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 《书》类文献篇题的称引及其文体称名意义
    陈民镇关键词:《尚书》;《书》类文献;篇题;文体称名春秋战国时期,经典的传习在文体观念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语·楚语上》所载“申叔时九艺”中的“春秋”“世”“诗”“令”“语”“故志”“训典”,以及“六经”中的《诗》《书》《春秋》,其命名的主要依据便是文类或文体。而接受经典教育的贵族子弟和士人在社会交际与著述过程中反复征引这些文献,相应的文类或文体称名通过经典的传习和称引正式确定下来,深入人心。《诗》与《书》经典化完成的时间较早,它们被称引最为频繁

    求是学刊 2023年5期2023-11-29

  • 承继与变革:周初“敬天保民”思想探微
    “敬天保民”;《尚书》;“德”;民本思想【中圖分类号】K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0-0063-04【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0.020商朝是我国早期国家的重要阶段,社会体系较为成熟,但仍然保留原始氏族社会的某些特质,集中体现在以天命唯上的神权统治思想,曾为维护商朝统治发挥出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商

    今古文创 2023年40期2023-10-30

  • 正大书风与书法美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摘编
    风 美育 宗古 尚书 广涉中国篆刻发展至今,从艺术性上经历了三个高峰期,即战国古玺印、秦汉魏晋印与明清流派印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均以篆书文字入印,且兼具有艺术审美与实用凭证的特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印章渐渐退出了实用舞台。自二十世纪中期,随着人民群众对于优秀文化艺术作品需求的增多,对艺术审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书法学专业,作为书法专业课一项重要内容的篆刻创作,也陆续走进各大课堂。加之,展厅文化的蓬勃兴起、各级展览赛事的火

    中国书法 2023年7期2023-09-14

  • 古写本《尚书》与罗振玉的学术贡献
    树[摘 要] 《尚书》文本流传纷乱复杂,素来是经学中的难题。乾嘉名儒段玉裁、阮元于《尚书》文本考订用力甚勤,但受限于材料不足,许多涉及中古时代的《尚书》问题悬而未决,能否获得新材料成为学术突破的关键。清末民初敦煌学家罗振玉独具卓识,发现敦煌隶古定本《尚书》残卷,进而由出土材料实证传世日钞本存古而可信,开辟了《尚书》文本研究的新路径。罗氏捃集四种伯希和所藏写卷和四种日藏《古文尚书传》旧钞,并刊印广布,为现代《尚书》古本汇集和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础。依托深厚学养,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2023-07-30

  • 科举、出版与学术:科举考试对明代《尚书》著述刊刻与流传之影响
    有重要影响。以《尚书》著述为例,其中的举业之作居多,主要由坊间刊刻,部分由私人刊刻。部分著述受到科举考试的助力,经由官刻、私刻而至坊刻,实现了流通的扩大化,完成了文本性质从非举业之作向举业之作的转化。明代科举考试实行本经制度,使得某些家族和地域长期奉行单经以应试,造成家族专经著述的流传与续纂、地方专经著述的刊刻与传播以及引入他经以弱化地方专经等文化现象。明代科举考试引导出版和阅读活动的偏向,使得经学举业之作严重挤压了非举业之作的生存空间,造成部分非举业之作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2期2023-07-27

  • 中国古籍中的教育智慧解析
    要:《周易》《尚书》《礼记》《困学纪闻》《十三经提纲》都是包罗万象的瑰宝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理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四个角度进行梳理归纳,探究其对当代教育的借鉴意义。关键词:中国古籍;周易;尚书;礼记;困学纪闻;十三经提纲;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G5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6-0041-03收稿日期:2023-03-14通讯作者:孟凡珍(197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6期2023-07-21

  • 史书典籍翻译质量评估研究
    评估模式,发现《尚书·酒诰》理雅各译本中共存在12处偏离,但综合翻译质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司氏模式在史书典籍翻译质量评估实践中具有一定可行性,但仍有优化空间:对于以短句、省略句见长的古汉语文本来说,实施步骤较为烦琐,且评估范围仅局限于文本。因此本文建议,该模式可针对不同文本的语言特征,适当简化程序,并统筹译内与译外因素,以提升其客观及全面性。【关键词】《尚书·酒诰》;理雅各;史书典籍翻译;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中图分类号】H315           

