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家校合作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2018-01-25 05:18谢强忠
山西青年 2018年2期
关键词:家校育人家庭

谢强忠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滨江中学,福建 福清 350300)

现代教育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参与度及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功能。任何学生的成长都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且各自都具有不可以替代性。因此,探究“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坚持协同配合”的家校合作模式就显得迫在眉睫。

一、转变理念、遵循规律,让家校合作资源共享

社会上经常流传这么一句话:“5+2=0”,意思是说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否则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5天的教育,在校外过2天的周末生活,一切又得从零开始了。在当今时代,家庭社会参与学校教育在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已达成一种普遍的共识,无论是学界还是教育界,之所以重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基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共同责任。[1]然而,在我国家庭作为社会参与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和家庭双方对于孩子的成长各自要承担的职责不清,很难做到自觉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经常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出现。

因此,要改变目前现状,首先就得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尽快立法加强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从体制、机制上引导社会、家长积极参与家校合作,帮助学校解决孩子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形成一盘棋的全员、全方位育人格局。其次,消除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思想观念上的分歧,加强共育的责任意识。最后,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赋予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以促进家校之间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在扬长避短中得到双方的理解、支持,在交流经验、分享成果的过程中,不断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家长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价值。

二、营造环境、提升能力,给家校合作提质增效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2]因此,家校只有拧成一条绳、齐心协力,采取有效的一致行动,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运用“抱团取暖”的模式,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家校合作的实践来看,家校合作着重在于建设成长共同体,促进家长、学生、教师共成长,多为高层次的事务运作。然而在我国,多数的家长仅局限于课余家庭作业的辅导、参加家长会等有限少数较低层次的活动。因此,学校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组织开展家教论坛、家教沙龙,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开展专项培训,让家长及时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家长素质。同时,还可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校内部分的学校课程开发、学校经济活动、管理活动,组织家长与学生一起开展学习优良家训、传承优良家风活动,真正实现在家校合作中,家长以学习者、支持者、主动参与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出现。

三、丰富内涵、更新手段,使家校合作形式多样

随着第五次信息传媒革命的兴起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家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依赖于具有即时性、快捷性、开放性、灵活性优势的网络互动平台,家校合作的方式和途径也必将更多地引入网上通话、网络视频、QQ微信群发短信等互联网无线通讯技术。这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家校合作模式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也可实现在增加家长参与数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家长参与的质量。

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的形成,都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形成的机制与途径也不尽相同,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特点。为此,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多开发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途径,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学习、沟通和交流的家校合作德育平台。[3]比如:开设学校微信公众号,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热线,为家长提供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扩大和加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开设专题德育网站,开办家校合作校报,建立微信家庭联络群,与家长及时沟通孩子不足、优势以及性格特点等等,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从根本上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层次。

四、加强立法、健全组织,为家校合作保驾护航

在我国,家校合作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没有相关

立法,缺乏各个层次的家长教师协会和其他相关组织,不仅淡化了家长对教育的参与意识与责任。世界上不少国家,是通过制订相关的法律来保护家校合作,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给予家长的明确规定。因此,针对我国现状及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国家应专门制订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政策或法律,使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我国还应该逐步建立自上而下的家校合作组织,以保障家长在监督、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等各项活动,避免因家长与学校责任机制不明确所导致的家校双方互相推诿的现象。

此外,我们还应进一步健全并完善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通过从众多的学生家长中推荐一批有爱心、有能力、有时间、有热情的骨干成员组成家委会,成立“家长德育工作部”,也可称为“家长委员促进会”或“家长联合促进会”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和智慧,这无论是对家长、对学生、对学校都是一种激励。

首先,拓展家委会制度内涵建设。建设家长委员会,完善家长列席学校办公会,参与教师评价,参与学生评价机制。由学校负责协调,共同开设“中医养生”“中国故事”“唐诗汉赋”“向经典致敬”“道德贤达人物”“中国精神”等校本课程。同时,组织家长深入课堂,监督指导教学,以充分实现家长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让家长在体验教师上课、学生学习甘苦的同时,支持教育、理解教育、学会教育,以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其次,组织家委会参与管理、决策。为真正发挥家委会的功能,学校可专门设置家校联络办公室,聘请家长教育监督员,实施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家委会主任值班日、家长安全巡查日制度等,通过“调查摸底”、“互相访问”、“召开会议”、“校内办校”、参观家教展览、与“好家长”谈心交流、“追踪服务”等方式,定期邀请家委会参加学校行政例会,广泛听取家委会民主监督意见,让家长走进校园参与教育、监督教育、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和规范办学,维护学生和家长利益,推动学校管理水平更上新台阶。[4]

最后,吸引家委会参与活动。学校教育离不开活动,或者说学校教育很大程度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得以体验、感受。学校可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吸引家委会参与学校教育的行为变为自觉自愿的行动。比如:围绕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开展亲子同诵童谣、同唱歌曲、听讲故事、办手抄报、写征文、看影视作品等系列活动;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低碳环保”、“绿色家庭、节约家庭”“生态文明志愿者”等家校活动。不断营造出爱与信任的氛围,使孩子在学会调适、学会自我规划人生中自由、健康地全面发展。

总之,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长的合作与支持,家校合作基础在于提高认识,重点在于积极参与,关键则是家教方法。落实常态化育人机制,建设成长共同体,离不开家校合作,它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必须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合力育人机制,不断探索现代家校合作育人新途径,以促进家长、学生、教师共成长。

[1]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徐建华.从家校合作的视角关注学校改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0(2).

[3]陈娟.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0(6).

[4]王清平.共创家校协同教育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于长学副司长专访[J].中小学德育,2012(5).

猜你喜欢
家校育人家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庭“煮”夫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