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德化瓷

2018-01-26 19:59陈建瑞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刻划德化坯体

陈建瑞

福建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近代三大瓷都。

德化窑以白瓷著称,始于宋代,盛于明代,衰于清代,装饰手法有刻划、压印、堆贴、镂空、雕塑等。

刻划——用竹签或篦笔等在湿坯上直接刻划出所需纹饰,然后在刻划好纹饰的坯胎上罩一层釉,入窑烧成后,瓷器的釉下会呈现暗花。这种技法多用于盘、碟的内底或杯、炉、尊的外壁。

印花——用刻有花样图案的模具与坯体一次性印压而成,脱模后,再对坯体进行修整,粘合成器物。印花纹饰有阳印和阴印两类,以阳印纹饰为主。这种技法多用于仿青铜器造型的炉、簋、觚等器物上。

堆贴——是堆花和贴花的统称。堆花是用毛笔蘸泥浆,在坯体外表依图样的轮廓或脉络堆画成图案;贴花是用模具或捏塑技法,将所需的花卉、铺首等部件先做好,再对其修整,然后用泥浆粘贴在坯体上。由于贴花纹饰较为清晰,堆花纹饰较模糊,因而在装饰时往往堆贴并用,或先堆后贴,或以贴补堆,装饰效果如同浮雕,立体极感强。

镂空(亦称为透雕)——先在坯体上绘好图案,再用工具将图案中需通透的部分雕透。此技法多用于熏炉、香炉、笔筒、花瓶等器物上。

雕塑(雕、刻、塑三种技法的总称)——需经模印、镶嵌、手工雕镂、捏、堆塑、雕刻等成型过程,按制作方法可分圆雕、浮雕、镂雕、捏雕等。这是一种塑造立体器的技法。

宋代以青白瓷为主,器表多装饰缠枝纹、卷草、流云、篦纹、篦点纹、团花、莲花、莲瓣、牡丹及釉下文字等;北宋,器型口大、低矮、圆胖,装饰工艺为堆贴、刻划。南宋,在器型上有所改变,器口变小了,器身拉高了,整体效果变得挺拔苗条了,装饰工艺增加了雕、塑、模印。

元代采用氧化焰烧制(宋代采用还原焰烧制)工艺,釉面呈牙黄色(世人称之为象牙白),纹饰增加了宗教内容。

明代对烧造工艺进一步改革,创烧了透光度好,且釉面在光照下隐现出或粉红色、或乳白色,被世人誉称为“少女白”、“猪油白”、“象牙白”的纯白瓷。远销欧洲后,外国人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白”,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

明代,雕塑瓷最盛,题材多为宗教文化,以塑造道释人物为主,涌现了一代雕塑名匠。其代表人物何朝宗,“将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等门类的技法,运用于陶瓷雕塑之中,发挥传统雕塑‘传神写意’的长处,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惟妙惟肖地刻划人物形神,所塑人物极富神韵。他特别注重人物衣纹的刻划,其线条清晰、简洁、自然、流畅,翻转自如,圆劲有力,变化多端。存世作品以观音、达摩居多:其观音像有大小、坐立及旁有童男童女等多种形式,而达摩像仅有坐立两种形式。有《渡海达摩》等传世,塑像表现了达摩渡海时身着长袍,拱手胸前,双目圆睁,长耳下垂,赤足,立于海浪之上,形象准确,生动传神”。他的作品在西方各大博物馆的收藏中就有200多件,且被欧洲的陶瓷艺术家们仿制,出现了许多“欧洲版本”,成为中欧文化交流的见证。

清代白瓷承袭明代,由于没有创新,又受景德镇窑影响,青花瓷、五彩瓷、色釉瓷悄然兴起,白瓷最终被青花瓷取代,只保留了雕塑品种。

青花瓷一改传统工艺,掀起在瓷上用毛笔作画的新潮。画匠们将国画技法运用于陶瓷装饰之中,开德化彩绘瓷先河。

青花瓷的彩绘技法多为“白描”、具有国画“墨分五色”之艺术效果的“青花分水”、 “双勾填彩”、“皴法”。

“白描”技法多用于淡描青花,采用较淡雅的钴颜料勾勒纹饰的轮廓,不渲染,不施它色。线条“大部分是铁线描形式来勾制的,如在‘泰兴号’沉船上打捞起来的‘青花灵芝纹盘’及大量的‘青花缠枝纹盘’都是以这种形式来表现的”。

“青花分水”技法的运用“虽不及景德镇分水青花分工来的细致,料色分得清楚,也没有景德镇专用的饱水容积较大的分水笔,但是,也是采用了笔肚饱满的羊毫笔”,也能呈现国画“墨分五色”技法之妙。

“双勾填彩”技法多用于工笔花鸟,先用“白描”技法勾勒出纹饰的轮廓,然后在轮廓线内点涂、晕染。

画山水的时候除了用“青花分水”技法外,还会引用国画里的“皴法”。

山水画大多表现滨海风光,画面一般比较广阔,其间点缀屋舍、行船、飞鸟、人物,动静结合,非常有意境。“其中的山石既有‘斧辟皴’的画法,山石都呈劈开的片状,继承南宋画院派的风格,也有‘披麻皴’的画法,山石都呈上窄下宽的不规则圆状,模仿元代四五画派的手法。有的水画面,成功地应用了浓淡不同的青料,有意识地造成深浅不同的层次色调,形成了色彩上不同的感受,把远山近水名胜佳镜的面貌,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花鸟、山水之外,还有人物纹饰。人物纹饰多描绘书生、高士,表现的是超凡脱俗的意境。“书生课读”是最流行的题材之一,“古虬老树之下,回形勾栏旁,一少年学子,席地临几而坐,面前书卷厚叠,案上香烟缭绕,寥寥数笔,勾画了一幅痴情憨态的书生寒窗苦读的情景。这类作品多见于‘经藉既盛,学术斯昌’的乾隆、嘉庆朝,反映了当时仕途经济之文化生活的社会风情”。

德化青花与景德镇青花相比,没有那么纯粹,青花中有明显的深蓝色线痕。“画面构图虽然受到景德镇官窑规范化的影响,但已经大大突破了那种繁琐的羁绊,没有官窑宫廷瓷器的富丽工臻的意味,笔法的朴实粗犷,构图的简洁舒展,充满了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

德化的青花瓷,“不仅供应各地民间的日用需求,而且还供御朝廷宫府,甚至大量运销南洋群岛以至东非海岸”,在陶瓷工艺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晚清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社会经济遭受破坏,德化瓷每况愈下。

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瓷开始复兴。古代德化瓷只以白瓷和青花扬名,当代德化瓷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白釉瓷、色釉瓷、青花瓷、彩绘瓷;日用瓷、陈设瓷;瓷塑、陶塑应有尽有。表现题材也非常丰富,特别是反映当代社会现实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陶瓷艺人们都把目光聚焦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为记录当代社会的繁荣盛况、百姓的幸福生活而创作,都在为后世的人们能读到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史实而创作。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5月30日,德化还获得了“世界陶瓷之都”称号,成为了全球一个拿到“世界陶瓷之都”称号的产瓷地。

处在当代的德化陶瓷艺人非常幸运,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我们要为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而发奋努力,创作出与时代精神同步的好作品,象我们的传统瓷一样,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艺术珍品。

猜你喜欢
刻划德化坯体
论陶瓷刻划花艺术类别与特征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德化昆坂村:穷山沟变身红色旅游胜地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抓住人物性格,塑造潮剧女丑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