

二、山西省高校运动会举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竞赛机制古板陈旧,组织形式乏味单一

山西省高校运动会大多沿袭传统意义上的田径运动会,组织形式与竞赛规则完全复制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像跨栏、跳高、三级跳远等技术难度较高的运动项目,学生完成起来难度较大,从而出现了像跨栏比赛中学生跳栏、踢栏、撞栏,跳高比赛中踢杆、撞杆、躺杆,三级跳远比赛中不分起跳腿、摆动腿等低级错误动作。更重要的是,这些错误动作,使得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大幅度提高,进而严重削减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二)竞赛时间短,周期跨度长

山西省高校运动会的举办时间大都集中在节假日之前,持续2~3天,而且基本上一年举办一届,有的甚至两年一届。按照如此长的时间跨度,要想通过举办运动会培养学生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意识,并非易事。

(三)竞赛内容与日常教学内容严重脱离

山西省高校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基本都是由学校体育教学部门承担教学任务,学生按照个人意愿和兴趣自由选择体育课程内容。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顺应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教学理念。然而课堂教学中热火朝天的景象,与日益萧条、渐渐沦为学校日常活动“鸡肋”的运动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竞赛与教学无法紧密结合,很难做到“教什么比什么,学什么赛什么”,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无法展示和提高,从而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运动会改革实践

多年来,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把运动会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群众体育的推广普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运动习惯等方面不断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项目设置

1.竞技体育项目。田径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对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等素质和其他运动技术能力的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校运动会中,田径项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田径项目竞技性强,同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如100米、110米栏、4×100米接力、4×300米接力等,能够激发广大学生欣赏并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对于推广和发展田径运动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2.大众参与项目。该校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24届运动会,其中最大的亮点是运动会开幕式上各学院的团体操表演。团体操编排要求时间为5至8分钟,每队至少100人,限低不限高,同时各队必须有进出场编排。这个项目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了运动会的全员参与性,并让学生在团体操的创编、排练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感受投身体育、参与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在项目设置方面,“阳光体育”成了此类项目的主旋律,突出大众参与,淡化体育竞技,适当增加了学生平时接触较多、对运动能力要求较低的运动项目,如3分钟集体跳绳、1分钟踢毽子就是很好的例子。

3.健身娱乐项目。此类项目把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与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有机结合,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同时兼具趣味娱乐性,主要发展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

最具代表性的运动项目有:女子3人跳绳120米折返跑、9人×20米摸石头过河迎面接力、21人(7组)×20米连体袋鼠跳迎面接力、定点投篮、60米旋风接力跑。这些项目在原有的跳绳、袋鼠跳、投篮等运动项目的基础上,与折返跑、连体、定点等运动形式相融合,在锻炼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大大增加了项目的趣味性,提高了团队凝聚力,观赏性也更强了。

4.团队配合项目。以学校运动会为契机和平台,通过体育竞赛展现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精神风貌,不断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这是该校运动会的主旋律。团队配合项目恰恰贴合这一主题,如2人3腿迎面接力、10人30米步调一致等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速度、协调性等运动能力,而且通过学生间的默契配合,协同“应战”,最终取得优胜,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奖励措施

该校在运动表现和竞赛成绩的奖励上也加大了投入力度,扩大了奖励面。运动会设立了田径项目男子、女子和总成绩团体总分前三名,素质项目总分前三名,道德风尚奖、优秀组织奖和奉献奖,同时重点加大了团队集体项目的奖励力度,团体操表演设立开拓奖、团结奖、奋进奖、和谐奖、创新奖、顽强奖和风采奖。这样的奖励设置,既鼓励竞争,又强调参与,让学生在运动中逐渐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三)运动会效果评价

经过几年的运动会改革与创新,最为直观的变化就是运动会参与人数逐年增加,见表4。

表4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运动会参加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时间竞赛项目素质项目团体操国旗班、军乐队总计2017297600729140176620162785917091401717201530457470612917132014329498679991506201331548093888

运动会参与人数的增多,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它让学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了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到体育运动中,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赤色跑道、游泳池、马拉松赛场,到处都是学生们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矫健的身影。以运动会为契机,以各种竞赛项目为依托,以体育竞赛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这就是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目标和愿望。

四、对山西省高校运动会改革创新的建议

(一)大力倡导并广泛开展体育文化节

高校的体育文化不应该单单只是运动会这唯一的方式和途径,广泛开展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周、体育文化月)是一个丰富高校体育文化、提高学生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也不仅仅是学校体育教学部门的责任,我们应充分调动广大学生投身体育、参与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会、体育类学生社团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体育文化节的活动内容,每届文化节的活动内容都要有创新,有变化,同时体育文化节的举办时间并不一定要固定不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二)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高校的体育文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应该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运动会应融入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运动会纳入体育文化节中,增设运动会会徽、吉祥物的征集与评选环节,通过举办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摄影展、体育知识大讲堂、高水平运动队(员)校园表演赛、体育赛事裁判培训等一系列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让体育文化活动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正让体育成为每一位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改进团体总分评分方法和运动会奖励机制

运动会团体总分的评分方法、结构组成和各部分所占比重应根据学校现实情况有所改进。将足球赛、篮球赛等系列赛事的比赛成绩纳入团体总分,并占有适当比例,让运动会成为全校整个一学年的体育盛会和颁奖典礼,表彰那些在过去一年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团体和个人。改进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突出群体的重要性,适当减少田径项目在团体总分中所占比重,让那些群众体育开展较好、各项体育活动都能均衡发展的院系成为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有力争夺者,让以往那些单纯靠几名体育特长生、体育尖子生的优异表现就能笑傲群芳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少。

同时,改进运动会奖励机制,加大团队合作类竞赛项目的奖励力度,设置领奖台、签名墙等平台,让学生在接受表彰的同时,充分体会到自身努力与团队配合对集体荣誉的贡献,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也就逐渐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1]王守文.关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2]龚正伟.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时国兴.关于高等院校体育竞赛走向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庞毓恩.学校运动会改革之我见[J].体育科技,2004(1).

[5]初永和.高校运动会由单一性向全面性发展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6(6).

猜你喜欢
运动会山西省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龟龟运动会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春季运动会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