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内幕新闻网”的媒介生态位探析

2018-01-25 01:06祁丽萍
文化与传播 2018年6期
关键词:内幕新闻网气候

徐 红 祁丽萍

“气候内幕新闻网”始创于2007年,作为美国非盈利环境新闻机构的代表,致力于能源、气候和环境相关新闻的报道,他们凭借对密歇根卡拉马祖河输油管道泄露的调查性报道,成为获得2013年普利策新闻全国报道奖的最小的网络媒体,它的成功实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全球化、现代性使得全球的新闻媒体处于同一个媒介生态环境之中,因此从媒介生态位的角度探讨“气候内幕新闻网”的经验与不足,可以为“气候内幕新闻网”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媒介环境的适应性提出建议,还可以为其他新闻媒体转型提供参考,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风险传播、科学传播、气候传播、健康传播提供新的思路。

国外关于媒介生态学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出发,探讨媒介环境变迁对媒体发展、用户媒介使用、社会的影响。Samson(2016)探讨了媒介生态变迁的背景下,技术对受众新闻消费习惯的影响,受众阅读方式从PC端转向移动端。Karol Jakubowicz(2015)从政治、经济、技术等宏观社会环境的变革下,指出新的媒介生态转向多元化。整体而言,国外学者聚焦于媒介生态的宏观环境研究,探讨技术、经济、政治、文化对媒介生态的影响,以及媒介生态的自我发展问题。从媒介、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具有更加宏大的理论视角。

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我国学者从媒介生态位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策略。张杰、颉宇星(2017)从时空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功能生态位分析传统电视媒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转型发展策略。邱广宏(2017)从媒介杂交理论探讨了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之间的迭代演化,指出随着媒介不断融合、技术不断变革,传统电视媒体通过与网络媒体融合拓展自身生存空间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实现传统电视媒体的可持续生存转型,还有待继续探索。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学者的研究对象逐渐转向网络视频、自媒体、社交媒体、新闻app等,以更适应人和社会的需求,实现媒介生态的多元化。如王海刚、赵艺颖(2017)从媒介生态的五大规律,来建构自媒体的传播策略,为自媒体生态的良好发展提出对策。

“气候内幕新闻网”作为媒介转型时代和环境新闻衰落背景下的成功代表,鲜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以“InsideClimate”为关键词对外文数据库 Sage、Web of Science、Spring Link、Elsevier Science Direct等进行检索,发现还没有外国学者对“气候内幕新闻网”进行学术研究。目前国内对“气候内幕新闻网”研究的仅有三篇论文,黄璐(2015)和张建中、杨青(2015)都是从新闻生产的长尾理论出发,从利基市场的角度探讨了“气候内幕新闻网”这样一个典型的利基新闻网站,如何在被主流新闻媒体忽略的气候变化和能源新闻市场,通过细分化、专业化、网络化寻找新的受众市场,并且进行深耕,获得了轰动效用。柴宇琪(2016)则在重建美国新闻业的时代背景之下,从媒介经营管理的角度探讨了“气候内幕新闻网”的新的经营模式,为美国新闻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经营策略。

综上,国外对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考察宏观环境变化对媒介生态的影响,以及媒介生态变迁对社会的影响。尚未有国外学者对“气候内幕新闻网”进行个案分析,我国目前对媒介生态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传统媒体转型以及新媒体的生态发展策略上,较少从微观层面出发,探究具体的媒介种群的生态环境以及具体媒体的媒介生态位分布,因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国环境新闻网站为个案,一方面分析新闻媒体转型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新闻媒体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以“气候内幕新闻网”的媒介功能生态位为例,激发大众媒体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关注,提高媒介的社会责任感。

一、“气候内幕新闻网”媒介生态位特征

邵培仁(2008)将媒介生态位分类为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①邵培仁.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采用邵培仁的分类方法,结合“气候内幕新闻网”不受时间局限的网络媒体特性,剔除时间生态位,下面从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三个层面探究“气候内幕新闻网”的媒介生态位特征。

