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与探讨

2018-01-26 10:20冷红英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本科生导师制生产实习

冷红英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学校在实施过程中简单照搬国外模式,措施流于表面。我校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结合实际情况,在人员职责分配、实施过程、工作内容、效果反馈等方面对导师制进行了规范,提出了电类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新模式。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创新;生产实习;考核制度

一、引言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牛津大学,其含义在于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分配一名導师,通过导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在导师与学生的思想碰撞中培养起平等、自由、克制与智慧的思维特性。从2002年起,我国教育界也开始引入本科生导师制,但由于师生比过小,导师定位模糊,导师的指导过程未能规范等问题,本科生导师制在许多学校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从2015年起开始引入本科生导师制,在广泛研究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实践,在人员职责分配、实施过程等多方面对导师制进行了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人员职责分配

大学中原有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编制,一般来说,班主任全面负责大学生的学习管理、班级管理、安全教育和就业指导等工作,辅导员则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内活动的开展。由于大学生活相对自由,学生缺乏自制力,学习方法不适应大学阶段的特点,不愿意与班主任、辅导员老师主动交流,大学生普遍对大学生活很迷茫。引入本科生导师后,对班主任、辅导员和导师的职能进行了规范。导师均由本专业的任课教师承担,主要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教育、实验技能指导、创新科研能力培养和专业实习辅导等,这样既和原有的管理人员职能不重叠,又弥补了本科教育中专业教育方面的短板。

三、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

我专业采用了双向导师选择制。在一年级学生入学后,先由学院为学生分配专业导师,进行为期一年的指导,二年级时再由导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由学生选择自己认可的导师,再由导师确认名单。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均有学院专门领导对全过程进行监督,不定时抽查过程记录,最大限度地保证导师制能够落实到实处。

四、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内容

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在导师与学院领导多次讨论后,学院在导师制的工作内容上进行了明确的约束。

(一)专业教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二年级后期将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两个发展方向,后续课程和就业方向有所不同。专业导师在学生一入学就要为他们介绍本专业的学科发展前景、就业方向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强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协助学生安排好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二)实验技能指导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有着大量的电路实验,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实验课程以实验平台上封装好的模块为主要器件,学生只需简单地练好电路就可完成实验验证,使得学生动手实践不足,后续课程的学习也受到影响。在导师制实施中,本专业的导师们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依托学校大量的开放实验室项目、自制实验设备科研项目、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和导师自己的科研项目等,尽可能地将学生引入到项目中完成一些电路板的制作和调试,学生的动手实践明显增加,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创新科研能力培养

从2015年起,工学院开始实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工学院的导师们积极申报了大量的大学生双创项目,这些双创项目涉及电气工程、电子电路、计算机技术、IT技术和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结合各个导师的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设计题目,也可以对导师的题目优先选择,导师根据学生的特长综合考虑后再组队,极大地活跃了学院的创新气氛,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前就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拥有独立科研和创业的机会,自行组织科研活动和创业活动,进行项目资金的统筹安排。2017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国家级和省级的双创项目被评为优秀或良好的项目数量就有5项,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大量本科生涉足科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2年来我专业有2名本科生在SCI上发表了文章,发表了6篇国际会议论文,有1名本科生受邀在国内新能源学术会议上发言,取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

(四)专业实习指导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现场实习,这些实习往往需要深入变电站、电机厂等单位的工作现场。出于安全方面的原因且学生人数众多(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历年来人数都在100人以上),这些单位现在越来越难以接受我们的学生去生产实习,即使能够安排,也往往压缩时间,精简内容,以参观为主,尽量取消学生的动手环节,这样就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难度要求。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矿业大学的启发下,提出了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试行方案。大多数导师与工业界有着科研上的合作关系,可以将自己所指导的数个学生方便地安排到工厂、公司中实习。由于这些学生的数目较少,接待单位可以减少安全方面的忧虑,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对工作的影响,学生也可以得到一些动手的机会。有意愿参加国家和省电子设计大赛的学生由导师集中起来培训,以统一集训代替部分参观实习,实际的锻炼机会工作量可以保证。经过这些改革,近年来我学院的实习质量和电子设计大赛的成绩明显提高,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好评,2018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5个小组全部得到了省级二等奖以上的好成绩。

(五)毕业设计指导

以往的毕业设计工作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很多学生要准备考研、公务员考试、国家电网的招聘考试、毕业实习和找工作等,事务繁多,真正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较少,工作量不足且质量明显下降。引入导师制后,导师和学生比较熟悉,更容易双向选择到一起,由于导师比较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在设计题目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使得毕业设计的成功率有所上升。有的学生常年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毕业设计题目是科研工作的延伸,涉及新能源等前沿学科,使得毕业设计的质量明显提高。

五、结语

本科生导师制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行3年以来,作为一种创新的工作模式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形成学生的职业规划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电类专业来说,导师的工作必须严格围绕着学科特点来进行,如何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素质是导师制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代姗.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8(13):7-10.

[2]张春晖.高校本科生“班主任-专业导师-辅导员”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56-58.

[3]刘凤海,潘洪志,牛莹莹,等.本科生导师制-大创计划-毕业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5):56-57.

[4]卢其威,邹甲,赵锋,等.本科生导师制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方案改革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2):166-169.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本科生导师制生产实习
科研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构建能动专业本导制实施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