    今古文创 2023年18期2023-05-30

  • 读《尚书》,解《论语》
    词】《论语》;《尚书》;孔子;天命观;女性观《尚书》是政书之祖。刘知几《史通·断限》曰:“夫《尚书》者,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览群籍。”《尚书》是孔子教授弟子的教材,是孔子思想来源之一,对研究孔子思想的形成以及解读《论语》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一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述什么呢?当然是述先王之政,述“六经”。比如《论语·泰伯》中就记载了孔子盛赞尧、舜、禹。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

    语文建设·上 2023年3期2023-05-30

  • 从《尚书》到《左传》天道观的变化发展
    建统治的利器。《尚书》中的天道观,可以用“自然”一词来加以概括。《左传》中的天道观,可以用“道德”一词来概括。“天命”色彩的逐渐淡化和“天道”观念的不断加强,是《尚书》与《左传》中天道观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关键词】天道观;《尚书》;《左传》【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6-0054-05【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

    今古文创 2023年6期2023-05-30

  • 读《尚书》,解《论语》
    词】《论语》;《尚书》;孔子;天命观;女性观《尚书》是政书之祖。刘知几《史通·断限》曰:“夫《尚书》者,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览群籍。”《尚书》是孔子教授弟子的教材,是孔子思想来源之一,对研究孔子思想的形成以及解读《论语》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一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述什么呢?当然是述先王之政,述“六经”。比如《论语·泰伯》中就记载了孔子盛赞尧、舜、禹。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

    语文建设 2023年3期2023-04-06

  • 民惟邦本:富民利民,重民听民,教民化民
    “民为邦本”。《尚书》中,写作“民惟邦本”。“民惟邦本”的出处和历史影响“民惟邦本”是中国传统民本精神的集中体现。“民惟邦本”出自《尚书·五子之歌》。书中记载,太康身居帝位却不务朝政,放纵情欲,没有节制,百姓对他非常怨恨,但他却不知反省。有一次他到洛水之南打猎,打了百余天都不回都城,国民怨声载道。有穷国的国王(即后羿)把太康拦在了黄河岸边,不让他回国。太康的五个弟弟埋怨太康不理朝政而陷入困境,分别作了一首诗来劝诫太康。其中第一个弟弟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月读 2023年2期2023-04-05

  • 晚清桐城派学者杨琪光及其《尚书》学研究 ——以《经义寻中》为中心
    是》十二卷,附《尚书文义》一卷。”①(清)刘声木撰,徐天祥点校:《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合肥:黄山书社,1989年,第255页。可见其深谙古文之法,解读经史从文章“义法”出发。杨氏撰有《经义寻中》,卷二是其读《尚书》文法的笔记,或为《尚书文义》之初稿。清人解读《尚书》,或训诂文字,或疏通大义,或考证经史,杨琪光从古文写法出发,独树一帜。一、杨琪光家世生平与学术交游杨琪光(1835—1890),字仲琳,湖南武陵人。杨彝珍子,少随父学古文法,杨彝珍(1806—

    地域文化研究 2022年5期2022-11-24

  • 来源于今文《尚书》的典故词语之文化意蕴
    文化特点。今文《尚书》二十八篇是学者公认的先秦古书,它记录了夏商周三朝的统治者发布的政治公文和举行的军事行动、祭祀活动等,因此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社会、习俗等知识。通过对《汉语典故大辞典》穷尽性查找,发现有98个来源于今文《尚书》典故词语,这些典故词语有的是对某历史事件的概括、总结;有的是对人物话语的截取、提取,有的在意义形成的过程中还借助修辞手段将具体事物转化为一般情况等等,其意义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回顾已有的研究,研究者对今文《尚书》中的典故词语关照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4

