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尧典》中的德治思想浅析

2018-01-25 13:11林贤东
山西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尚书德治孔子

林贤东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515)

《尚书·尧典》中的德治思想浅析

林贤东*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515)

《尚书·尧典》作为《尚书》首篇,惜墨如金,全文仅千余字,却详细记述了尧舜禅让、制定历法和刑法、选拔及任用官吏、征伐三苗等多方面的重要内容,而其中所蕴含的德治思想和德治实践对后世则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不失借鉴意义。

尧典;德治;思想影响

几千年来,中国的德治一直延绵不断,德治的举措不断被实践,究其渊源始于《尚书·尧典》中的尧舜禹等圣王事迹,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绵长的文化传统。

一、《尧典》与德治思想的产生

《尚书·尧典》在描述帝尧的功德中言“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既是对帝尧的颂扬,也在阐述当政者如能像帝尧一般,弘扬光大崇高的品德,便能做到家族和谐,百官辨明善恶,朝野上下和睦。

夏商时期,由于人们知识水平的低下,对其生活的外界,诸如自然、人事和社会的认识较为模糊,“天命”观念盛行,人们对天的崇拜达到极致。夏商统治者从维护自身统治利益出发,极力宣扬君权神授、王权天定等思想,用于迷惑百姓、维持统治。然而,一直宣称依赖神权统治而久安的夏商二代先后灭亡,给了当时统治者当头一棒,也唤醒了时人的意识,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开始动摇,《君奭》就有“天不可信”之说。此外,在夏商灭亡的过程中,人民的伟大力量日益凸显,让继之而来的周朝统治者总结和反思前朝统治之得失,产生了“殷鉴不远”之危机意识,明确提出了“敬天保民”的德治思想。

二、《尧典》所见的德治思想内涵

西周时产生的德治思想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形成了天、民、德三位一体的统治体系,是后世儒家思想的基本框架,其思想内涵在《尧典》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己正人。无论是《尧典》中的舜,还是《皋陶谟》中的禹,都被描述为善于修身、勤政爱民的圣君形象。舜死在南巡途中,而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们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时人和后世统治者的楷模。

第二,慎罚恤民。《尧典》中的舜帝告诫众臣“柔远能途”、“敬敷五教”,实行怀柔政策。另外设置五刑作为五教之补充,但仍强调执行官员要“惟明克允”、“惟刑之恤”,要求官吏明察案情,秉公办事,量刑为轻。

第三,选贤与能。《尧典》中关于禅让之事的记载,实际上是选贤与能思想的最直接体现。唐尧从民众利益出发,没有将帝位传给不肖子丹朱,而是传给了经受住多种考验的德行高尚、有济世之才的舜。另外在选拔各级官吏中,也遵循能力本位原则,“明庶以功”,任人唯才。

第四,关注民生。《尧典》文中记载了舜在浩荡的洪水面前,发出“下民其咨”的叹息,热切寻求“有能俾乂”,寻找解救民众于水火之能人和良策,其情恳切,哀民生之忧,解民生之困,具有民本思想。《尧典》又云:“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任命官员观察天象,考察天体运行规律,以便敬授民时,不误农时,透露着统治者对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关注,把天和民联系起来进行考虑,以为人民谋利益。

三、德治思想的影响

《尧典》中关于德治思想的阐述,影响了后世诸多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也为历朝的圣君明主提供了“有资于治道”的执政养分。

在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就从此吸纳养分,他在删定《尚书》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形成了自己的“仁”、“爱”思想,他仿周公,进一步完善礼仪典章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德治理念。孔子曾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主张。孔子曰:“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还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认为,如果一味地强调用刑法来统治民众,其虽然怕遭受刑罚而暂时不会作奸犯科,但是却不会在内心中觉得犯罪是可耻的;而如果能从道德出发,用礼仪教化他们,民众心中便有了羞耻之心,从而也会遵纪守法。孔子曾曰:“学而优则仕”,这是“选贤与能”思想的体现,要想做官,就应该有学问,就应该注重个人品德、学识和才能的积累,其想法也是和《尧典》中敬重贤能的思想是吻合的。

有唐一代,曾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这与唐太宗和唐玄宗两位封建帝王所采取的德治统治不无关系。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以善于纳谏著称,他在继承之前德治理念文化的基础上,并积极吸纳当时谏官的德治建议和意见,形成了新的德治思路,并将其应用于治国实践,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文化、缓和阶级矛盾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积极措施,重现了中华大地上几百年来未有的繁荣景象,从而造就了世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唐太宗曾言“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与《尧典》倡导的“以民为本”、“注重民生”的德治思想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尧典》所阐述的德治思想和原始实践,开中国德治思想之先河,对后世的德治思想影响深且远,在确保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虽几经磨难、然愈加辉煌,虽几次分裂、却连绵不断中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

[1]张幼良.《尚书》德治思想原论.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4).

[2]毕天璋.《尚书》的德治思想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3]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林贤东(1981-),男,广西博白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K092

A

1006-0049-(2018)01-0160-01

猜你喜欢
尚书德治孔子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谦虚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荷叶礼赞
《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补遗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从不等式证明的激活策略看数学美
论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