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2018-01-25 23:37何映敏刘颖敏罗国忠李翠霞
山西青年 2018年3期
关键词:两学一做长效机制两学

何映敏 刘颖敏 罗国忠 李翠霞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一、“两学一做”的研究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全国各省份的高校根据此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日常学生党建工作的关键问题——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相结合,将加深“两学一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学生党员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以及学生党员的持续性教育息息相关。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指的是在大学生党员学习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或党建工作教师与大学生党员双主体组成的教育结构内,教育目标、方法、内容、效果、评估反馈等要素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并形成合力实现大学生党员教育目的的一套带有规律性的模式所产生的优势且持久的效用。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做到三个保障:一是教育制度保障,需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教育管理基础;二是教育内容保障,需要创新教育管理内容,增强学生党支部活力;三是教育反馈保障,强化评估激励教育,健全奖惩机制。

纵观以往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过程,大致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过程平面化;二是大学生党员教育方式方法相对固化;三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缺乏延续性和创新性;四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缺乏反馈激励机制。针对此现状,从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入手,深入分析常规化教育与发展性教育的核心点,探寻党员教育长效机制构建要素,有利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开展调查研究,以某一学院学生党员为调查主体,调查样本约300人,累计开展支部主题教育十余场次、座谈研讨会十余场次、党史党性教育实践活动五场次。通过以上研究方法的运用,结合实地调查情况,对“两学一做”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开展调查研究。

三、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把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考虑,从教育发生的主体、教育构成的要素,探究长效机制的内容,最终形成一个明晰、有序、高效的整体运作机制体系。

(一)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

1.稳步开展常规化教育

(1)严格开展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要求,根据“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强考察,严把入口关,确保质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好班级、学生组织推优关;把好支部大会讨论关;把好发展党员公示关。实行“4+2”制度,4是指4次公示:团委在向党组织推优之前、各支部在确定积极分子前、在确定发展对象前、开始发展前均要进行公示;2是指2次谈话:党员在发展前均被安排与党委委员谈话、了解情况再上党委会;党员在转正前均被安排逐个谈话,了解党员的进步情况及存在的不足,对党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2)规范组织“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党支部将“三会一课”制度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不断提高支部和支部党员同志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和决定吸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选举支部委员会等。支部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就上级党委的决议安排相关工作;研究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制定紧密联系群众制度,推进支部长效性建设活动等。支部按时开展党课教育,创新党课学习形式。以集体学习、个别自学、集中研讨、微党课等方式针对各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开展。通过党课学习,不断加深对党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时刻检视自身,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生活会作为支部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进支部党员同志情谊,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又一支部活动载体,在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中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基于每半年一次的时间节点,与高校毕业生党员欢送会、毕业生党员经验交流会等相结合开展。

2.创新开展发展性教育

针对大学生党员角色的塑造、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信仰文化”教育、“文明修身”教育、“红色主题”教育、“学习竞赛”教育、“服务地方”教育、“党员示范”教育的开展作为创新性发展性教育的补充必不可少。加强党员党章党规的学习,采取理论学习、系列讲座的形式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由此开展“信仰文化”教育。加强党员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内化知行合一于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成为文明修身工程的主力军,由此开展“文明修身”教育。通过红歌比赛、党史知识竞赛、革命红色之旅等线上线下活动,提高党员党性修养,调动积极性,由此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提高学生党员专业学习和党性知识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学和帮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由此进行“学习竞赛”教育。带动学生党员根据高校所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增强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由此进行“服务地方”教育。发挥学生党员标杆旗帜在班级、群体、组织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树立精神旗帜,由此开展“党员示范”教育。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

1.角色塑造——发挥大学生党员教育主体的能动性

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同时,区别于党员群体中的教师党员,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社会阅历、人生经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具有不成熟、不稳定的特点。正因为处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年龄期的特点,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角度,体现出大学生作为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的主体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发挥大学生党员作为教育主体的能动性,鼓励其进行自我角色塑造,从党员培养教育、发展性素质的提升,工作能力的提高进行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2.目标管理——确保大学生党员教育过程的长效性

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以目标管理的手段开展支部建设,以立项建设、品牌建设的方式,促进支部延续性发展。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以学院集中教育与支部特色教育双线进行,目标管理的方式聚焦于统一的方向,以逻辑严密、类别明确、内容丰富、时间固定的形式,督促支部以高效率高品质的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例如以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等项目立项,持续推进党员教育长效性机制的构建。

3.方法创新——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保持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先进性,关系到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要以创新的方法维护其实际教育的过程。着眼系统论的观点,从整体出发,把握党员教育的主体、环境和资源,根据大学生党员思想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在适应——调节——再适应的过程中,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灵活地调动各个要素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需要与时俱进,融合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优势和传统宣传教育的模块进行,注入新时代的热点要闻,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进行正向引导和教育。

4.激励反馈——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的延伸性

激励作为大学生党员教育持续发挥效用的重要手段,促进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的拓展延伸发挥重要作用。激励的效用需要制度的保障,一整套完整且完善的制度安排和保障,能够激励党员永葆先进性。制度的保障涉及奖惩,如民主评议党员、党员综合测评、党支部书记述职考核、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等。以奖励与惩罚的方式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社会实践、奖助学金的评定挂钩,激励其提高组织认同感和自我认可度,调动其作为大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显著的教育成效。

“两学一做”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从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不足、内容以及机制的构建,致力于探讨如何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角色塑造、目标管理、方法创新、激励反馈机制等要素,从而提升大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丰富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活力,规范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活动,建设大学生党员教育激励体系。大学生党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持久性的教育工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更加深入地开展教育,深化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合理化、系统化、创新化的教育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1]祝小茗.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向[J].知行铜仁,2016.8.

[2]范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教育研究,2017.6.

[3]汤媛玲.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汉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4]黎鸿雁,翟广运,安涛.关于构建高效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5.

[5]黄媛,杨佳能.育人为本,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9.

[6]周福.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4.

[7]宋广益.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3.

[8]苏小丹.关于高校学生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7.

猜你喜欢
两学一做长效机制两学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写好“四字”文章 抓实“两学一做”
将“两学一做”深入日常
两学一做
两学一做
如何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