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习作校本课程资源的思考与实践

2018-01-25 11:26赵银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0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思考实践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新课程标准也为教科书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平台。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教科书的执行者,编写适合习作学情的校本课程,是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然而,纵观目前作文教材的发展,我们发现有关探究式习作校本课程的教材编写缓慢,有的甚至几乎一片空白,还没有哪一种习作校本课程被教师广泛接受并能取得良好的校果。因此,开发探究式习作校本课程资源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习作校本课程 课程资源 思考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0-0090-02

一、小学语文探究式习作校本课程的现状分析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即做人”。写作是学生思想感情外在的语言表露,是传达内心世界的最佳形式。然而,综观现在的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大都缺乏人文价值。由于教学时间的约束,许多学校的习作课程,大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虽然教师们在习作教学中也作了很多的努力,有的可能将写作方法像数学表达公式一样传授给学生,有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好文”、“范文”……各出奇招,但这样僵硬的训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情感体验,无形之中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缺少独自思考深刻文化内涵的能力。理想中的习作课程应当是在与学校、教师、学生的现实中的交流、沟通和协商中得以发展,并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目前小学生的习作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相对于教材规定的八篇大作文之外的习作,还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小学习作课深感困惑,他们对当前小学生习作校本课程的定位把握不准,要求偏高,脱离学生的实际。因此,如果能开发出一套具有实用性和实效性的习作校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二、探究式习作校本课程的特点

当前,我国将“校本课程”纳入了中小学课程体系,并大力在各中小学试验和推广。我国的习作校本课程资源也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我校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国家习作校本课程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3—6年级为研究对象,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资源,开发出符合小学生个性的习作校本课程资源。

本课题组研究的探究式习作校本课程以“探究”为方法,以构建出一套与教材紧密结合的习作校本课程为最终目标。我们将习作方法中的“观察”、“想象”、“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六大类进行梳理研究,探讨总结出一套适合小学生习作的教材教法,为教师习作教学指明方向,努力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例如,在每类习作方法中,我们都有设计探究学习任务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探究,发现习作方法;设计快乐阅读和探究习作环节,让学生将探究过程中发现的习作方法加以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设计评价卡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得到收获。

三、探究式习作校本课程的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合理开发探究式习作校本课程,逐步构建一套与教材紧密结合,适合小学3-6年级学生习作的拓展性训练课程,使其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同时逐步完善教师指导方法,使习作校本课程得以推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重新定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促进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上的更新,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使教师的作文指导水平得到提高,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习作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努力提高小学生习作教学质量,使其创作能力也得到全面发挥。

四、开发探究式习作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方法

在小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很重要的。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习作的指导与讲评比较笼统,老师无非就是读一读学生的范文,强调学生要多读书,平时要多写小练笔作文,但至于如何读、如何看、如何写小练笔,没有一个既合理又科学的计划和步骤,忽视了学生在的习作中的主导地位,习作教学仅仅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实用意义。因此,在进行探究式习作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一)展开深入具体的探究。大多数课堂上的习作教学大多数仍以“导入课题——选定素材——讲解交流——拟定草稿

——修改成文”的传统模式,以教条式的教学方法应对新时期的习作课堂。另一方面体现为,习作指导方法比较程式化。比如,遇到写人的文章学生就得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遇到写事的文章必须要有环境的衬托和渲染。因此在进行探究式习作校本课程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习作方法分为六大类,对每一类的习作教材进行探讨研究,设计出适合每一类的教材教法,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习作是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小学的所有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从习作方面来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对于提高孩子们习作有很大的作用。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设想的思维。这种思维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从不同方向、不同途径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点一滴地培养发散性思维,才能让孩子们在写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探究式习作校本课程中,教师们更要有意识的给予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领略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们挥毫泼墨的豪迈情感,身临其境才能得其真谛。小学语文四下的园地中有一图,背景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后,一个孩子失去了亲人而独自一人坐在断壁残垣中嚎啕大哭的景象。在指导习作时以问题为导语引出作文主题,如“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的命运如何?”通过提问的形式讓学生学会质疑,再展开丰富想象,这样创新的写作方法可以使学生脑洞大开,比起以往的作文题材更加新颖。

(三)多读书、勤读书是提高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平时要注意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每个班级设立读书角,每月设立读书日,定期举办阅读大赛,给予奖励,引导学生爱上读书,自觉自愿的学习和理解。

(四)家校合作。鼓励家长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阅读,营造适合阅读的环境,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校一段时间会开展亲子阅读交流会,鼓励表现优秀的家长与孩子,激发其阅读积极性。在习作道路上,如果家长以身作则,日积月累,孩子们也会耳濡目染,比被动的听取说教更加有效。

(五)习作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只是习作教学的一种方式,比较有局限性。现在的习作教学可以把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进行开放式的习作教学,建立多种渠道。例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积极参加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提高写作水平。

五、总结

小学生习作教学任重而道远,尽管探究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局限,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本人结合我校习作教学实践经验,就探究式习作校本课程资源做出研究和分析。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希望通过此文引起教师们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庞科军.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开展习作的思考和实践[J].教育科研论坛,2009(05):15.

[2]吴英平,严隽圻,吴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库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03):45-46.

[3]王伟锋.中小学云校本课程资源库建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02):237-238.

作者简介:

赵银燕(1985.8.6-),女,福建福州人,汉族,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习作。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思考实践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