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振兴和田地区茧丝绸产业的对策建议

2018-01-25 01:00李亚辉
丝绸 2018年1期
关键词:和田地区蚕桑桑树

李亚辉,孔 真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a.组织人事部;b.信息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01)

新疆和田地区除和田市以外,其他7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是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当地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系统脆弱。如何尽快摆脱贫困,促进地区稳定和发展,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茧丝绸产业由于具有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绿色环保和文化内涵丰富等特性,是和田地区做好产业扶贫、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一个有效途径。

查阅相关茧丝绸文献资料,从新疆蚕桑历史、养殖、丝绸纺织技术和工艺、产业发展研究等方面来看,5世纪初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地区)蚕桑业已相当发达,蚕桑传入新疆不迟于4世纪,当地桑田收益明显高于种植谷物,官府经营丝、绵生产证据确凿,生产的蚕丝还作为商品进入丝绸之路[1]。近代新疆执政者大多倡导蚕桑业,它不仅对少数民族百姓生计有益,促进地方经济繁荣,还可缓解地方财税危机及人口就业的压力[2]。从新疆出土文物可以看到,西域与内地服饰文化的兼容并收。艾德莱斯绸是新疆维吾尔服饰的特点之一,古代新疆生产的艾德莱斯绸已远销南亚、中亚、中东、欧美及内地沿海,现代新疆设计师们也常用它设计出具有浓郁新疆韵味、时尚特色鲜明的现代服饰、装饰或陪衬[3]。

桑蚕种养是丝绸纺织工业的基础,鉴于其自身的生物与经济特性,向仲怀[4]院士一直坚持主张在国内以大力推广桑树种植和做好家蚕基因研究等基础性研究为重,厚实的基础是中国茧丝绸产业兴旺的保证,对于新疆他的观点是:传统蚕桑产业应转型升级,发展生态桑产业,走新丝绸之路。新疆蚕桑业作为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型产业契合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以建立与其他产业耦合共生关系为切入点,着力打造高效、多元化与多层次生态桑的生态产业链条,积极促进桑树生态产业与高效蚕桑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于新疆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延伸和丰富产业经济链条,使新疆蚕桑生态产业向着高效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此带动新疆脆弱生态区的生态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5]。自2003年开始,中国中西部蚕区蚕茧产量超过东部,此后蚕桑产业转移的进程开始加快,中国蚕桑生产的区域转移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同时要提高西部蚕区的蚕桑生产效率,也要适度稳定东部的优质茧生产基地[6]。

由于新疆茧丝绸产业建设已经中断10多年,目前,与恢复振兴和田地区茧丝绸产业直接相关的文章很少,其他涉及茧丝绸方面的论文多数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茧丝价格周期性变化,以及产业组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等研究,主要也都是针对全国范围或内地本区域特点,提出符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的对策和办法。对于如何从茧丝绸全产业角度研究和田地区茧丝绸产业统一协调发展、均衡利益分配,如何从区域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振兴和田地区茧丝绸产业等还是空白。

1 和田地区茧丝绸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自古以来新疆和田地区就有种桑养蚕的历史。和田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蚕桑丝绸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有“丝都”“绢都”之美称,和田各族人民有栽桑养蚕的传统,蚕丝、丝绸是和田地区传统的出口物资。早在《北史》中就有和田“土宜五谷桑麻”的记载,《魏书·西域记》中也有“于阗(和田)有桑麻”的内容。公元10世纪于阗国王李圣天曾带大批和田织作的“胡锦”“西锦”到中原进行商贸交易。元代,和田设有染织局,具体负责监管丝绸生产、调剂、解运、上贡等事宜,当地生产有“拈金香缎”[7],并输往内地。清朝统一新疆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垦事业的发展,和田绿洲面积不断扩展,栽桑养蚕也随之日趋兴盛。《新疆图志》[8]记载“清朝末期,和田地区织绸机户1 200余家,境内有桑树200万株,岁产夏夷绸3万余匹,柔韧似江浙棉绸,供本地百姓服用,无行销域外,其民之富庶,从可知已,此南疆一大利源也”。此外,当地妇女善于“绣纹篡织”,“每年出口英俄的蚕茧有27万斤,值银七万余两;丝8万斤,值银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两;绸1.5万多匹”[9]。桑蚕副产品桑皮纸也曾是贡品。1945年,和田地区的蚕茧产量达2 245 t。1946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和田的蚕桑生产一落千丈。1949年,蚕茧发种只有4 172盒,产量只有44.5 t。