(一)“气候内幕新闻网”的空间生态位特征:地方性

人们常常对自己的“身边事”更加关注,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方便参与与分享,“气候内幕新闻网”就将受众身边的能源、气候和环境相关新闻报道给当地受众,呈现地方性特征。

“气候内幕新闻网”通过报道网络和受众网络来建构自己的空间生态位。报道网络的空间生态位建构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雇请有经验的新闻人到美国各重要城市报道当地气候、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第二通过自己的培训网络为当地的新闻人培训气候变化、环境科学的相关知识;第三与当地的新闻媒体合作,生产更加有深度的环境新闻。目前“气候内幕新闻网”的报道网络涵盖了美国的13个城市,包括波士顿、华盛顿、波特兰、菲尼克斯、旧金山、西雅图等。未来它计划以纽约为核心,将报道网络拓展到全国各地,涵盖美国的每个州。通过拓展新闻的报道网络,激发更多受众对自己所居住城市的能源、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关注,从而拓展受众网络。同时,“气候内幕新闻网”通过网站上的个人捐助功能、分享到Facebook、Twitter、Ins等功能,不仅能提升用户对当地能源、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参与和分享行为,还能获得病毒式传播效果,带动更多当地人去关注、参与和分享这些信息。通过这种由点到面的空间拓展,不断扩大受众网络。

(二)“气候内幕新闻网”的功能生态位特征:专业性、深度性

“气候内幕新闻网”在网站的自述中申明他们创办网站的目的有二:其一是通过建立专业性的环境新闻网站,维持环境新闻的生命力。气候内幕新闻网的报道以专业化的清洁能源、碳能源、核能以及环境科学、极端天气、北极冰川融化为主,除此之外还涉及对这些领域的法律、政策和公民意见的报道,网站的使命是为公众和决策制定者提供专业化的气候、能源和环境报道和分析。

其二是通过深度报道气候变化、能源、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受众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在泛娱乐化的媒体环境中,需要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关注气候、环境、能源等宏大公共议题,引发人们对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的深思。2016年“气候内幕新闻网”凭借对埃克森美孚的深度报道入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揭露了埃克森美孚公司首席执行官掩盖其科学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得出燃烧化石燃料会导致地球变暖的事实,这一系列报道引发了公众对于埃克森美孚和其他化石燃料公司的高度关注和法律诘问。

因此,“气候内幕新闻网”专注于能源、气候和环境问题专业性的深度报道,成为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规模最小的网络媒体。其专业性、深度性、周期长的调查性报道虽然成本高,但能真正起到环境雷达的作用,守望用户的家园环境,实现媒体的价值。

(三)“气候内幕新闻网”的营养生态位特征:捐助性资金、专业化人才、高品质品牌

根据媒介生态位的观点,媒介的营养生态位就是媒介所能够获得的各种资源。有研究根据资金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受众资源、广告资源、品牌资源六个方面分析媒体的营养生态位。①卢于青.“第一财经”媒介生态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9.鉴于“气候内幕新闻网”的公益性,是独立的、非盈利的、非党派的新闻组织,所以不涉及其广告资源。同时,由于“气候内幕新闻网”的地方性特征,其信息资源、受众资源皆定位于当地新闻信息与当地受众,已在前文述及。因此,下文选择从资金资源、人才资源、品牌资源三个方面来分析“气候内幕新闻网”营养生态位特点。

1.“气候内幕新闻网”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慈善机构、企业以及个人的捐助。VF corporation、CREDO、The North Face、Timberland、Seventh Generation、Google和Clif Bar,这些组织、企业对“气候内幕新闻网”进行长期捐助。还有一些慈善机构和企业针对“气候内幕新闻网”的各种项目进行短期捐助,比如 Leonardo Dicaprio Foundation、Park Foundation、Wallace Global Fund 对他们在各个城市拓展报道网络、进行培训项目进行选择性资助。除此之外,受众可以通过网站的捐助功能进行个人捐助。

