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政企合作的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2018-01-25 11:26冼智锦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0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

冼智锦

【摘要】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许多地方高校普遍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在此背景下,为了输送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和专业化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分析现阶段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现状,从实际出发尝试提出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模式,培养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的方法,以提高其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和积累丰富经验,从而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校政企 应用型高校 青年教师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0-0192-02

近年,我国高等学校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体系上暴露出仍不够完善的问题。应用型高校是以科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为导向,更加侧重技术与应用,依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才能够很好地适应这一现状。但目前许多应用型高校多为地方高校新转型而来,普遍缺乏上级部门的经费支持,且大部分办学基础薄弱、区域影响力不高,地方政府的投入有限。另外,还受学校精力与能力制约,青年教师无法及时对接企业、行业和社会需求,应对行业发展趋势变化,易导致教学与实际生产脱节。诸多因素直接影响着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和其教师队伍的成长。而大多数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他们年轻、有活力、积极上进,是教师队伍中育人的关键力量。拥有一支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推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有力保障。笔者建议基于“政校企”多方合作的模式,共同搭建校内、外的“师资培训基地”,修改并完善有助于教师发展的相关制度,以各种渠道提高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

一、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是指人类创造性地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而高校的四项基本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应体现在这四个过程中使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各种出现的问题,并创造性、高效率地开展工作的能力。

二、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存在以下现状

1.青年教师普遍对自身的创新能力情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且迫切想要快速提高。在平常工作中体现出教学与科研水平的不足,他们对自身的各方面的创新能力提升需求较为强烈。

2.现阶段教师队伍培养体系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部分高校创新能力师资培训效果不理想,教师们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许多培训仅限于学习,缺乏应用实践。学校组织的许多培训活动流于形式,对于提高创新能力的帮助作用不大。

3.相关制度不完善。目前许多高校的绩效评价、评职称和人事管理等政策过分量化,使得教师们迫于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职称任务限制,使得其创新积极性不高,从而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4.因为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是以应用为主,培养的人才应与企业、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这也要求了应用型高校的教师须具备哪些素质。由于诸多因素影响,许多校企合作仅流于表面形式,合作下的实践难以真正开展。此外,教师的科研结合社会服务程度有待提高,青年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很少,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其科研未能准确对接企业、社会真实需求,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5.一些应用型高校对发展青年教师队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养培训机制不够健全,教师发展和培训还停留在以往的形式中,培训内容缺乏创新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普遍比较缺少创新团队、创新导师和实践进修平台等。

6.许多高校教师申請科研项目时只关注由政府指定的科研单位代表立项的纵向课题,较少或不愿意承担企业的横向课题。因此,许多的研究成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应用价值。

三、基于校政企合作模式培养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

1.“学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深入合作,构建围绕“三位一体”的合作体系。由地方政府制定支持政策,有了政策保障,行政部门、行业优秀企业与高校三方进行合作,在校内、外建设教师实践基地、实训平台和培养发展中心。青年教师在校内基地可以提高教学理论技能,在校外基地进行实践锻炼,通过系列培训使教师们既有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立联盟式的合作,与社会各界常态化合作并深入完善,由行政部门专家、高校教师和企业高技能人才等构成“双向互聘、岗位调换”等交叉培养的新模式。突出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学校应完善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制度和政策。对来自企业的“双师型”教师实行“双评价、双聘任”的制度。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在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设计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鼓励青年教师结合自身专业与兴趣参与社会服务,或对接企业、行业。着力优化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奖惩机制,提高勇于创新、创造的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收入。用健全的制度体系留住人才,为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3.完善与提升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制定教师能力标准、培养方案与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使教师培养有规可循。着重培养教师的专业性和行业性,培训过程中不仅要强化青年教师的创新理论水平还要提高创新实践技能。经调查,青年教师对以往常见的集中学习的形式认可度一般,这类培训对提升创新能力提升效果不高。因此,在开展优秀的学术论坛和知名专家报告等集中培训形式的同时,或增加一些与同行交流研讨、现场观摩和以团队协作进行教学科研实践的创新培训形式,以提高培训学习积极性。另外,推荐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合适的企业、行业中锻炼,或参与更多的社会服务,能更好地对接需求,提高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将这样的培训体系纳入教师从入职前至职后进修的全过程中,并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的引导开展创新能力训练。在形成传统教学定式之前,实行多元化和立体化的培养。

4.应用型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深入合作,搭建提升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产学研平台,为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提供良好条件。提倡青年教师与优秀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鼓励申报企业横向课题,或直接参与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为企业解决真实问题。还要扶植和鼓励青年教师研究具有原创性的课题,遏制科研陋习,杜绝学术作假,避免研究出无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同时,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校企双方产学研合作,给予合作双方政策上优惠和保障。

总体分析,当前形势下应用型高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对学校的办学基础、师资状况和教学水平都将有更高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适应企业用人需求和行业需要。而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急需培养一支业务业务精湛、素质高、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基于校政企深度合作的模式培养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专业与产业对应、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适应、学用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进而强化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更有助于践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淑文.创新思维方法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9.

[2]徐元俊.协同创新:提高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J].科学管理研究,2013,(03):32-35.

[3]汤国明.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现状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3):54-57.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