新中国成立后,和田的茧丝绸事业发展迅速,到1956年,全地区发种数已达到92 871盒,产量达到1 117 t,为1949年的25倍。从1950年后期至今,由于政策和其他一些原因,和田地区的茧丝绸生产几起几落,特别是在“十年文革”中,大量的桑树枝被当作生活燃料,剩余桑树不足200万株,蚕桑事业遭到严重破坏。1979年,全地区只发种34 580盒,产量只有363.3 t。改革开放以后,和田的茧丝绸产业才有了新的生机。从1980年以来,平均每年栽桑250~300万株,并建有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丝绸生产企业——和田丝绸厂,产品有电力纺、羽纱等18个品种,1988年首次向原苏联出口产品,创汇额800万元。

至20世纪90年代,和田的桑树已达2 400多万株。和田地处边远,运输成本高,以经济效益计算,适宜发展“名优特、小轻贵”产品。而发展茧丝绸产业正符合和田的实际,当时和田地区提出在经济上要抓好蚕丝、棉花、瓜果和畜产品加工这四个方面,尤其要保持和进一步发挥和田的蚕桑丝绸生产优势,并制定了《和田地区蚕桑生产的总体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到2000年,和田地区的桑树发展到5 000万株。但是,在2002年,桑树又被大面积砍伐,2003年后南疆较大规模的四家国有丝绸厂相继倒闭。和田地区的茧丝绸事业再一次受到限制,新疆蚕桑产量由全国前十名变为零,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条块分割管理,利益侵占挤轧,分配不匀,影响上游农户生产积极性;技术培训支持落后,产业化水平低,技术含量低,营利空间小,抗风险能力弱;缺少市场经济思维,对国际茧丝绸商品价格规律了解不深入,改革初期由于宏观管理失控、价格保护机制的不完善,茧丝价格波动剧烈。同时以棉花为代表的一些经济作物价格一直处于上升阶段,棉花的栽种与管理较蚕桑种养简单,对比之下,地方改弦更张,农户砍桑种棉或其他经济作物,影响茧丝绸产业的发展。

2 和田地区种桑养蚕发展茧丝绸产业的理由

2.1 经济方面

2.1.1 符合国家茧丝绸产业发展规划

首先,茧丝绸产业是中国在世界贸易领域内唯一具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产业,它在中国外贸、纺织及创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为扶持茧丝绸产业的健康发展,从1996年就建立有国家厂丝储备及拍卖制度,用于稳定国内厂丝价格,平衡供求关系,保护国内茧丝绸产业。其次,经过长期的发展,近年来,中国东部蚕区受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劳动力老化等因素影响,出现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后继乏力,产业规模急剧萎缩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2006年商务部启动“东桑西移”战略计划并将茧丝绸产业纳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对中西部地区承接和发展蚕桑产业的项目,在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前提下,每年对桑树种植、蚕茧的饲养和收购,以及缫丝、出口等几个方面,通过建设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给予生产支持。上述二项政策,对中国茧丝绸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中国在遇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丝绸出口额出现明显下降的不力形势时,国内茧丝绸生产企业大多能够平稳度过难关。

2.1.2 占据国内外市场有利形势

当前世界丝绸商品市场处于缓慢恢复阶段,2014年中国蚕茧产量已恢复到65.1万t。国际市场上蚕茧价格已达到6欧元/kg以上,与国内鲜茧平均36元/kg的价格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图1)[10]。

图1 2000—2014年全国蚕茧收购均价情况Fig.1 The average purchasing price of cocoons in China in 2010-2014

