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

2018-01-27 12:52阴菲菲
山西青年 2018年24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志愿社区

阴菲菲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高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矛盾转变的必然趋势,是加快高校与社会对接联系的桥梁纽带,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高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通过巩固基础服务、增强品牌建设,建立“校区”长效机制,多样化开展社区服务,保持长久志愿服务的生命力。

一、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

大学生学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已有两百年的历史,涵盖范围包括诸多领域,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途径。南京艺术学院在校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各类社区志愿服务,不仅得到了各层领导与社会阶层的肯定,也积极提高了在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热情。

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我校在提升城市文明建设的积极探索中发现,社区志愿服务越来越受到政府与社会的重视。南京艺术学院学生通过参与大型志愿活动,如青奥会的举办,南艺学生近千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为学校志愿服务提供了机会,另外我校每年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我校组织以毕业生展演为主题520嘉年华、美术馆及演艺剧场的开放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文化传播中,为志愿服务提供了有效土壤。

近三年来由分团委组织的志愿服务社团,及学工处、各二级学院组织志愿服务社团达近20余个,暑期社会实践,共计完成志愿服务近百项,其中跟各学院跟社区对接近十余项,包括基础志愿服务,养老支教活动,“学雷锋”为契机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惠及周边社区居民,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的爱校之心及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二、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本节将对当前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出现的显著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归纳,以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路径。

(一)物质保障上存在不足

积极开展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需要足够的财力及物力作为坚实的支撑。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若物质生活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人们也无暇顾忌生存之道以外的价值追求和道德理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个人鲜有充足的财政资金,日常生活化的社区志愿服务便会出现如服务经费投入不足,而社会方面的捐助渠道较窄的问题,如此一来相当一部分援助活动便会受到阻碍,这已经成为影响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若要常态化,则应着重加强物质资源方面的投入。

(二)行政化的工作形式

当下,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行政化制度的主导模式,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会阻滞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渗透养成,不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远发展。行政化程度过高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者组织,有时将会导致志愿活动的形式单调,也会使在校大学生既降低了主动参与意识,也锐减了行动的责任感,阻碍大学生志愿者的创新思维活动和实际行动。这种带有指令性的行政化工作,会导致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时处于被动、逃避的状态,这不仅不利于社区志愿行动的发展,更是会使大学生容易产生厌烦而抵触的情绪,进而将影响大学生总体素质的培养。

(三)管理运行的模式单一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所设计的服务项目很多,但是在内容上却比较单一,大同小异,使得在校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和特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形成各自鲜明的特色,缺乏创新元素,服务范围有限。在组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时,主要面向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很多时候都尚未能做到广泛且深入的宣传,未能面向广大学生。因此不能实现大多数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增强志愿精神,在客观上不能受到学生层面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还停留在短期层面,极少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文化,追求形式上的效应,不能体现出志愿精神和文化内涵。

三、应对措施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它是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因此,解决志愿活动所出现的问题,建议长效机制是迫切且有必要的。

(一)完善制度建设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应内化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深化服务内涵,应建立健全制度建设。只有国家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才能有效保障志愿活动的长期进行,使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秩序化。在招募选拨志愿者、审批志愿服务项目与反馈服务效果等方面应完善规章制度,使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序进行,规范管理。

(二)加强组织建设

1.规范组织队伍

首先,在内部建设上,形成从上到下、各部门协作的领导体系结构;其次,在外部交流上,要经常与其他院校的志愿服务组织沟通学习,学习现金管理经验,建立长期交流机制,同时,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基地,开展长期稳定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志愿活动的长期展开和长远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合作社区的建设;再次,建立志愿服务者的权利保障机制,更好地保障大学生志愿者的权益;第四,实现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选拔品德良好且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并训练强化其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2.丰富社区志愿服务内容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大多集中在老弱病残的帮扶服务、街道社区的爱心服务等方面,领域较窄。因此,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应该拓展社区服务内容,丰富社区服务方式,延伸社区服务的领域,深入社区服务内涵,注重质量,提高层次。

(三)加强执行力度

1.加强执行力度,首当其冲的便是拓展宣传深度和广度,在志愿服务活动宣传中,应该更多地利用网络,通过微信公众号公示、网站发布信息、微信通知等方式将活动详情传递给学生们,扩大宣传范围。还可以实施有效的志愿服务激励措施,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存,调动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2.工作细化,分层级服务。第一,从专业性出发,将志愿服务分层级,分为基本服务类型、专业服务类型及品牌式服务类型;第二,高校把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有益条件与社会对接的需求,向大学生宣传推广,将其作为一项评价德育成绩的考核内容;第三,社区、学校与政府形成合作关系,打造适合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营造互惠双赢的格局;第四,取得社会支持,带动居民接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价值。

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价值与意义

(一)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促进新时期社区服务的内涵。大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实求新和参与意识。他们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使社区服务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皆有提高,内容更加充实,扩大了参与志愿服务的主体广泛性和主动性。

(二)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了高校构建德育建设的新途径。新时期下,大学生也存在着信念与困惑并存,易受不良习气侵蚀等问题,这些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带来挑战。由于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体验式、启发式教育,因而志愿服务不失为一种应对挑战的良好途径,志愿服务不只是奉献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社会转型中对志愿服务的迫切追求,高校学生通过志愿服务,与社会对接,对社会给予专业性的志愿服务,给社区建设带来活力及创新发展。志愿服务也让大学生拓展了社会实践的空间,由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变。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志愿社区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以社区服务构筑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析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以志愿,致青春
社区大作战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