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教学

2018-01-25 23:02唐雅伦
山西青年 2018年16期
关键词:全民习惯语文

唐雅伦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就业服务管理局,湖南 蓝山 425800)

从人们咿呀学语开始,便一直在和语言打交道;从学生踏入学堂开始,便一直在和阅读打交道。阅读分为“阅”和“读”,眼睛先获得语言文字符号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再获得知识审美体验。生活中,阅读无处不在,报纸、广告、说明书、经济、哲学、军事、名篇著作、历史文化小说等都需要读者的阅读;学校里,更是处处弥漫着阅读气息。无论哪一门学科,都从“读”开始。数理化要学会识别公式符号,才能开展学习,外语要学会读和写,才能阅读课文,其他学科更不用说。语文是与阅读有最大关联的学科,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它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一、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必要性

好的习惯是成功之路的铺垫基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必修之路。从201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2017年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来看,语文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大有提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未来教学重中之重,语文将成为未来高考成绩中最重要的学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未来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

(一)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是发展所向

2006年,中宣部等11个部门在“世界读书日”联合倡议,开展以“爱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活动,自此全民阅读在我国各地开始蓬勃发展;2007年中宣部等17个部门再次倡议开展以“同享知识,共建和谐”为主题的民阅读活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3年,全国两会提出“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1];2014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连续三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十三五”规划将全民阅读工程列为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将全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连续多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全民阅读,致力打造书香中国。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阅读在我国的地位日渐趋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未来发展趋向。

(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阅读课程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2003版的基础上,将课程结构设为学分制,必修8分中(含阅读的学分占6.5),在第1个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就提出:引导学生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这些目标设定与实施标准的变化来看,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

(三)阅读习惯培养教学存在缺失

语文课程改革试验已有一段时间,总体情况有所改变,教师不再一味的灌输学生知识,开始充分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一定提升。但除此之外,阅读习惯培养教学还有待许多问题需要改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在部分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培养训练,对阅读习惯的培养不重视;

2.缺乏整体阅读习惯培养教学计划。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没有刻意去设计、去培养,在整个学期、学年甚至是整个小学、中学对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计划,除去教师个人原因不能形成计划之外,中小学之间的衔接教学也存在不足;

3.教师受升学压力的影响,考什么教什么,对课外阅读不重视,课内阅读习惯培养少,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4.中学生正处于对各种知识极度渴望了解的阶段,但中学生阅读的书籍集中于通俗小说、网络手机小说以及课外辅导书上,缺少对科学、哲学、历史文化、纪实等书籍的阅读;

5.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少,课外时间被家庭作业、课外辅导、特长培训所占用,能留给自己的个人自由时间少,造成学生没有时间来阅读,阅读习惯也难以养成。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

习惯是从幼时培养的,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地铁、咖啡馆等随处可见手捧书本的阅读者,而我国公民受现代科技产品的冲击,男女老少许多都成为了低头一族。若学生在幼年时期接触的都是低头族,他会不自觉的学习和模仿成人从而成为低头族大军里一员。

纵观我国中小学学生的阅读表现,其总阅读量低,阅读质量不高,故事性、碎片式阅读成为大多数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在大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学生本人以及家庭氛围的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才会自主自觉的阅读,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学校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在教学中,要引导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让阅读成为有效阅读,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独立个体,可塑性很强,恰当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无限能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和阅读需求,帮助学生有选择性的阅读书籍。小学生心理发展处于萌芽期,对世界的认知简单,对外界充满着好奇,阅读选择应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篇长逐增,要以能引导树立良好的品德、建立远大志向、强化对世界的正确认知等为主,如《小王子》、《西游记》等。中学生心理发展逐渐成熟,个性逐渐凸显,三观逐渐形成,学业逐渐繁重,此时阅读的总量应递增,阅读的篇幅可加长,类型可多样化,内容应富有一定的逻辑哲理性、对学习有帮助的书,要以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远大志向、综合发展自身核心素质、培养爱国情怀等为主,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国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等。

2.及时评价。教师的一点建议、一个肯定对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水平提出不同的阅读目标,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如对正在阅读的学生及时鼓励,提出思考问题,在班级会议上对阅读进步的学生公开表扬等。通过不同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情感。

3.树立榜样,言传身教[2]。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自身扩大阅读面,积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去,共同讨论交流,恰时恰当的指导学生,展现教师的独特魅力,树立典范,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二)注重培养阅读方法

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喜欢用固有方式阅读,甚至同一种方法阅读所有的文本。因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1.培养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默读等阅读方式适合不同的学生,历史、军事、古典小说、现代小说等被不同的学生喜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鼓励引导学生选则恰当适用的书,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充分阅读,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养成摘录的习惯。摘录是学生加强记忆、积累材料、培养语感等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将阅读过程中遇到有意思、有意义、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专门摘抄在一本本子上,教师定期查看,并在班级内互相传阅,开展交流会,将此活动成为班级固定活动,久而久之,习惯自然养成。

3.培养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语文学习离不开写作,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字词句,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仿写优秀文章段落,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写道了父亲越过铁道帮我买橘子的感人背影,可让学生就自己最亲近的长辈的外貌形象进行细节的特写等;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帮助学生挑选好书,指导阅读,要求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随时感悟写下来,做成读书笔记。这一过程是老师和学生的双向学习,学生的阅读要求迫切的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阅读素养,教师的指导点拨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4.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比口头教学具有更直观、醒目、生动的作用,能展现的信息面更广,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红楼梦》,语言文字极其含蓄细腻,又采用半白话文半文言文,初读者甚感拗口难懂,若在教学中恰当的插播影音视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更快更明白其中的奥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

摇曳的树枝、浩瀚的大海、人潮拥挤的街道,静默深处的小巷,这些生活中最普通的存在,在书中却能营造一个美妙而不同的世界,学生只有用自身敏锐的触觉去感受,去体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深刻领悟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大自然,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让学生注意观察社会生活的细节极其发展变化,把自身所闻所见所感受与书中世界联系起来,在书中世界找寻现实生活的痕迹,将阅读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3],在阅读与生活互生互进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阅读真正的主人。

书中含有无限智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自古名人多爱阅读,只有不停的阅读,不断的思考,人类文明才会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全民习惯语文
全民·爱·阅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