预测丝绸在内的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规模仍将继续增长,发达经济体仍是丝绸商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以中亚、南亚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购买力不断提升。自治区相关部门曾对新疆周边纺织需求市场进行调查,未来10年,中亚、俄罗斯和欧洲纺织服装市场容量将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据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借助“一带一路”政策效应,2014年仅中国对巴基斯坦真丝绸商品销售增长就超过30%(图2)[10]。近期国际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走低,有利于扩大国际丝绸消费需求。从国内看,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中高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以蚕丝被为代表的国内需求不断扩大。当前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已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11],纺织品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持续加快,丝绸消费市场前景继续看好[12]。新疆积极承接茧丝绸产业的重建,占据着国家产业支持保护政策和国际国内市场双重有利因素。

图2 2010—2014年真丝绸商品对主销市场出口金额情况Fig.2 Export amount of the real silk goods tomajormarkets in 2010-2014

2.1.2.1 国际市场

新疆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与核心,蚕丝自古以来就是新疆对外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以原苏联为代表的中亚独联体国家、南亚和中东等国家曾经一直就是新疆丝绸产品主要销售市场。上述国家夏季气候炎热,当地居民特别是妇女都有丝绸服饰偏好,丝绸需求长期存在。据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1840)新疆制造销往俄国的丝织品价值就有4.2万卢布,到光绪二年(1876)对俄出口生丝5.48万卢布,按当时生丝价格计算,折合10.3 t,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对俄丝织品出口达到102.8万卢布。1935年新疆对原苏联、印度输出生丝111.9 t,1942年达到196 t。新中国成立后,新疆茧丝绸产业在经历波动起伏的过程中,丝绸产品也一直出口到上述国家的市场,产量和创汇能力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地位。原苏联市场生丝容量大,1990年以前每年需从中国进口1 000 t左右,价格比其他市场价略高,对生丝的质量要求比欧美日本等主要市场低,且运输距离短,运输过程中质量损伤少,成本低。1977年以来新疆对原苏联直接出口厂丝,每年50 t左右,1988年对原苏联出口丝绸22万m。

后来由于新疆改变政策,放弃种桑养蚕,无上游产品供应的丝绸企业全部倒闭,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土耳其等中亚、中东国家开始积极发展自己的茧丝绸产业。其中2011—2015年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仅从陕西安康2个蚕种厂就进口54万张蚕种,进口1千万株桑苗。四川西昌蚕种厂连续十年将蚕种销往塔吉克斯坦,并经塔吉克斯坦转口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2009—2010年间,广西也多次将蚕种、桑种和养殖技术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援助。现在广西、四川和陕西等地的蚕桑资源更是借助于“一带一路”交通建设的便捷,经新疆源源不断地输入中亚、南亚和中东市场。乌兹别克斯坦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丝生产国,但据江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观察,其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目前仍然不及中国,还很落后。同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巴勒斯坦等国家也将茧丝绸产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来建设,并积极寻求中国方面的支持。新疆在拥有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技术等诸多优势的情况下,应重新恢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丝绸出口供应。

2.1.2.2 国内市场

丝绸具有独特的光泽、弹性、韧性、保暖、保湿等特性,丝绸成衣冬暖夏凉,穿着舒适、绿色、环保。新疆自身一直存在着独特的以艾德莱斯为代表的民族特色丝绸需求市场。自从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丝绸为新疆少数民族群众传统服装的主要面料,一直是新疆尤其是南疆各族群众喜爱的纺织品,在中亚几个国家特别是在乌兹别克斯坦也相当流行。新疆曾经是全国最大的丝绸消费省区,1980年全区丝绸消费量为1万m,是当时全国历史最高人均消费量(1977年)的2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内丝绸消费量会不断增长。依据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新疆仅少数民族人口就达到1 463万,按妇女制作一条裙子需要丝绸3~4m,如果丝绸销量5 000万m,需要蚕茧2万t。可目前自治区已没有蚕茧生产,干茧、生丝完全依靠从内地购买,价格高,化学合成仿丝纤维与真丝纤维鱼龙混杂,质量不能完全保证,产品也仅能部分满足区内市场需求。