2.“气候内幕新闻网”的团队成员都是专业的记者,很多在国家主流媒体工作过,拥有几十年工作经验。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非营利机构ProPublica、洛杉矶时报、彭博新闻社以及前线。团队从2007年成立初期的7人拓展到现在的17人全职团队。随着技术的变革,受众阅读喜好的变迁,“气候内幕新闻网”也开始吸纳各个方面的人才,比如在2018年5月雇请Anna Belle Peevey,作为他们团队的第一位影像制作者,开始制作视频新闻,通过Anna Belle丰富的视频制作经验和独特的故事讲述能力,用画面语言来讲述气候、环境、能源问题,给“气候内幕新闻网”带来了新的价值。

3.高品质品牌。“气候内幕新闻网”致力于建构高品质的环境新闻品牌,一直从事专业化、深度化的环境新闻报道,目前已经是美国最大的环境新闻组织之一。同时,由于连续多次获得了包括普利策新闻奖在内的各大奖项,而得到了全美国新闻界的认可。比如,2016年,在Editor &Publisher EPPY奖的每月独立访客量低于100万类别中获得的最佳新闻或事件奖。2017、2018年连续两年在圣地亚哥新闻俱乐部大奖的深度报道、环境新闻和日常新闻三个类别中都获得网络媒体大奖。同时2018年还获得美国各大新闻奖,如爱德华·r·默罗地区奖RTDNA,专业记者协会的Sigma Delta Chi奖以及在纽约职业记者协会分会的Deadline俱乐部获得独立数字媒体决赛资格等等。这些奖项不仅是对“气候内幕新闻网”高品质的业界认可,也是对其环境新闻品牌建构的肯定,体现了“气候内幕新闻网”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二、“气候内幕新闻网”媒介生态位存在的不足

在媒介融合、转型,新闻业跌宕起伏的时期,“气候内幕新闻网”在它的第一个十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以看出其在变化的媒介生态中有较强的生态适应力,以及合理的生态位定位。但是要实现气候内幕新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对“气候内幕新闻网”媒介生态位的现状分析,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空间生态位:传播渠道和报道网络单一

“气候内幕新闻网”从成立之初就聚焦于网站建设,只通过网站发布新闻,到现在还未出现新的信息传播渠道。新媒体形态日新月异,网站与移动端的融合已成传播渠道大趋势,但是“气候内幕新闻网”仍然依托单一的信息传播渠道,会使得受众媒体接触渠道狭窄,信息覆盖率较低,难以建构信息社区,导致受众网络的空间生态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气候内幕新闻网”的报道网络的空间生态位主要集中在美国,区域性较强,而气候、能源与环境这种全球性议题,只建立美国国内的报道网络,不能形成更加广泛的影响。

(二)功能生态位:表现形态过于传统

从信息内容的表现形态来看,“气候内幕新闻网”的新闻形态主要表现为传统的文字新闻、图片新闻和视频新闻。但是作为以专业性和深度性为傲的信息内容,比如说对引起气候变化的复杂原因、气候变化会引发哪些自然灾害以及引起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各方利益诉求与博弈的原因等问题的报道,不太容易为大众一般常识所理解,仅用传统的文字、图片以及表层的纪实性视频来传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技术变革,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于新闻制作之中,如Flash、模型建构、VR、AR等等,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受众对于专深化新闻内容的深刻理解。因此,专业性和深度性很强的环境新闻报道,要做到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就要结合多媒体、可视化、可互动的表达方式来进行相关的新闻报道,实现新媒体、新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三)营养生态位:资金不稳定和人才缺乏

“气候内幕新闻网”的营养生态位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整个媒体的生存有较大的风险。首先是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要根据慈善组织的资金状况、企业的运营状况,决定是否对“气候内幕新闻网”进行捐助以及捐助的数量。而对于专注于气候、能源、环境调查性报道的非营利小型网络媒体来说,调查成本大、周期长,不稳定的资金流会使得团队的运营雪上加霜。其二是团队人才的缺乏,目前的17个人的全职团队,对于一个新闻媒体的运作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气候内幕新闻网”的发展,需要更多有情怀,有责任感、有能力的专业环境新闻记者。然而,一般记者也不愿意长期致力于周期长、危险性高的调查性报道事业。同时,随着环境新闻业的衰落,环境新闻教育也遭到了冲击。哥伦比亚大学1995年创办的环境新闻教育专业于2009年停止招生,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也于2002年停止招收与环境新闻教育相关的学生,使得整个社会都处于缺乏环境新闻专业人才的困境之中。