  • 明代吏部尚书群体构成及其特点
    地位,其长官吏部尚书更是明代文职官员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内阁阁臣的高级官员,不仅在六部之中“视五部为特重”[1]1734,而且主导铨选,“表率百僚,进退庶官,铨衡重地,其礼数殊异,无不并者”[1]1739,对当时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目前,学界虽围绕该群体发表了不少有益的成果[2-4],但未见专论其构成状况与特点者。为此,本文即拟对明代吏部尚书群体的任职形式与名数、个人出身、地域、户类、迁入官与迁出情况等构成情况及其特点作一番探讨。一、明代吏部尚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7-25

  • 贬须臾之道以济天下
    卓越表现,古文《尚书》的存废,成为清代学人普遍争讼的焦点。主张不废古文的学者,除了更看重“存古”和“求道”的价值之外,尤其在“理学”和“治道”两面,强调古文《尚书》不可轻易言废的独特价值。庄存与作为该派学人中的“魁硕”,特别对《尚书》中蕴含的家人父子伦理作了独特阐发,强调非天命不敢嗣位、人子当大孝、处人伦之变当法舜等内涵。在皇家伦理惨剧频发的康雍乾时代,他的这些阐发与其皇子师傅的职业和朝廷的现实规制有密切关系,彰显出清代不废古文派学者别样的经世关怀。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2期2022-07-11

  • “王若曰”研究成果述评
    若曰”多出现在《尚书》之《商书》《周书》及西周册命铭文中,对该词的释读有助于了解“诰体”与“命书”的书写形式及意义。迄今为止,学界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王若曰”起源时间、格式、所领内容,以及对“若”字的解释四个方面。由于学术背景不同,学者对上述内容持有不同观点。文章总结前人研究,拟对相关问题做简单梳理。关键词:尚书;西周金文;“王若曰”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8.0281 “王若曰”用法的起源目前关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8期2022-06-25

  • 论《尚书》中王权与神权关系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在《尚书》中有鲜明的体现,而这样的变化,实际上与国家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禅让制”被“家天下”取代之后。关键词:尚书;神权;王权神权一般多为宗教用语,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夏商周时期,尚未有明显的宗教崇拜,但是对上天和祖先的崇拜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这里所说的神权并非宗教中的“至高神”,而是指上天或者祖先。中国人对祖先和上天的敬畏由来已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加深,这种敬畏之心已经在逐渐地减弱,这种趋势早在夏商周时期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4期2022-05-29

  • 尚书》古典法律核心词“罚”的翻译模式对比
    摘 要:《尚书》是中华文化的元典,为“七经之冠冕”,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历史的见证。文章基于已建成的《尚书》平行语料库,详细梳理了《尚书》中法律核心词“罚”字的内涵及意义分布,并对两个英译本的翻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James Legge译本秉承了忠实原语的翻译思想,翻译模式呈现出“直译>释义>省译”的分布倾向;Martin Palmer译本的翻译模式为“直译>省译>释义>改译”,不完全拘泥于字面,适度采用多样化翻译方法,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两个英译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4-15

  • 北魏四部尚书释疑*
    颖关于北魏前期的尚书制度,学界既有全面研究亦有局部考察,但由于这一时期官制“华夷杂糅”,加上后代史官记载时往往将北魏后期官制和南朝官制比附前期,因而疑点较多,四部尚书即为其中之一。据目前所见史料,北魏历史上任四部尚书者有五人,即李顺、罗斤、封敕文、窦瑾、尉太妃之祖,五人均活跃于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史料记载虽然不多,但史家争论却不少,其中有两种说法影响较大,一说四部尚书为西部尚书之讹,一说四部尚书是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尚书的统称。在后一种理解基础上,有学者将

    中州学刊 2022年3期2022-04-08

  • “圣”“王”之间:“圣权”与“王权”的张力 ——基于《尚书》及“天命靡常”的分析
    成功塑造却始于《尚书》。《尚书》虽未明确提出“圣王”一词,却又能处处发现被掩藏在字里行间的“圣王”踪迹,实在是“圣王”思想的总源头。《尚书》中的“王”莫不是集“圣权”和“王权”于一身,两种权相互角逐此消彼长。研究《尚书》中“圣王”权力结构及其变化脉络,有利于我们探索儒家“圣王”思想的渊源,研究“圣王”思想嬗变规律。一、“圣王一体”的政权模式《尚书》“述三代以彰王道”[3],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相对完善的“圣王”系统。每一位圣王都具有至高无上的“圣权”和威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4-07