2.1.3 充实完善新疆纺织工业体系

新疆棉、毛、麻产量在全国占据绝对优势,化纤产品的生产也能满足自身需求,供给侧补上茧丝绸这一块短板,开发丝棉、丝麻、丝毛、真丝与化纤等的混纺产品,可以丰富新疆纺织资源结构。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关于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的意见》,2017年新疆要完成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720亿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茧丝绸产业完全应该在其中做出相应的经济贡献。新疆已在喀什、阿克苏、库尔勒等多个地区建设有纺织服装产业工业园,并将其中对环境产生较大污染的印染工艺环节统一进行了科学规划建设,提升节能减排新技术,解决了地区环保问题,这也为和田地区丝绸后加工整理提供了有效基础保障。

2.2 扶贫脱困方面

2.2.1 促进和田地区富余劳动力就业

茧丝绸产业是单位面积农业耕地创业人数和产值最多的,蚕桑生产主要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强度低,对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当地就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地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新疆劳动力充足,和田地区农业人口178万,富余劳动力56万,其中妇女占50%。受到年龄及家庭等条件限制,部分农民没法外出务工,发展茧丝绸产业可以解决新疆特别是南疆富余劳动力就业,2016年间自治区政府为落实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保证南疆学龄前儿童入学率,已使南疆适龄儿童全部进入了幼儿园学习,这也让更多南疆妇女有了空余时间,种桑养蚕可以就地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减少劳动力外出打工,在本地就业是带动和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选项。

2.2.2 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是南宋诗人翁卷的七言绝句《乡村四月》里的诗句,它说明种桑养蚕不争农时,每年春蚕养殖时间在4、5月份,最长大约40天就可完成蚕茧出售,收入恰好可用作购买大田作物种子和化肥。种桑养蚕占用耕地少,和田地区农户以前就有利用庭院、农毛渠及耕地周边种植桑树的经验,这种模式不与粮食争地、水和肥,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现在仍然是值得推广的桑树种植有效经验。广西、四川等地的许多贫困地区就是因种桑养蚕而脱贫致富,进而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与小麦、棉花等大田作物比,蚕桑亩产值是其2~3倍,属于典型的高效农业;与大棚蔬菜、瓜果相比,5年平均经济效益基本持平,但相较蚕桑养植投入少、市场大、风险小。新疆药桑葚市场价格在30元/kg,亩产能达到2.4万元,增收效益更是明显。

南疆地区畜牧业中的牛羊饲养一直存在饲草与粮食作物争地等瓶颈制约,林果业中的红枣、石榴种植发展由于面积的不断扩大,总体收入虽然增长,但零售价格已较过去呈现下降趋势。和田地区发展茧丝绸产业,通过差异化区别经营模式,可以形成新的利益增长点。

2.3 生态方面

2.3.1 种桑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桑树有发达的根系,抗风力强,具有耐寒、耐旱、耐渍、耐盐碱、耐贫瘠的适应能力和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生态治理能力,桑树还对不良环境敏感,这一特性可以作为环境监测指示标志。它还是很好的经济林木,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治理荒漠化和防止水土流失、保障丝绸之路沿线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中桑树种植可以起到示范作用。

南疆已经在很多地区通过城市行道桑树绿化、农田毛渠桑种植、沙漠公路桑树林带建设,种植了约160万亩(1.6亿株)桑树,收到良好的防风固沙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它已成为改善当前地区紧迫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

新疆的土壤盐渍化总面积已经达到11万km2,约占全国盐碱土地面积的1/3,荒漠化面积达到107.16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2/5。和田地区总面积25万km2,其中荒漠、戈壁面积占63%,其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据测算,在实施和田地区防沙治沙生态绿色建设中,如果在荒漠、沙漠边缘、防风林带、闲置地等种植20万亩生态桑,发展和田茧丝绸产业达到10亿以上规模,可解决10万人就业。

