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与基础音乐教育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2018-01-26 11:38
黄河之声 2018年18期
关键词:基础德育音乐

金 曼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当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存在着和基础音乐教学相脱节的问题,为了能够满足当前国家对于基础音乐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在从事教育工作后,可以有效的开展基础音乐教学,高等院校必须要通过改革来加强衔接。

一、高校音乐教育和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相脱节

(一)教育观念相脱节

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育理念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是对音乐的兴趣,并且十分注重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要求教师能够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主动参与到音乐表演等实践当中[1]。同时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在乐理方面上的教学,让学生也能自己进行音乐创作,提高我国青年人的音乐修养,在未来提升国家整体的音乐水平。这些要求影响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开展,高校提出了三维课程和四个课程目标等,但是,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仍然存在着问题,影响着学生在未来从事音乐教学工作。首先,高校缺少明确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的定位不够准确。其次,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没有随着时代更新,缺少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降低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同时在音乐专业知识和示范技能上没有明确划分[2]。最后,音乐教育专业还存在过分强调音乐多元化的问题,并没有让学生继承民族音乐,导致学生在从事教学工作时,也会不注重民族文化的继承。

(二)教育内容的脱节

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课程标准文件中指出,音乐教育需要做好学科综合工作,必须要以弘扬本国音乐作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了解多元的艺术文化,让学生成为能够弘扬我国民族音乐。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十分广泛,同时,为了能够让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对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必须要涵盖音乐、社会、民族文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学生能够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风貌,民族的历史、民俗等知识[3]。因此,对于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应该超过音乐本身,让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特征的出现原因和民族文化,因此需要开设大量的社科类内容。但是当前,社科类的内容明显比例偏低,使得高校音乐教育的知识结构十分单一,缩小了学生知识面,降低了他们的文化素质。在未来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无法全面的让学生理解音乐的产生原因,不利与教学的开展。

(三)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

音乐教育专业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专业也是培养从事基础音乐教学人才的中心。音乐随着时代的变更变化是很大的,这使得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也需要紧随时代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依然采用者老旧的课程设置方式,偏重于学习西方的作曲理论和声乐、钢琴的训练,对于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等与教育直接相关的课程并没有占据过大的比重,使得学生的理论性很强,但是在真正从事教学时,能力就差了很多[4]。同时,上文所述,我国该专业并没有开设足够的人文课程和我国民族音乐课程,也不能体现出音乐的多元化。在教学方法上,也已灌输式的教学为主,缺乏实践。

二、高校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衔接的必要性

(一)基础音乐需要更多的教育人才

中小学生都没有成年,因此在音乐上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同时,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并且具备一定的德育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艺术的培养,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学生的艺术知识,还能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对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而言,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成长是音乐教学的重点[5]。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能够对学生予以指导和鼓舞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能反映出教师的综合能力,并决定着教师最后的教学效果。当前,素质教育正在稳步推进,国家加强了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力度,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师也被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也需要明确更加具体的培养目标。对于音乐教育的学生来说,必须要有效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让他们在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时满足要求,因此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需要提高音乐实践的培养力度,做好和基础音乐教学的衔接。

(二)解决基础音乐教学中的问题

我国在很早的时间就开始了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学,这让我过积累了很多的教学经验,也在教学过程中暴露了大量的问题。通过做好衔接工作,能够让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更好的学习到那些之前积累的经验,并且还能够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三)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学能够保持发展,具备优秀综合素养、高专业水平的教学人员是必要条件之一[6]。但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更多集中在音乐的理论培养上,而缺少足够的实践,就会导致就会造成高校的培养和基础音乐教学相脱节。因此,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必须要提高音乐实践教育所占的比重,才能保证这些人才符合要求。

三、基础音乐教育对音乐教师能力的要求

(一)德育能力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他们要把教师这重身份放在首位,然后才是音乐教师的身份。因此,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德育也是他们教学能力的一部分。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一个是个人修养,另一个是学科德育。教师需要保证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学科德育能力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还需要能够塑造学生的人格,引领学生的价值观。

(二)课程开发能力

优秀的教师都能够对自己的课程进行开发,课程开发不仅包括对具有学校特色的教程进行开发,还包括对国家规定的音乐教程进行改造,有效的提高课程的校本化。

(三)艺术综合能力

学校的音乐课教程不仅是一门学科的教程,也需要具备其他门类的知识,从而对音乐特征,文化特色有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全面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效的开展教学。

四、高校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的衔接方法

有效的高校音乐教育和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衔接,能够帮助高校提高音乐教育的整体效果,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变革课程内容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可分为三类,包括公共课程、主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课程设置要紧随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首先,扩大专业选修课程的多元性,把音乐教学课件制作、音乐微课制作、音乐社团指导、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等也加入其中;其次,调整主要专业课程的课时比重,增加音乐教学法、合唱指挥、即兴伴奏等课程的课时,对和声、曲式与分析等课程内容进行合并与减少课时;最后,增加原本缺乏的课程,如“音乐教育研究与写作”课程,让师范学生能了解并初步运用基本的研究范式,增加学生对一些民族音乐地区文化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形成原因。

(二)改革教育方式

教学方式的变革主要是针对音乐教学法课堂,变革方向是增加模拟教学情境下的教学实践与互动:课前说课、小组模拟教学、进行教学反思、观课议课、进行微格教学和切片诊断。通过这样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的教学,使师范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说课、反思、课堂观察、教学评价、课堂调控等能力,有助于他们入职后顺利渡过“适应期”。

五、结语

高校通过对音乐教育专业进行改革,能够让学生在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时满足国家的要求。学校要充分学习音乐课改要求,并且增加对学生在人文知识上的培养,提高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发扬民族知识,提高音乐的多样化,让他们能够在未来,有效的进行基础音乐的教学。

猜你喜欢
基础德育音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音乐
“五抓五促”夯基础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