  • 尚书》是三代之治的经纶大法
    疏》的五十八篇《尚书》,可以说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也是理想的政治范本。殷周的两件大事,一是汤征夏桀,一是武王伐纣。这在殷周时期是何等大的政治事件。然《易·革卦》之《彖辞》则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此卦的《彖辞》又说:“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我们先看看王弼的注:“夫民可与习常,难与适变;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故革之为道,即日不孚,巳日乃孚也。孚,然后乃得元亨利贞,悔亡也。巳日而不孚,革不当也。悔吝

    文史哲 2022年2期2022-03-24

  • 宋代君臣讲论《尚书》考
    人主以轨范”的《尚书》观,推崇《尚书》的皇帝教育意义,并针对时弊援引、阐释《尚书》,提出皇帝治国理政必须秉持的原则和应当采取的措施,以经典和圣人的名义规范时君的行为。有些皇帝也认同“轨范”之说,或自觉而勤勉地听讲、阅读《尚书》,或借助《尚书》昭示效法圣王的决心。此外,《尚书》在宋代还被视作为臣的楷模。皇帝通过御赐、引释《尚书》等方式勉励大臣效法上古贤臣,积极劝谏、辅佐君主。皇帝和士大夫不断回溯《尚书》中唐虞三代的政治场景,由文本给予的共同回忆努力构建共同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22

  • 尚书》中的天命观及其演进过程
    300350)《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传世经典,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与历史价值。从《尚书》中不仅可以窥见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大致情况,还可以找到中国历史上诸多思想观念的渊源。譬如说,秦汉及以后儒家常常论及的“天命”“天人关系”的命题,便可以在《尚书》中找到其发端与演进过程。一、《尚书·盘庚》篇与天命观的起源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盘庚迁殷发生于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前后[1]60,而《尚书》中的《盘庚》三篇,司马迁认为是盘庚之弟帝小辛在位时,“百姓思盘庚”(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3-18

  • 尚书 》“格”字新解
    钱玉趾关键词:《尚书》;“格”的含义;《尔雅》;新解《尚书》是一部关于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它记载了虞、夏、商、周的重要历史事实,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语言文字方面,《尚书》保留了较多的古字、古义及古代语法,加之《尔雅》中的释义并不全适于解读《尚书》,致使已有的注释及翻译仍有待进一步商榷。一、“格于文祖”等中的“格”之含义《尚书·尧典》记载了尧舜二帝的重要政策,说尧在位七十年,选择舜接班,考察三年后,尧正式禅让于舜。禅让仪式在文祖祖庙进行

    文史杂志 2022年2期2022-03-09

  • 特征、问题、意义:《左传》引《尚书》述论
    要:《左传》引《尚书》,具有“今、古文《尚書》被称引篇目比例不均”与“以‘《书》曰方式称引之内容存在特异情形”两个主要特征。而对“《书》曰”所引文本、古文《尚书》与《左传》类似语句语词的考察,可为梅本古文《尚书》真伪问题提供文本与体例层面的证据;《左传》中以《志》《令》《训》等方式所引之文均未见于《书》类文献,表明先秦文籍中相近相关者也有分类,先秦文籍分类问题由此展开了文体学视域。《左传》引《尚书》的意义,是藉由《尚书》所表征的“德义”的文化传统,以构建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2-04

  • 从思想意识角度追溯《尚书·盘庚》篇的初创时代
    】 学界对今文《尚书·盘庚》篇创作时代问题的探究,侧重于确定《尚书·盘庚》篇最终定型的时间,缺少对《尚书·盘庚》篇最初创作时代的判定。从今文《尚书·盘庚》中篇两段言及祖先神灵的文字中反映出的通过顺从祖先神灵以求消减或消除灾祸和王权在一定程度上仍旧依附于神权两点思想意识看,可以将今文《尚书·盘庚》篇最早的创作时间追溯到殷商的祖庚、祖甲时代。【关键词】 思想意识;《尚书·盘庚》;初创时代【中图分类号】 I206.2;K22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11-20