2.3.2 茧丝绸产业绿色环保、高效利用

桑树具有易栽培、生长快、耐伐、生物产量高和蛋白产出高的特点。桑树亩产鲜叶3 000 kg,产植物蛋白142.5 kg,是大豆的三倍,草本化种植,一年可采收4~5次,亩产达4 000 kg,其耐砍伐和生物产量高、适口性好、易消化的特性,不仅可以解决南疆饲料短缺的问题,提高畜禽肉质,还对新疆畜牧养殖提供有利的支持。干桑叶亩产粗蛋白200~300 kg,比其他牧草高,氨基酸、矿物质种类丰富,粗脂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苜蓿饲料相仿。在动物饲料中加入桑叶,可补充氨基酸平衡,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保健作用明显。新疆舍饲圈养畜牧数量不断增加,而牧区目前85%的天然草地处于退化之中,其中严重退化面积达到30%以上,南疆冬季漫长,牛羊主要依靠干草,作为调剂的青储牧草种植,要占用大量农田耕地,与粮食生产冲突,优质牧草缺口不断扩大。桑树种植不占耕地,可以作为精饲料用于牧业养殖,其生态、经济效益兼具。在遇到自然灾害时,桑葚曾是南疆百姓的口粮,种桑养地、养畜、养蚕、养人。冬桑叶有降糖降血脂的作用,是中医本草;新疆特有的药桑是维吾尔药用植物,常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和喉咙肿痛;新疆桑皮纸由于完全手工及绿色制造过程,现在是国内特色民间产品(主要是食品)的包装首选材料。

2.4 生产技术方面

新疆完全掌握现代茧丝绸生产技术,可以独立完成茧丝绸产业链全部生产。新疆蚕桑研究在种质资源、蚕桑育种、饲养栽培、多元化利用及生态保护方面完全掌握实际生产应用技术。过去已经初步形成有蚕桑科研、生产、制绸一条龙产业模式,关键技术没有丢失。新疆和田蚕业研究所还在积极研究人工种植桑树在沙漠、荒漠及盐碱地治理的作用,种植桑树已获得成功,丰富了适应新疆环境的桑树品种资源库。多年的建设发展使中国具有完善的茧丝绸生产科技体系,背靠内地,特别是有内地援疆的政策支持,依靠现有能力附加科技进步、高效成果推广等手段,和田地区完全可以恢复生产。

2015年和田地区恢复性养蚕,每张蚕种单产平均为40 kg,最高达到43 kg。按照30元/kg的收购价格计算,一个养蚕周期(10~15 d)2个人养3张蚕种,收入可达到3 600元左右。现代养蚕技术结合和田地区的气候特点,一年可完成10个周期的养蚕生产,农民增收效益十分明显。虽然对比日本蚕农户均单产0.35 t的产能还有一些差距,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能够将单产提高到国际水平,经济效益还会更好。

3 对策、措施与建议

3.1 整合建立全产业链管理体制

茧丝绸产业是一个涉及种桑养蚕、缫丝织绸、印染加工、销售出口等多环节、资源可循环利用的长而丰富的产业链,涉及第一、二、三产业,覆盖农、工、商多个环节。从新疆政府管理角度来看,桑树种植属于林业部门,养蚕属于农业部门,蚕茧收购、缫丝和销售属于经信委和商务部门,相关标准审批保护属于质量监督部门,其他还涉及金融、科研教育、发展和改革、防疫等多个部门。

因此,在自治区层面,从全产业链健康发展的角度,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13],机构上由自治区政府牵头建立新疆茧丝绸的恢复振兴工作协调领导机制,从产业未来全面发展的角度,制定出和田茧丝绸业恢复发展规划,注重融合发展,多层面谋划产业战略。第二,要争取财政资金,扶持建立新疆蚕桑丝绸集团,树立利益主体,依托现代企业治理手段,协调产业链中蚕农、技术推广和植保部门、纺织及贸易营销企业之间利益分配,解决新疆茧丝绸发展管理体制困境。

