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舞蹈教学中舞蹈意识的创新培养研究

2018-01-26 11:38
黄河之声 2018年18期
关键词:舞者肢体舞蹈

刘 艳

(1.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机电分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随着我国教育部门对于艺术类教育的重视水平不断提升,大学舞蹈教学也日益受到了高校的重视。舞蹈教学,简单来说是通过各种方法使得被教育者掌握舞蹈知识、学会舞蹈技巧、提升舞蹈能力的行为和过程。目前,在我国的大学舞蹈教学当中更多的是采用传统的现场教学方式来想学生传递舞蹈基础知识,大学生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可以充分的掌握舞蹈技能。然而在这一过程当中,还是对于大学生舞蹈意识的培育却时常受到忽视。事实上,舞蹈意识是舞蹈教学当中的灵魂,可以有效促进舞者肢体动作、表情、心理变化等的协调一致。因此,在大学舞蹈教学当中,重视对于学生舞蹈意识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针对大学舞蹈教学当中舞蹈认识意识、舞蹈动作意识、舞蹈心里意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有效促进大学舞蹈教学事业的良性发展。

一、大学舞蹈教学中舞蹈认知意识的培养

(一)针对舞蹈文化方面

舞蹈作为一门极具感染力的表演艺术,配合音乐伴奏,可以有效地传达舞者的内心情感。舞蹈是一门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肢体语言艺术。在舞蹈出现的伊始,只是被用于劳动、求偶、祭祀、礼仪。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到了我国古代的秦汉之际舞蹈就已经发展成一门特色行的艺术,我们应更加深入理解舞蹈内容中以及其背后所表达的思想、文化和真实情感,为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舞蹈理解为一门随着节奏而调整肢体动作来传达个人情感的艺术,这是因为舞蹈不同于手舞足蹈,在舞蹈的背后蕴含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很多时候,我们在观看一场舞蹈表演时,舞者的外形、形体等可能并不够完美,但其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能深深地吸引我们,这就是舞蹈文化的吸引力。在进行大学舞蹈的教学当中,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舞蹈文化知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投入、认真的进行舞蹈学习。

(二)针对舞蹈语言特性和时空方位方面

舞蹈不同于歌曲、戏剧,它不能通过语言和声音传达的方式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肢体动作这种无声的语言表达情感,因此,舞蹈表演更多的时候是依靠较为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进行的。而这种表演作为艺术,具有个性化、形象化以及情感化的特征。舞蹈语言一般要符合一定的审美标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艺术的表达。舞蹈的种类多样,不同的舞蹈可以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当代舞蹈为例,当代舞蹈独具特色,它不会过多的受到舞蹈形式的拘束,反而是汲取了多个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将舞蹈通过与众不同的手法呈现出来,给人以自由、奔放的感觉。观众之所以能够在舞蹈当中获得共鸣,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不同的舞蹈传递着不同的舞蹈语言,可以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艺术体验。同时,大学舞蹈教学除了要注重舞蹈语言特性的培养之外,还应当将舞蹈方位的认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之上,舞蹈当中的方位意识是舞蹈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基本性内容,这就要求可以的教学者能够帮助学生在虚拟的空气当中获得更多的感知,从而能够更加用心的投入到舞蹈学习当中去。

(三)针对舞蹈情感方面

舞蹈最初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综合性的诠释舞者的情感思想,人们生活中有重大意义的情感和活动,都会用舞蹈来表现。它将生命、情感和美融于一体,许多编舞者在进行创造舞蹈的过程当中也都将自身的这些体验融入其中,而观众们在舞台表现力的渲染下,以及自身社会经验认识和思想以及情感的共鸣下,带着独有的情感来进行舞蹈观赏的。因此,在大学舞蹈教学当中,想要提高学生的舞蹈意识,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意识入手,通过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来不断提升学生对于舞蹈的学习兴趣。

二、舞蹈意识中动作意识的培养

(一)针对肢体控制和身体意识方面

目前在我国大学舞蹈的教学当中,仍然沿用传统的现场方式来实现舞蹈基础的训练。因此,学生在最初进行舞蹈课程的学习时,通常是以模仿为主的,培养学生的肢体控制以及身体意识,从而为培养学生能都更好的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协调的能力,使肢体动作更加标准而富有美感,可以为学生后期的舞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舞蹈初学者在初期应先让他们养成身体方面的意识,例如抬头等。为此,教师对学生这一初级意识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睡觉中进行平躺的睡姿,不枕枕头。此外,要让学生在日常中形成挺拔站立身姿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在跳舞的过程中从镜子中观看自己的舞蹈动作,以便及时发现不标准的动作进行及时的纠正,这样学生就可以避免低头的习惯。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针对气息和力度方面

在舞蹈学习当中,气息和力度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一个舞者的节奏水平以及动作爆发力的培养。以现代舞蹈为例,现代舞蹈打破了古典芭蕾舞舞蹈循规蹈矩,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倾向,其爆发力和抑扬顿挫都更为明显,可以十分自由的抒发舞者的情感。在大学舞蹈教学当中注重气息和力度的培养,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舞蹈意识,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舞蹈的表现力。

三、舞蹈意识中心理意识的培养

(一)针对心理意识方面

在舞蹈表演当中,虽然不需要进行台词表演,但在许多舞蹈当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到表演当中许多部分都需要通过舞者的个人情感进行诠释。因此,在大学舞蹈教学课程当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心理意识层面的培养,通过心灵与肢体表现形式的统一,从而有效的全是快乐及悲伤的情绪。具体来说,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起初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的方式来寻找情感表达的突破口,逐渐的,打破学生心理空间的限制,来实现提升学生舞蹈意识的目的。

(二)针对舞蹈审美意识方面

舞蹈可以有效的诠释人体的美感,这种美感但既包括外在美,同时也包括内在美。因此,想要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舞蹈意识,同时对于学生舞蹈审美的培养。很多时候,舞蹈并非是为了观众构建一个完美的场景而存在的,反而是意在为观众设定一个合理的想象空间,提升学生的舞蹈审美意识,换言之,就是在提升舞者为观众所设定的想象空间的质量。舞蹈的审美意识关乎学生内在美的培养,是舞蹈意识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方可更为深入的体会舞蹈的魅力。

(三)针对舞蹈自信和舞蹈创新方面

每一个优秀的舞蹈都是编舞者心血的结晶,因此,在大学舞蹈教学当中,教学者应当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想象空间,通过不断的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使学生的舞蹈水平得到更好的呈现。同时,舞蹈自信也是学生舞蹈意识当中的一个关键部分,较高的舞蹈自信可以提升学生的舞蹈热情,学生可以更为深入地投入到舞蹈表演当中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的舞蹈教学当中,舞蹈意识与舞蹈基础知识的学习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更多的进行舞蹈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舞蹈的内涵,加强舞蹈表演的代入感。舞蹈表演,不仅仅只是一种娱乐形式,更多的对于一个舞者基本素质的体现。因此,在大学舞蹈教学当中,应当不断的通过提升学生对于舞蹈文化、舞蹈语言特性和时空方位以及舞蹈情感意识的认识,加强学生的肢体控制和身体意识、以及学生对于气息和力度的认识,完善学生舞蹈情感心理机制和外在的肢体表达意识、舞蹈审美意识以及舞蹈自信和舞蹈创新意识,来有效促进大学舞蹈教学的水平,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入的感知舞蹈的魅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舞蹈课程的学习当中,从而呈现出更具感染力的舞蹈作品。

猜你喜欢
舞者肢体舞蹈
舞者
风中的舞者——蜡梅
学舞蹈的男孩子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舞蹈课
肢体语言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