  • 从思想意识角度追溯《尚书·盘庚》篇的初创时代
    】 学界对今文《尚书·盘庚》篇创作时代问题的探究,侧重于确定《尚书·盘庚》篇最终定型的时间,缺少对《尚书·盘庚》篇最初创作时代的判定。从今文《尚书·盘庚》中篇两段言及祖先神灵的文字中反映出的通过顺从祖先神灵以求消减或消除灾祸和王权在一定程度上仍旧依附于神权两点思想意识看,可以将今文《尚书·盘庚》篇最早的创作时间追溯到殷商的祖庚、祖甲时代。【关键词】 思想意识;《尚书·盘庚》;初创时代【中图分类号】 I206.2;K22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11-20

  • 试探《尚书》以德配天之观
    卢瑾摘要: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史书,被儒家奉为经典,作为“五经”之一,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很大。相传有关上古历史的简册很多,到了孔子删选为百篇,并按时代次序加以排列。秦末汉初战乱频繁,《尚书》的先秦完本便彻底失传了,后又几经厄难,最后只剩下东晋、南朝之间出现的伪古文《尚书》,经前人考证其中文字确是后人增加者,今文仅二十八篇。本文将以今文二十八篇版本为准,试理清《尚书》中天命转移之关键。关键词:天命观念;以德配天;尚贤一夏、商、周三代统治之合法性都来源于天命,这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2期2021-11-03

  • 《书》与国史《春秋》的生成
    出的主要原因。《尚书》与《春秋》分别脱胎于《书》与《鲁春秋》,其文体既继承了旧史之体又超越了旧史之体,兼具实时记录与反思性叙事的特征,以言事二分为标准裁判《尚书》与《春秋》体例是否纯正的做法不可取。关键词:左史;右史;史官;《尚书》;《春秋》DOI:10.16346/j.cnki.371101/c.2021.05.07自班固《艺文志》问世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尚书》的内容是史官所记之言,《春秋》的内容是史官所记之事。而实际的情况是,《尚书》是言事相兼的,《

    文史哲 2021年5期2021-10-27

  • 从《尚书》看同义连文现象
    现象极为普遍。《尚书》作为先秦重要的语言材料,其书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连文用例。本文将对《尚书》中的同义连用现象做共时的分析,并以此为例,探讨同义连文现象在汉语研究中的作用。【关键词】《尚书》;同义连文;作用一、关于“同义连文”同义连文是古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所谓同义连文是指同义词重复,重复后,意义仍与单义词相同。对于这一语言现象,古代的学者就已经有所关注。在西汉时期,毛亨对《诗经·扬之水》“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一句作传时说:“艰亦难也。”[1]在唐

    红豆教育 2021年6期2021-09-10

  • “蔡蒙旅平,和夷厎绩”考辨
    第一部官方史书《尚书·禹贡》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对于这段记载的理解,学者们多有不同。目前雅安比较流行一种解释,即指大禹在雅安平定水患成功,在蔡山和蒙山举行祭天活动,雅安的和夷民族因此生活稳定,生产发展。关键词:雅安;尚书;蔡蒙旅平一、雅安人眼中的“蔡蒙旅平,和夷厎绩”查阅《康熙字典》,关于“祭天活动”一说,应主要归结于对“旅”字的解读。《康熙字典》中选取了《左传》的注解:祭山曰旅。因此“旅”有“祭天”

    锦绣·中旬刊 2021年4期2021-07-16

  •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探源
    易》《道德经》《尚书》等。这些著作中朴素的哲学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中医文化、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其中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念、辩证思维、藏象学说、运气学说等理论,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基础理论系统。其中包括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完整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和方法,为中医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原则,系统地梳理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探索《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观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了解中医文化的源流,中医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5期2021-06-21

