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化学竞赛教练员的一点心得体会

2018-01-25 15:23吉林
教学考试(高考化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初赛讲授竞赛

吉林

赵鑫光 许宸基

从二○一二年五月到现在,笔者独立作为主教练或协助其他教练员一共指导了六届竞赛学生。通过向资深教练员的求教、学习和自己在这个领域中的探索、实践,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感悟:

一、竞赛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当作主体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一项国家级学科赛事活动,也是体现高中学生智力、能力、素质的一项学科竞赛活动。它要求参赛的学生必须头脑灵活,思维严谨,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并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化学竞赛的教学对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高中化学课学得好的学生,而应该是智力出众的英才。它十分强调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作用。在学生刚上高一的开始阶段要把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放在首位,那些真正对化学感兴趣的同学,不会拘泥于教材的知识,也不会满足于老师的讲解,强烈的求知欲望会促使他们自发地、主动地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种在竞赛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在未来的竞赛学习中会产生极大的自我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应该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如果一味地将所有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就会使学生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机会,这样无疑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抹杀,必然影响学生未来对难题和陌生问题的处理方式。

二、竞赛教学要有计划性、目的性和阶段性

化学竞赛与数学、物理、生物和信息学竞赛相比有很大区别,其中最主要的是化学竞赛“考纲”规定的内容中有大部分内容是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中的相关知识,很显然,仅仅具备高中化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通常学生从上高一开始接触化学竞赛,大约需要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在刚上高三的八月份参加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的选拔,成绩优秀者按初赛成绩排序或通过各省组织的复赛选拔进入省代表队(一般8~14人)参加每年十一月举行的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那么在两年的时间里应该如何安排所要学习的课程呢?从竞赛“考纲”的规定,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我认为应该做出如下较为合理的安排:

(1)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要合理安排时间完成高中教材中的《必修1》《必修2》《选修4》《选修3》教材全部内容的讲授。为避免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化学竞赛课程一般安排在每天晚上放学之后(18:00~20:00)或周末等课余时间进行。

(2)在高一年级寒假和第二学期开学初的一个月这段时间中,完成《选修5》的教学,并安排一定时间专门训练高考化学中的难题和压轴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消化所学知识,也为学生参加在每年五月初举行的省选拔赛做较为充分的准备。

(3)接下来利用五月一个月的时间着重处理大学化学知识中的物质结构部分(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等),这部分内容和高中教材中的《选修3》有一些联系,但知识体系的深度和广度要大很多,所以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回顾所学的知识。课堂讲授速度不能过快,并且要配以精选的例题(多来源于往年的初赛或决赛真题)来落实新学的知识点,课下要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并按章节安排考试。

(4)六月一个月的时间,主要讲授《无机化学》基本理论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气体溶液、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化学热力学初步等),这部分内容虽然学生在高中教材《选修4》中学到过一些,但知识体系并不完整,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需要老师在学生自己事先预习的基础上加以点拨,课程进度不宜过快,争取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步到位。期间可以穿插分析化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有效数字、容量分析——四大滴定,内容较少,一般在竞赛考试中占8~10分)。暑假是学生提升水平的关键时期,可以安排外出培训或组织几个学校的学生联考,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和其他学校学生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步的学习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5)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9~12月)要全力讲授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全部内容,有机化学在竞赛考试中的比例大约占30%,并且内容很成体系,本应很容易掌握,但大多数学生学完之后考试成绩却不理想。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还停留在背反应,记方程式的初级阶段,并没有掌握反应的原理。所以教师最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有机反应的本质和机理,一次给学生讲通、讲透,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有机反应的本质,这样以后复习起来也比较容易。学生第一遍学习应按照教材顺序系统讲授,即按照官能团的顺序讲授每一类化合物的性质,第二轮可以按照反应类型由学生自己总结反应的机理,老师加以补充和修正,力求做到讲横有宽度,讲纵有深度,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深入而透彻。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学习习惯较好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可以同时穿插进行《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有机化学》的教学,这样一来不至于使学习内容过于枯燥单一,二来在知识体系比较完备的前提下,也可以较早进入综合题的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6)次年1、2月份(包括寒假期间)要集中讲授元素化学的全部内容,这部分知识内容比较繁杂,不同的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差别较大,只参考某一本书很难满足竞赛的要求,必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率,多看书,多做题,见多才能识广。除了常规的《无机化学》教材外,格林伍德的《元素化学》和《无机化学丛书》1~10卷也是必备的工具书,可以让学生边看边做笔记,对陌生的知识点、特殊的结构、反常的性质等要摘抄下来并经常复习。在这部分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要经常安排考试,通过试题内容督促学生去看书,查资料,也是提高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重要途径。

(7)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3~5月)要大量地进行刷题训练,这个过程要持续3个月左右,大约120~150套模拟题,其中大部分需要教师批改并讲解,也可以由学生负责讲解试题内容,遇到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利用网络查找文献解决问题,这样做对学生解题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8)临近全国初赛考试前两月的时间开始做历年的真题,这种真题一定要认真做,限时完成,全批全改,反复推敲命题意图和解题思路,为即将进行的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做最后的冲刺。

三、习题或考试题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和权威性

从以往的资料来看,化学竞赛的习题质量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练员在使用这些试题时要注意甄别,竞赛“考纲”规定:“竞赛的知识应是中学教材的自然生长点”,所以一些偏题、怪题应尽量避免,因为这种偏题怪题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浪费老师的精力,而且对于知识的掌握也起不到促进作用。另外,组题时一定要认真筛选,首先要保证题干的准确性,其次要保证答案的正确性和考查知识点的完整性。

四、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竞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越是层次高的竞赛,实验试题所占的分量越重,而且实验能力的提高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是相辅相成的。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在举办化学夏令营等活动时,都注重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查,对这一部分教练员也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室条件,一般在高二年级暑假期间和下学期开学初对一些基本理论掌握较好,有较大潜力进入到省队的同学进行相关的实验培训。在实验培训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素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初赛讲授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2019瑞士数学奥林匹克(初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食神大会初赛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