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的价值诉求

2018-01-25 11:26官瑞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0期
关键词:生活世界儿童

【摘要】“教育回归生活”是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目前课程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如何实现课程与生活的融合是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因此正确解读生活世界,理解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儿童园课程回归生活,从而促进儿童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儿童 生活世界 儿童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0-0014-02

杜威曾经指出: “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由于对教育回归生活的理解认识不同,在真实的实践中,教育回归生活的实施目标、内容和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正确解读生活世界,深刻把握儿童发展的内在本质,使我们面对课程改革和实施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回归生活的内在意蕴

西方哲学家胡塞尔认为,教育开始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结合,但是人类在建构科学世界的过程中逐渐遗忘了生活世界。在教育中,人沦为科学与技术的奴役,并被按照加工工厂的产品一样,按照外在的逻辑对之加以塑造与规训,形成了以培养人为目的、却没有人的教育。因此他发出了“回到事情本身”的呐喊并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在杜威的思想中,教育即生活是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而是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体现儿童生命成长和发展的价值。在杜威看来,教育不是把外来的东西强加给儿童,而是要使其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生长,因此儿童的教育,是为其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其天赋和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教育本身就是儿童的生活,除此以外教育没有其它目的,因此课程回归生活,意味着课程首先以儿童本身为基础,关注儿童的兴趣与需求,并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的,课程的价值取向将实现从“知识”与“人”本身的根本位移。教育本身就是儿童的生活,儿童在教育中直接感知生活,并体验人生美好。

二、儿童园课程回归生活的误区

1.关注回归生活的形式,忽视儿童的主体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讲,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回归人本身,人是教育关注的重点,教育回归生活,就是关注儿童的个体的发展。目前人们虽然课程回归生活的理念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认同,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却往往忽略了课程与生活的内在关系,只是达到了课程回归生活的形式,并没有实现课程回归生活的本质。儿童依然遵从着整齐划一的教学形式,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各种活动的操作,在此过程中,儿童懂得需求和兴趣并没有完全得到关注和教师的响应,儿童依然生活在成人所创造的世界中,无法真正回到自己的生活世界。

2.将回歸生活的教育等同于日常生活的教育

在目前的儿童园课程实施中,经常存在两种倾向,第一种是因为功利性需求,忽视了儿童成长的需求和兴趣,以远离儿童现实生活的方式,把逻辑严密的知识授予儿童。第二种就是完全着眼于日常生活,将课程理解为对生活的简单复制,却忘记对生活加以整合,忽视了儿童对生活的体验、认知、感悟,忽视了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要把儿童培养成为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在第二种形式下,儿童只是感知了生活,但是他们无法将自己的感知加以提升,升华为更深层次的经验。

三 课程回归生活的诉求

1.儿童的发展是课程关注的重点

所谓回归生活的课程,既不是让儿童回到日常生活简单的感知,也不是将儿童园等同于微型的社会,而是要求我们将儿童自身的成长和需求作为教育追求的本质,让儿童在教育中诗意的栖息。在回归生活的课程中,儿童拥有彰显自己生命主体环境,他们的兴趣、爱好、潜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生命的张力和灵性得到发展。所以回归生活的儿童园课程,并不是将日常生活的事件堆积在其中,而是在不断要求教师从儿童自身入手,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此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

2.儿童的“经验”是儿童园课程开发的起点

当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探索、发现及尝试新的经验,从而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体悟着当下的生活,也不断获得新的有益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最终获得了更加完整的经验。因此,儿童园的课程应选择儿童的生活作为教育起点和内容,更应通过整合儿童的生活环境,让儿童从生活中进行学习。

3.儿童与教师的角色关系是课程回归生活的保证

1840年,福禄贝尔将自己所创建的机构命名为“儿童园”时就强调,“按照儿童的本性去理解和正确对待他们,让他们自由地和全面地运用他们的能力,而不能违反他们的本性把成人的形式和使命强加于他们”,因此当课程回归生活,儿童的主体性将得到极大的发挥,他们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的探索者,教师是他们的引导者。儿童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表达和探索,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需求得到关注,心声得到倾听,在教育中实现经验的拓展与生长。

作者简介:

官瑞娜(1981-),女,陕西武功人,咸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与学前家庭教育。

猜你喜欢
生活世界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