  • “《尚书》专题陈列”在京开展
    祥3月6日,“《尚书》专题陈列”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尚书》又称《书》《书经》,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被誉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国家图书馆收藏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多个《尚书》版本,为更好地揭示馆藏,响应社会热点,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特举办“《尚书》专题陈列”展览。展览展出了甲骨、熹平石经《尚书》残石、禹迹图、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尚書正义》等十余件展品,分为“有册有典”“上古之书”“激活经典”三个部分:“有册有典”简述了中华民族

    藏书报 2021年9期2021-05-30

  • 尚书》等典籍记载的远古音乐
    的问题。下面就《尚书》和其他先秦典籍中的记载加以解读,从中了解我国远古时期有关音乐、宫调方面的状况。一、《尚书》的记载《尚书》是我国先秦时成书的第一部古代史书,涉及远古至周初漫长的历史时期。与一般史书不同,《尚书》是有关政事治理中上古帝王及大臣言论的一部政典文献,在政事治理的内容中涉及音乐方面的记述。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尚书》,都是《今文尚书》与《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其中存在伪作的成分。学界对现存《尚书》有一个定评,认为:“今传本尚书虽含伪作成分,但是在古

    音乐研究 2021年1期2021-03-23

  • “蔡蒙旅平,和夷厎绩”考辨
    第一部官方史书《尚书·禹贡》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对于这段记载的理解,学者们多有不同。目前雅安比较流行一种解释,即指大禹在雅安平定水患成功,在蔡山和蒙山举行祭天活动,雅安的和夷民族因此生活稳定,生产发展。关键词:雅安;尚书;蔡蒙旅平一、雅安人眼中的“蔡蒙旅平,和夷厎绩”查阅《康熙字典》,关于“祭天活动”一说,应主要归结于对“旅”字的解读。《康熙字典》中选取了《左传》的注解:祭山曰旅。因此“旅”有“祭天”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1期2021-03-16

  • 论周初政权合法性的系统建构 —— 以《尚书》为中心
    现。这一思想在《尚书》中被反复述说。如: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周书·大诰》)[3]384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周书·康诰》)[3]360“受命”说将政权的合法性推之于天,以神意确保王权的权威性。就此意义而言,商周政权的合法性属于马克斯·韦伯所言政权合法性的第二种类型,即“传统的性质”,它“建立在一般的相信历来适用的传统的神圣性和由传统授命实施权威的统治者的合法性之上(传统型的统治)”[4]241。周人之所以继承殷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3-06

  • 论《尚书》“三德”思想在古代法制实践中的运用及当代启示
    德”概念之我见《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言政历史文献,因成书较早,版本在流传过程中多有删改阙衍,故其文字佶屈聱牙、内容生涩难懂,给古今学者释读和研究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而《尚书·洪范》篇中所记录的“三德”虽寥寥数十字,却也难以摆脱晦涩之弊。因此,对“三德”的含义,古今方家各持说法,杂乱纷呈。笔者认为,要想发掘“三德”在施政中有着怎样的适用关系,首先得厘清“三德”之概念。为了方便论述,笔者且将《尚书·洪范》篇中的“三德”原文分为四段:“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

    社会科学研究 2020年6期2021-01-20

  • 先秦时期“君子”意涵的三次转变及其意义 ——以《尚书》《诗经》《论语》为中心
    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据笔者统计,共有8处。如下:1.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尚书·大禹谟》)2.王曰:“呜呼!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厥类惟彰。”(《尚书·泰誓下》)3.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尚书·旅獒》)4.“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尚书·酒诰》)5.予小臣敢以王之雠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王末有成命,王亦显。(《尚书·召诰》)6.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2-09

  • 马若瑟对《书经》《诗经》的译介
    曾选译《诗经》《尚书》,译文刊载于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在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拟研究《中华帝国全志》中刊布的马若瑟《诗经》《尚书》译文,从文本的选择,翻译的策略与手段,程颐、朱熹注疏的选取,结合历史语境,管窥马若瑟对经籍的索隐式解读。关键词:马若瑟 《尚书》 《诗经》1.马若瑟生平及著作简介马若瑟(1666-1736),法国著名来华耶稣会士。1666年7月17日,马若瑟出生与法国的瑟堡城,1683年加入耶稣会。1693年,白晋作为康熙特使被派往法国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0期2020-11-09