3.2 保证投入、精细管理、稳步推进

从目前现实状况出发,项目建设不要贪大求快,要抓好桑树种植的基础建设,将桑树作为公共产品在和田地区大力推广恢复种植,庭院、农田防风林带、农毛渠边及集中成片种植等多种方法并用。蚕桑初级产品的稳定供应是整个茧丝绸行业正常运行的保证,恢复过程中首先要培育扶持桑蚕种养重点大户,项目资金向大户倾斜,一边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三新”工程、扶贫开发、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资金;一边要充分运用信贷、投(融)资和援疆等手段,建立投资公司、产业基金组织等多元投资主体,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同时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开发政策性桑蚕保险,给予生产兜底保护蚕农积极性,形成良性发展基础。由重点大户发展蚕桑家庭农场,逐步鼓励建设专业合作社和支援服务组织等新型蚕桑经营主体,最后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省力、多元化投资的现代产业体系。在茧丝绸生产尚未有较大发展前,要搞好综合平衡,精细管理,以茧定产、以产定销,防止织绸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能力。

3.3 招商引资,建立丝绸产业工业园

和田地区要利用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战略发展有利时机,最大限度享用国家政策红利,开发建设丝绸工业园,集中解决污染问题。突出自身区位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形成集聚效应。面向东部丝绸加工技术高端企业和科研院所,吸引东部地区的资金,引进先进的缫丝技术和设备,提高蚕丝类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长度。吸引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丝绸制品生产企业来新疆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区域辐射带动效应,扶持引导中小型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以特色构建各自的竞争优势,避免落后产能和重污染企业的重复建设。

3.4 深入挖掘民族特色丝绸产品

新疆不仅有艾德莱斯,还有“玛什鲁普”“雅卡鲁普”“夏夷绸”“烫缎烫绸”(浆织砸花百合散姆),也就是拜卡萨甫[14]、真丝挂(地)毯等许多地方特色丝织品有待深入研究。蚕茧也是维吾尔医药中治疗冠心病的配方之一,南疆维医药企业制造的口服液在当地还是有一定的市场,有待向全国推广。最新医学科技研发中,人们利用蚕丝培养修复人体神经损伤,还可以借鉴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区的粟特锦等许多域外资源传承,通过引进和吸收,培育丝绸新产品,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地区特色企业和品牌体系。

建设和田地区蚕桑茧丝绸文化展示中心,作为“丝绸与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弘扬中国传统丝绸文化,加强丝绸文化国际推广和传承,提升大众注重自然生态、科技文化、人文经济协调发展的文化内涵修养。挖掘新疆各民族丝绸文化内涵,以适应地区气候环境,贴近当地文化习俗,突出民族特色的产品,促进民族手工业复兴,传承和创新丝绸文化。

鼓励发展蚕桑休闲文化产业,充分利用蚕桑养植众多资源和丰富的民族茧丝绸特色,为家庭农场及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可能。积极与民族手工业、文化及旅游等产业相互结合,建设环境负载率要求低、可持续能力强的观光旅游项目。这些都十分符合南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可以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多选项。

3.5 培养蚕桑茧丝绸职业人才

当前应充分利用新疆中、高等职业教育联动发展的时机,依托内地高校专业实力,借鉴其茧丝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新疆丝绸销售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依照产业岗位,从种桑养蚕到缫丝织绸及应用全产业链各环节,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培养地方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利用新疆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开发茧丝绸新产品,从人才角度促进全疆茧丝绸产业的发展进步。以蚕桑技术、纺织工程及服装设计专业开展职业教育,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绿色”职业教育理念,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灌输精细管理理念,提升农业从业者的受教育水平,有利于加大扶持、鼓励有文化、有见识的年轻人加入农业生产行列,成为新型职业农民[15],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4 结 语

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和枢纽,作为边远的少数民族连片贫困地区,和田重振茧丝绸产业不仅有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还有国际国内巨大、便利的市场需求,更是符合中国“创新、绿色、协调”的发展理念。它还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西域边疆与中华文化血脉联系的巩固,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有益实践。

充分利用其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应,可以促进新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逐步改善,确保和田地区与中国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起在2020年前全面摆脱贫困,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1]武敏.从出土文物看唐代以前新疆纺织业的发展[J].西域研究,1996(2):5-14.WU Ming.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Xinjiang before the Tang dynasty reflected from the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J].TheWestern Regions Studies,1996(2):5-14.