三、“气候内幕新闻网”媒介生态位优化策略

技术变革、媒介环境变迁,对媒介的生态分布、种群竞争造成了巨大影响。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媒介生态系统中,找到合适的生态位定位,实现媒介生态平衡,是现在新旧媒体亟需解决的难题。针对以上“气候内幕新闻网”在媒介生态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拓展传播渠道和报道网络,走全球化发展道路

第一,开发气候内幕新闻APP,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运营“气候内幕新闻网”的官方账号。运营气候新闻APP,不仅便于读者获取和阅读气候、能源与环境相关新闻,还可以通过APP将关注气候、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受众联系起来,成为受众社群,为他们提供相关交流分享的平台,并有利于促进大众参与应对环境、气候问题的行动。第二,实现报道网络从区域性向全球性的拓展。在世界各地成立线上新闻编辑室,通过线上探讨选题、策划、报道方式等,既能为受众报道涉及自己当地的气候、能源与环境新闻,也能提升受众对全球气候、能源和环境的宏观认识。由纽约到美国,再辐射到全世界,这样一种全球化报道网络的空间生态位拓展策略,可以引起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更有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全民行动。

(二)善用新媒体技术,将专深环境新闻内容通俗化

2013年获得普利策新闻特稿奖的《雪崩:特纳尔溪事故》,报道了16名滑雪爱好者遭遇雪崩的经过,在报道技术上颠覆了传统报纸的新闻呈现方式,把文字、音频、视频、动漫、数字化模型(DEM)、卫星模型联动等集成,发表在《纽约时报》的网站上。①陈力丹,向笑楚,穆雨薇.普利策奖获奖作品《雪崩》为什么引起新闻界震动[EB/OL].[2014.7.14],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714/c386273-25279769.html.这篇报道引起轰动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报道内容,更被广泛关注的原因是其巧妙地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新闻报道。所以,“气候内幕新闻网”对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的专业化深度调查报道,也可以采取这种数据化的呈现方式,利用可视化的媒体技术,让大众更具体、更直观的感受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这样更利于受众的理解和接受。虽然这种报道方式制作成本高、生产周期长,但是容易引发互联网上面的病毒式传播,带来轰动并引起极大的关注。

(三)提高资金来源稳定性,吸纳更多更专业的环境新闻记者

要确保“气候内幕新闻网”的基本运营,需要稳定持久的资金来源,通过传播渠道和受众渠道的拓展,可以扩大“气候内幕新闻网”的品牌影响力,以吸引更多慈善机构、企业和个人的捐助。对于人才的缺乏,可以广泛招募世界各地的环境新闻人才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构建全球气候、能源、环境新闻报道网络;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培训网络招募对气候变化领域感兴趣的网民,关注自己身边的气候变化现象、环境污染问题,形成公民新闻团队。这种PGC+UGC的模式,发挥了平台的专业优势和用户的创造优势,既招募了更多的专业人才,也开拓了更多的受众资源。实现受众从消费者到参与者、生产者角色的转变,提高了受众的参与度和分享度。

结语

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技术变革和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使得我们更应该从媒介生态的角度分析媒介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媒介生态位的角度解构“气候内幕新闻网”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可以引导我们更好的寻找媒体转型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位优化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泛娱乐化的媒介环境中,提升媒体的公共性,关注社会公共议题,让更多的人关注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问题,才能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内幕新闻网气候
澄清事实 明辨是非——温州新闻网辟谣举报平台建设之探索
“滑冰”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内幕信息重大性标准探讨
保养中那些不易察觉的内幕
中信证券涉嫌内幕交易
省级“两会”结束 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
台日舰船对峙内幕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