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设计与应用

2018-01-26 08:36张立佳王宏昭闫亚飞刘淑玲李正涛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协同信息化服务

张立佳,王宏昭,闫亚飞,刘淑玲,李正涛

(1.河北省科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 2.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 100190)

0 引言

作为重要创新发展主体的科研院所,高效的科研管理工作是激活创新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推动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研管理包括了科研项目管理、成果管理、资源信息管理、人员管理、科技奖励管理等各类工作。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科研活动不断增多,科研管理的日常性工作逐渐突出,如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资源共享等。然而由于科研管理手段落后,使得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变得繁琐,同时也出现很多弊端,如信息记录不完整、统计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科研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1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1.1 科研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有效融合

平台信息化建设是当今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对促进科研管理决策科学化,实现科研管理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改善并加强了科研管理的信息记录及处理过程,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信息化管理手段。同时,经过信息收集存储、信息加工共享、信息维护等工作,实现各类科研信息的整合和有效利用。此外,通过网络平台,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也将各类科研活动建立起关联,从而为科研人员之间、科研管理者之间、科研人员与管理者之间搭建起网络化的沟通协作平台。

1.2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态势

从《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布开始,科研信息化建设成为了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也确立了信息化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领头羊,中科院在科研信息化建设方面采取了诸多举措:建设国家级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研发部署“中国科技云”,推动国家科学大数据中心建设,发展科学大数据;建立领域科研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科研信息化的应用[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包括信息门户、服务共享平台、业务应用平台、知识服务平台、基础数据平台、基础设施平台等在内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2]。

2 河北省科学院科技创新服务与管理平台

作为河北省科学院科技创新服务与管理平台中重要组成模块,协同创新研究平台面向科学研究和协同创新发展要求,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我院内外部信息资源,打造以信息资源为核心,以知识资源的大规模集成整合、管理和增值利用为基础,服务科学研究、服务决策参考、服务业务流程。构建我院个性化知识图谱,实现信息化与我院研究工作、决策支撑工作的深度融合。

河北省科学院协同创新研究平台以服务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决策者、科研人员个性化知识服务,服务我院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支撑为目标,通过将已经完成的平台门户系统与各子系统集成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建立多维度信息通道,完整体现科技创新服务与平台各功能板块,初步实现了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2.1 模块整体设计

整个系统按层设计,每层之间通过松散耦合的方式相互通信,自下而上分别由应用支撑层、数据层、业务应用层(协同研究应用)、以及平台门户组成,同时为了系统的安全需要有安全访问控制层。平台核心功能是让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协同研究深入到学习和科研当中去,为研究、决策和创新服务,具体模块功能如下:

图1 系统架构图

(1)应用支撑系统层

为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支撑的平台,提供包括智能信息挖掘处理技术、全文检索技术、多人协同技术在内的技术支撑。

(2)底层数据库管理层

整个平台是一个以结构化、非结构化混合数据为主的平台,为了后续更方便的进行碎片化、动态化扩展,底层存储采用XML数据库、全文非结构化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作为本平台的基础存储系统,并提供用户管理中心、数据管理中心及统一认证系统。

(3)知识服务应用层

整个系统的核心应用层,它围绕数据管理层所提供数据服务,提供协同研究、协同创作,同时可扩展其他应用系统。

(4)平台门户

整合各个服务功能,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入口,对于终端用户(PC端、手机端),提供多形态的个性化资源发布门户,即河北省科学院协同创新研究服务门户,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访问入口,为平台各类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的同时提供业务操作界面。

(5)数据安全系统

系统的安全模块,主要实现对用户的身份认证、权限控制、以及资源的访问和显示控制,确保平台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

2.2 协同研究系统

协同研究系统主要面向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学术研究、技术革新、产品发明、决策支持等的协同研究系统,系统以课题管理的形式对科学研究和决策支撑过程进行全流程化的管理。协同研究系统围绕具体的科学研究、决策支撑问题,以协同研讨为核心发挥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群体智慧,并通过迭代总结功能对课题组、研究小组的思想和意见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具体的研究报告、解决方案或者决策参考报告。

图2 协同研究系统业务流程图

协同研讨的课题负责人以课题的形式对研究内容进行登记并添加相关研究人员,提出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进行大纲分解。课题研究组的成员通过知识资源池(知识发现)中现有信息资源或其他的渠道搜集相关研究资料。课题管理员对研讨资料进行筛选后发布到整个研究课题小组中。研讨成员可借助计算机协同研讨辅助工具进行研究、研讨,确定解决方案。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研究资料查询收集、协同研讨(文字、表格、附件、音视频、视频直播等)、协同创作、研究过程管理、决策管理、沟通交流等。

2.3 协同创作系统

协同创作系统是一个基于Web XML编辑器的多人协同在线创作系统。可用于调研报告、技术资料、文档手册、内参报告、公文等的协同编纂,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在进行公文、报告等编辑的过程中可将知识资源池作为编辑创作的素材随时进行调用和引用,对于编辑完成的成果文档可以多格式输出并归档到知识资源池。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大纲管理、任务分配、在线编辑、内容审核研讨、在线编排、多元输出、流程管理、模板管理。

图3 协同创作系统业务流程图

3 总结

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的利用,通过科研信息的利用来促进科研水平的发展。在科研创新的大背景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信息的利用是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将信息资源和研究、决策、管理等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研究的作用,以此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发展能力。

[1] 陈明奇,褚大伟,洪学海,等.科研信息化发展态势和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6):608-613.

[2] 李建军,卿来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展望[J].中国科学基金,2017,(2):170-175.

猜你喜欢
协同信息化服务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