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及意义

2018-01-26 02:09刘永亮徐晓宗
山西青年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

刘永亮 徐晓宗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 成都 63500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当前发展历史方位的重大判断。作出这一论断,不仅是基于我国过去五年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是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这一重大判断,是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美好前景的坚定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发挥重大的历史影响,对国际格局的塑造与发展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也将具有深远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起点,可以认为是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当然,党的十八大能够成为这一伟大转折的历史起点,也与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成就有着紧密联系。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是建立在充分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基础上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依据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长时间高速增长,到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已进入一个新的平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汇率计算已超过日本而居于世界第二位,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尽管国内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水平和生产技术与劳动生产率来看与发达国家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但这两个指标都非常具有象征意义,因为这是一百多年以来没有出现过的。党的十八大以后,尽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进一步巩固了相对于美国以外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优势,而且与美国的经济总量差距不断缩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按照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式,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14年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外汇储备,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总额、出境旅游人数、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均居世界前列。

诚然,经济规模巨大不意味着经济发展质量好和经济竞争力强,但却为这种转变奠定了基础。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引,我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绝不是大而不强的。如近年来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部分领域已实现由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产业结构也实现了由中低端到中高端的变迁。

与此同时,我国国防军事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也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如隐形战机、航母舰队、战略核潜艇、北斗导航系统、战略导弹力量、量子卫星等,使我国综合军事能力稳居世界一流水平,有能力有效抵御一切来犯之敌,为维护我国战略利益和大国复兴提供战略保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观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党和国家发展呈现出新气象,扭转了多年的歪风邪气,攻克了多年的顽瘴痼疾。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科学领导,既向全国人民描绘了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又指出了民族复兴的现实路径,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活力。

实践上的巨大成就,离不开科学理论的精心凝练和具体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产生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思想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并将继续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科学的态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观依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从1978年底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到2050年左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大约历时70年时间,2012年大体上处在这70年时间的中点。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形成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历时50余年。党中央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创造条件使全体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地达到全面小康,既是对老一代建设者们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他们的辛勤奉献的应有慰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连续性和责任感的充分体现,是对历史承诺和人民期待的现实呼应。

中国历史悠久,面积广大,人口众多,而且日益接近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心。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明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不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而且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同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路径选择将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阶段的基本结束,由此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过了1956年至1978年的初步探索时期和1978年至2012年的再探索时期两个阶段。初步探索时期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基础,积累了初步经验,但总体上没有摆脱苏联开启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其弊端主要是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缺乏健全的市场体系,经济活动效率不高。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对内改革到对外开放,从经济改革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全面改革,从现代化建设到祖国统一、全方位外交、党的建设等,从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之所以把从1978年到2012年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探索时期,不仅因为这期间我们选择了与1956年至1978年期间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且也是因为改革开放事业一开始并没有一条清晰可行的总体设计,而是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在实践中坚持成功的经验,纠正失败的做法,才开拓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这个阶段的探索性还体现在这期间中国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尖锐矛盾,如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的矛盾,经济迅速发展与民主法治不完善、道德水平下降、公平正义不彰、收入差距扩大、社会治理不善、生态环境恶化、干部腐化严重等的矛盾,国家硬实力增强与软实力不足的矛盾,等等。在克服和解决这些矛盾过程中,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科学发展理念,在思想理论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成熟阶段做好了准备。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对解决中国社会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做出了创造性的理论阐述,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普遍认可和遵行,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尽管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矛盾和挑战,但有了过去长时期发展所创造的强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再探索时期积累的经验教训,有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坚强的领导集体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导思想,党和人民必将行稳致远,顺利实现全面小康、基本现代化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将具有比以前更大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再没有什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艰难时刻,再没有什么惊涛骇浪、千钧一发的重大危机,中国的强大国力以及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将汇聚为任何困难、任何力量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进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以及中国影响地区和世界局势的意愿将稳步增强,亚太区域甚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必将产生新的重大变化。

过去很长时期内,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由于中国经济总量不大,以及汇率变动等因素,中国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地位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已经立竿见影地体现为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显著上升。从2010年中国经济实力超过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二位以后,中国经济实力领先世界第三位以后国家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长时期比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一倍甚至两倍以上,所以中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与位居世界第一的美国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中国完全有希望在十年到十五年时间内赶超美国。中国不以超过美国为目标,但超过美国却是国内外人们看待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尺。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一些关于中国与外部世界特别是美国关系的论调热火起来,一些人基于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存在“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经验”,认为中美必有一战;有美国政治家认为,美国为维护世界秩序付出了代价,而中国不出力却免费享受了世界和平与秩序,搭了便车;也有美国战略思想家痛悔,中国过去国力弱小时期奉行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的策略,欺骗了美国决策阶层,使美国错失了遏制中国崛起的最佳时期,现在已经悔之晚矣。这些论调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好像美国掌握着中国崛起的命门,只要美国应对得当,完全有能力打断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国崛起根本不具有历史必然性。这种论调充满了鲜明的美国式狂妄和伪善。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命运掌握在自己而非美国手中,只要中国不犯错,没有谁能阻挡中国崛起的进程。而美国之所以没有公开地对华实施战略对决,是因为中美正常交流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利益,如果中美对决,那么中国崛起进程固然受阻一时,但美国也必定损失巨大,其国内矛盾会更加尖锐,国际格局上徒然为欧洲、日本、俄罗斯等的崛起创造条件,美国在其他地区的利益势必受到威胁,美国也不会是最大受益者。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巨大优势,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科学决策和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中国在西方大国的长期打压下依然稳步崛起,这已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现实。如果说中国过去对外交往中韬光养晦、隐忍不发是由于国力不济的形势所迫,那么今天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局部领域已具优势的情况下,中国没有理由不坚定捍卫自己的原则立场和核心利益。中国追求的不是霸权地位和统治利益,而是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不仅符合中国人民自身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仅仅是对个别国家统治集团的特殊利益构成了挑战。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对周边事务和世界事务的影响力必将更加巨大。中国领导人在一系列国际外交场合积极倡导和推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实践,已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支持与参与,霸权主义国家追求无条件的本国利益优先的外交政策相应地受到了各国的反对与抵制,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隐然初现。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路径选择将起到积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在社会主义旗帜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树立了光辉榜样,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增添了吸引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主义是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是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特别是苏联解体以后,一些人认为人类探索社会制度的历史已经终结,社会主义已经行不通了,中国拥抱全球化就是拥抱资本主义,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就是资本主义的成功,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在政治上与资本主义接轨,等等。这与其说是他们的认识和判断,不如说是他们的期望和心愿。事实上,不管是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还是20世纪90年代选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或者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略,都毫无例外地表明了中国始终不断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必然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这一点,连西方国家的政治人物也不得不间接地承认了,如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前,美国白宫办公厅主任约翰·凯利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说,“中国的政府体系看来适用于服务中国人民”。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对外输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但一方面我们始终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有巨大优越性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反对其他国家认同和接受我们的理念、制度、道路和模式。尽管软实力的拓展并不必然与硬实力的上升同步,但也绝不会长期相互脱节。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上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模式甚至文化必将逐步拓展其影响力。2017年底,格林纳达政府全局性地接受采纳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为其制定的国家发展蓝图,表明已有发展中国家开始认同中国的成功。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了社会主义的复兴时代即将到来,而众多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有了新的选择。

[1]石仲泉.为什么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是党的十八大[EB/OL].宣讲家网,2017-11-21.

[2]丁扬,杜薇,格林纳达全局性地接受采纳中国发展蓝图规划[EB/OL].科学网,2017-12-23.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特色小镇”看“浙”里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