  • 论《周官》对礼经、书经两系统的介入
    的影像。今古文《尚书》之中,并不存在一个名为“周官”的篇目;有之,则自西汉后期张霸依据《史记》等书的相关记载,伪造“百两篇”始。《周官》的学术演进及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外来者”夺嫡继统,坐上礼经的头把交椅;二是在书经系统催生若干层面上的“伪《周官》”,以及论者所想像的“曾经存在过”的“真《周官》”。关键词:《周官》;《周礼》;《尚书》;《史记》;《书序》DOI:10.16758/j.cnki.1004-9371.2020.04.011“周官”用作

    古代文明 2020年4期2020-10-12

  • 殷商“德”观浅析
    ;德;行为义;《尚书》【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28-03一、引论:殷商时期“德”的研究及定位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学术界对于“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伦理学的层面,把“德”定性为 “道德”作为其根本的内涵所在。把“德”定性为 “道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这似乎成为了对“德”这一概念德基本预设。这其中蕴含着一些错误,对于所谓的“道德”概念,起源于哪里

    今古文创 2020年43期2020-09-10

  • 史、史官与中国早期儒学元典的书写
    字 史 史官 《尚书》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讲,各国各民族最初都没有以文字为工具的传播形式,那时都要经历一个“传说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人们对于身边发生的一些事件,只能靠口头传述来互通信息,包括“极简单的诗歌”和“神话、传奇和传说”,如果害怕遗忘重要事件,最多以结绳、刻木做标记,日后借此激起对往事的回忆。传说时代后期以一些形象性的刻画代替结绳、刻木,它比结绳、刻木的形式有了质的进步,这些刻画得到公认与公用,便成为最初的文字。文字初期产生时,既少又不规范,根本无法

    北方论丛 2020年3期2020-08-23

  • 奈达功能对等视阈下《尚书·周书·周官》英译策略研究
    格对等入手,对《尚书·周书·周官》的四个译本进行英译策略研究。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尚书·周书·周官》;翻译策略1引言《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理论层面的建设[1]。在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尚书·周书·周官》“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来鼓励人民立志笃行。《尚书》作为核心儒

    青年生活 2020年27期2020-07-30

  • 孔安国《尚书序》文献价值浅析
    李春莹《尚书》是“三坟五典”的遗作,是对圣王贤臣治国谋略的梳理,记载了先秦的政治、思想、历史等。有关先秦时期的典籍少之又少,所以《尚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久便开始了焚书坑儒,导致《尚书》散佚。因为《尚书》的重要性,所以中国学术史上的学者们便围绕《尚书》展开了各种研究讨论。其中,《古文尚书》是否为伪作是讨论最为激烈的问题。公元317—318年间,梅赜献《古文尚书》,该著作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一是经文,总共58篇,其中有33篇和西汉《今文尚书

    文化学刊 2020年2期2020-01-02

  • 尚书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8年43期2018-11-19

  • 国学赏析:尚书
    尚书》,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

    幸福·悦读 2016年8期2016-10-21

  • 尚书
    尚书尚书》,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

    幸福 2016年23期2016-09-01

  • 蒲松龄戏尚书
    一次侍郎毕际宴请尚书,邀请蒲松龄作陪。席上,尚书提议饮酒对诗,要求:“三字同头,三字同旁,韵脚不限。”毕际是主人,他见蒲松龄和尚书分别坐在他的左右,便首先吟了一首:“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略表寸心沽清酒。”尚书是个贪官,平日目中无人,鱼肉百姓。他听罢,看到蒲松龄没有反应,便高傲地吟道:“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绸缎纱,若非朝廷官宦家,谁人能穿绸缎纱?”蒲松龄嫉恶如仇,藐视权贵。今日眼见尚书如此骄横,顾不得官位身份这一套,便望着尚书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09年20期200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