[2]徐磊.近代以来南疆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探索:从蚕桑业历史发展谈起[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2):43-47.XU Lei.Exploring the ethnic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outh Xinjiang in modern times:by referring to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ericulture industry[J].Journa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5,34(2):43-47.

[3]徐红,佟泽毅,张瑜.艾德莱斯绸的纹饰图案[J].丝绸,2017,54(5):69-74.XU Hong, TONG Zeyi, ZHANG Yu.Decoration patterns of Aidelaisilk[J].Journal of Silk,2017,54(5):69-74.

[4]向仲怀.立桑为业拓展提升[J].蚕业科学,2015,41(1):1.XIANG Zhonghuai.Expand promote the mulberry industry[J].Science of Sericulture,2015,41(1):1.

[5]左少纯,吴丽莉,施阳阳.关于新疆桑蚕产业的转型与创新发展的思考[C]//“一带一路”战略与蚕丝行业发展研讨会,2015.ZUO Shaochun, WU Lili, SHIYangyang.Thinking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silkworm industry in Xinjiang[C]//“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ic and Silk Industry Development Seminar,2015.

[6]李建琴,顾国达,封槐松.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变化:基于1991—2010年的数据分析[J].中国蚕业,2011(3):28-41.LIJianqin, GU Guoda, FEN Huaisong.Regional changes of silkworm production in China:based on data analysis from 1991 to 2010[J].China Sericulture,2011(3):28-41.

[7]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680-707.ZENGWenwu.The History of China Operating the Western Regions[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1936:680-707.

[8]新疆图志·物候志一(卷52)[EB/OL].[2017-05-30].http://www.guoxuedashi.com.Records of Xinjiang Governing·Phenological volunteers A(part 52) [EB/OL]. [2017-05-30]. http://www.guoxuedashi.com.

[9]马啸.左宗棠与近代西北桑蚕业[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3(4):84-87.MA Xiao.Zuo Zongtang and the sericulture of northwest China in modern times[J].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2003(4):84-87.

[10]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网站[EB/OL].[2017-05-30].http://jscscyxs.mofcom.gov.cn/jsc/jsc/index.html.National Cocoon and Silk Coordination Office.Ministry of commer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epartment of market operation and consumptlon promotion[EB/OL].[2017-05-30].http://jscscyxs.mofcom.gov.cn/jsc/jsc/index.htm l.

[11]杨永元.2015年全国茧丝绸行业产销形势分析会议报告[EB/OL].(2015-05-06)[2017-05-30].http://www.esilk.net/web/view.aspx?AID=122170.YANG Yongyuan.Conference report about supply-demand situation analysis of China's cocoon silk industry[EB/OL].(2015-05-06)[2017-05-30].http://www.esilk.net/web/view.aspx?AID=122170.

[12]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EB/OL].(2016-12-09)[2017-05-30].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d/201612/20161202121913.shtml.National Cocoon and Silk Coordination Office.Ministry of commer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EB/OL].(2016-12-09)[2017-05-30].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d/201612/20161202121913.shtm l.

[13]嘉兴市发改委.蚕桑价格对嘉兴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EB/OL].(2009-12-09)[2017-05-30].http://www.jxdrc.gov.cn/fgzw/zhxx/cydt2/.Jiaxing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The effect of silkworm mulberry price on jiaxing industry and its countermeasures[EB/OL].(2009-12-09)[2017-05-30].http://www.jxdrc.gov.cn/fgzw/zhxx/cydt2/.

[14]李安宁.“艾特莱斯”与“百合散姆”研究[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3):22-27.LIAnning.The researches on Atlays and Behesam[J].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2004(3):22-27.

[15]钱龙,洪名勇.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效率变化:基于 CFPS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6(12):2-16.QIAN Long,HONG Mingyong.Off-farm employment and transfer and chang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FPS[J].Chinese Rural Economy,2016(12):2-16.

猜你喜欢
和田地区蚕桑桑树
马桑树儿搭灯台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新疆和田地区察合台文契约文书探析
奶奶家的桑树
哭泣的桑树观海之鱼
新疆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