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美声
——现代京剧交响音乐会》

2018-01-26 11:38纪红梅
黄河之声 2018年18期
关键词:润腔吐字选段

纪红梅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一、《中国美声——现代京剧交响音乐会》简述

伴随着一天的论坛的结束,终于等来了这场期盼许久视听盛宴,音乐会是《杜鹃山》《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四部现代京剧作品中选取的经典唱段,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型京剧。音乐会由北大歌剧研究院院长金曼教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戏剧男高音魏松教授三位老师亲情助演,前来聆听音乐会的也都是各个地区的专家教授。乐队伴奏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交响乐团,由著名指挥家王永吉担任此次音乐会交响乐团指挥。音乐会由一首《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拉开序幕,随后由魏松、戴玉强、金曼三位教授带来精彩唱段《智斗》并结束《沙家浜》剧目选段部分。这段由魏松、戴玉强、金曼三位老师共同的演绎《智斗》,魏老师扮演胡司令,戴老师扮演刁参谋长,老师扮演阿庆嫂,三位老师的演唱水平那都是毫无挑剔的,细致规范的吐字发音和一字多韵的行腔走韵,都展现的淋漓尽致。例如,戴玉强老师演唱的“你这个女人哪”字头清晰“那”经过多次归韵使其听上去更具京剧味道,这值得我们每一位声乐学习者去学习老师们细致的发音咬字。

二、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回到学校,我又再次上网搜索观看了由中央乐团李德伦指挥的交响音乐《沙家浜》,并选取音乐会中的唱段进行演唱实践,演唱中自己不免也发现了许多问题。能明显体会到这其中的差异,汉字归韵,腔随字走这个基本原则,未必就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容易。讲到这突然想到为什么老百姓喜欢听戏曲,清晰的唱词将会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无论何种唱法,清晰的语言永远是传达歌曲情感的重要手段。

(一)在咬字吐字方面

华夏灿烂千年的汉语文化使得我们的有着区别于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汉子文化,独特的传统文化成为我们与西方国家最本质的区别,多音节的汉子文化让我们有着一字多音的语言特点,语言的不同让我们的声乐艺术歌曲有着别样的味道和韵味,要想把握好传统戏曲里面最本质的精髓,就必须在吐字咬字上下足够的功夫,否则,再科学再在系统的声音仍旧无法诠释好中国声乐作品。在有着科学发声方法的同时,歌唱语言的清晰程度成为我们传递歌曲情感和味道的第一个重要步骤。结合当晚音乐会中《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在演唱这首经典作品时,首先在唱法与我们的美声和民族唱法有些许差异,虽然他们都要求高位置共鸣歌唱,但在共鸣位置上,京剧的歌唱位置较美声唱法比较而言,歌唱位置要更靠前和靠上,发音吐字也是同样,京剧中要求字正腔圆,那我们在演唱此类作品时,就需要细致的注意发音咬字。例如“我家的表叔 数不清”这一句,演唱时我们要注意字头的清晰,从W音到O的过渡,字头简短有力要迅速延长字腹,家字也是如此,J音发出后要快速过渡i音和a音,短促而有力,字头咬准之后延长字腹并归韵字尾,只有做好吐字发音的这几个步骤,才可以让歌唱更富有语言性,否则,含糊不清不清的吐字发音只能让观众听起来既费劲又没味道。

(二)润腔的处理

润腔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特色的演唱技巧,润腔到位了,味道就对了。看似不起眼的润腔在作品韵味和特色的传递和表达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润腔作为修饰声音的歌唱技巧,对作品风格的塑造和情绪的烘托有着其他艺术技巧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交响音乐会中的唱段依然是这样,为什么一些唱段听起来丝毫听不出是京剧,是中国的经典作品选段,究其原因,演唱中无润腔,无修饰,装饰音的随意丢弃让原本的旋律失去本该有的色彩,听起来像西方艺术歌曲,比如《智取威虎山》选段《只盼深山出太阳》这个选段,作品中拖腔特别多,在拖腔的过程中要注意字的归韵,有时候一个的拖腔需要归韵3-5次,比如开头“八年前”的年字,在演唱时我们会发现年“年”字归韵到an在后边拖腔过程中又快速归韵3次,像这种波音的处理也同时要做到始终保持住韵母,韵母咬不住就使旋律听起来没有力量和韵味。

(三)身形体态的表演

一首作品的完美展现不仅仅表现在华丽的声音上,更应该在表演上有所体现。音乐会中演员们的表演亦是如此,合乎作品特色的表演会给演唱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既然是融合创新,那身形体态的学习借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京剧中要求站姿要挺胸、收腹稍提气,站在台上要格外有神,这样的优秀的戏曲精髓同样也可以放在我们的美声或民族唱法中,在当晚音乐会中演员们十分注意戏曲中独特的身段表演,为演唱大大加分,提升了整体的音乐会高度。观看完整场音乐会,触动很大,如何让中国声乐演唱艺术走向世界艺术之林,还需要我们每一位声乐演唱者去深入思考。

三、结语

时代的发展让中国声乐演唱艺术也日益呈现出更新更完善的艺术面貌,传统戏曲艺术对于中国声乐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在世界文化多元化潮流的推动下,如何树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成为接下来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传统戏曲与声乐演唱的融合创新既是对中国声乐多元化发展的促进,也是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无论是对于声乐演唱方面还是传统戏曲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润腔吐字选段
浅析江西兴国山歌《打只山歌过横排》的润腔特色
润腔文献综述
绕口令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声乐演唱中的吐字技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