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圆器壶制作心得

2018-01-26 19:59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圆器壶体壶盖

孟 勤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一、引言

宜兴紫砂圆器壶造型为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与紫砂方器、紫砂筋纹器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演变,调整、发展,蕴育了慢长的紫砂发展史,创造了姿态万千的茗壶世界。

紫砂圆器壶的成型方法大致上可分二种,一种为传统纯手工成型法,另一种为模具成型法,两种方法均以打身筒为基础。运用传统纯手工工艺制成的壶,气势饱满,全壶充满张力,充满神韵,神气十足。运用模具制成的壶,因依赖模具印制,气势不足,张力不够,也就神韵相差了,俗话讲“气不足”。打身筒俗称“拍打成型”,先将泥料按尺寸比例打成泥条泥片,按要求围成圆筒形,然后左手在圆筒内衬着,右手握拍,边转动边拍打,经不断的拍打而逐渐内敛,达到要求时,将泥片嵌进,上底上口,然后相接。壶身成型后,再制壶盖、壶嘴、把及附件,再按严格的程序操作,直到完成,最后造型。

二、紫砂圆器壶的制作

紫砂圆器造型要求达到“圆、稳、匀、正”。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圆,要求有变化,要求于肩、腹、足、盖、底、嘴、把等过渡处见骨、见肉,骨肉均匀,整体达到“珠圆玉润”的艺术效果。稳,要求顾及视觉安定外,更注重实用的稳定。匀,要求壶整体要与盖、肩、腹、底、嘴、把、足以及附件饰物各部分过渡处要匀称协调,和谐自然,浑然一体。正,要求制作工艺严谨、规范,挺拔、端正。

如何增强紫砂圆器壶体造型突出个性的形象意识,主要是理解点、线、面的构成关系。点是一个视点、视向、视域所造成的视面。壶体的面统一于一个焦点,呈现出对着壶体正中观看物象的实景。面反映出不同壶体,各自具有的外部体形特征,即在视觉上能得到壶体所体现的具有厚重、轻薄、笨拙、灵巧、大小、多少等各种复杂变化的体积和重量感觉。线的表达感情很强,直线的表达一般使人感到“严格、坚硬、明快”,垂直线的表达有“上升、严肃、柔软”之感;抛物线有“流动速度”之感;双曲线的表面有“对称美”之感;水平线的表达有“稳定、庄重、静止”之感等等。如裴石民的《串顶秦钟壶》,此壶以秦钟之形为基础,而稍加改动,壶体腰以弦编译装饰,壶开简洁、高雅超逸,以超凡入圣的构思,将严峻肃穆的秦代钟形,化为清秀不俗的紫砂茗壶,把二者凝重浑厚的共同点,按功能的需求加以装饰,遂成就了一件紫砂茗壶的作品。此壶色泽呈铁栗色,沉着、清静,极富高雅之气。壶身似钟,压截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圆柱桥形钮,呈活动串环,与壶身浑圆协调。长圆把手,直嘴用暗接处理,嘴流口部亦浑圆,整体倾注敦厚浑朴的艺趣韵味,味有余甘,令人回味无穷。又如现代紫砂泰斗顾景舟的《如意仿鼓壶》也是紫砂光货的代表作,此壶用深紫砂泥制作,呈悠然典雅之美。仿鼓壶式,几经传化,至清末程寿珍所制为最,器形饱满端庄,屡屡获得殊荣。储铬以此化作如意仿鼓壶,仅为雏形,不甚完美。顾景舟于五十年代亦曾作此壶式,1989年又重新制作如意仿鼓壶,在传统仿鼓扁型造型上加饰如意筋纹,身、盖、颈、腹、钮、错落有致,骨肉亭匀,壶的口沿与壶盖截成一条圆线,口盖各占一半,盖子盖上即合成饱满的圆线,其功力可想而知。壶流(胥)出自然,壶把匀势而起,且与壶身如意贯气,壶钮为如意形桥梁式,平缓舒展合体,整器精美绝伦。

三、总结

紫砂圆器壶体造型主要运用“点”的排列,“线”的运动,“面”的组合,大小及方向的变化,以及通过各种不同体型特征的调整。制作成一个茗壶作品中局部的差别与和谐,以及彼此间的呼应,使之创意设计、工艺制作达到相对的统一。把紫砂圆器壶的“形、神、

猜你喜欢
圆器壶体壶盖
伪造的情书
汽车膨胀壶体用聚丙烯材料黄变及改善研究
折叠式电热水壶的安全风险点浅析
一种新型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桶的设计与应用
一壶清泉
当代手工圆器的价值
——以景德镇手工圆器为例
浅谈紫砂圆器的造型之美
浅谈紫砂《六方掇球壶》的制作逸趣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