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维特》的艺术特点及创作*

2018-01-27 12:52周翔飞
山西青年 2018年24期
关键词:首演维特歌德

周翔飞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法国抒情歌剧《维特》(Werther)是著名作曲家马斯内写作的二十五部歌剧中的第九部,也是除《曼侬》以外最受欢迎的一部。全剧于1892年2月16日在维也纳宫廷剧院以德语首次演出。后在巴黎喜歌剧院上演不下1300场,深受法国观众喜爱。后于1894年3月在美国首演于芝加哥,同年6月在英国首演于伦敦,均好评如潮。

一、《维特》的独到艺术特色

马斯内的《维特》是一部抒情歌剧,全剧分为四幕,演出时间约为两个小时。虽然歌剧里的故事大体是根据歌德原著,但必须承认,马斯内在歌剧中加入了不少自己的创作。例如,他以音乐凸显维特与周遭人物的疏离关系,让观众从音乐里感受到维特与周围格格不入,没有人理解维特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他的痛苦。

《维特》的音乐明显地偏离了正规的旋律结构,发展为一种夸张的有伴奏宣叙调,这种被乐队大大加强了的感情冲动的语言,是瓦格纳引申出来,又被斯特劳斯、普契尼和马斯内以不同方式发展了的音乐形式后来成为早期二十世纪音乐的标志。马斯内在《维特》中用不拘小节的旋律,快速解体为变化音转调小短句的形式,在十九世纪末期是全新且独创的:在终止乐句上标明的渐慢也是马斯内晚期旋律写作的风格,他甚至不用增强的和声张力来表现终止乐段的感情要求,而是用放宽的小节轮廓和扩大时值的手法;在和声方面,马斯内的音乐明显是守旧的,他从不超出谨慎的半音体系;他的节奏独创性单纯地包括变奏、缩减以及烘托最重要旋律的抚爱;他对乐队音色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从不错过任何一个好的效果。在《维特》第一幕中,孩子们练习圣诞颂歌场景的音乐,证明马斯内不愧是一位描述场景的音乐大师。

此外,马斯内对女主角的处理亦与歌德原著迥然不同。歌剧里,女主角无法接受维特的爱,不单是因为受婚约所致,亦因为她在母亲弥留之际起了誓。另一方面,全剧勾画了女主角从天真无知的少女,递变至深深领受到维特对她的痴爱,这个心理历程在歌剧里有很大着墨。作品着重于刻画维特内心细腻复杂的心理感受,这对演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需要能够把维特复杂心理历程精准表达出来,对任何一位歌剧演员音乐的表达、表演都是很大的考验。

二、马斯内的创作历程

法国作曲家马斯内歌剧《维特》完成于1892年,脚本由欧瓦德.布劳(Eouard Blau)、保罗.米列特(Paul Milliet)和乔尔杰.哈特曼(Georges Hartmann)根据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改编而成。《维特》的创作年期由1885年至1887年,而配器则由1887年3月开始,同年7月完成。不过这部歌剧的创作意念可追溯到1879年,马斯内与出版商赫德曼在意大利米兰见面时,提过这个构想。后由于要先推出《曼侬》和《熙德》两剧,《维特》的创作被迫暂时搁置。

为使马斯内静心创作和得到更多的灵感,赫德曼特意在巴黎近郊凡尔赛[1]购置了一间18世纪的楼房,作为马斯内的创作工作室,并陪同他专程到德国法兰克福北部的韦茨拉尔[2],这个歌德构思《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地方。尽管歌德写作的真正地点是法兰克福[3],而不是马斯内所探访的韦茨拉尔,但对此处的到访令他深有所感,思若泉涌,此剧终于顺利完成。可惜,由于此剧格调悲怨,法国的剧院老板拒绝上演。歌剧的演出几经波折,包括剧场被火烧毁,等到1893年1月才可以在巴黎上演,所以该剧首演于1892年2月在维也纳宫廷剧院举行。

《维特》有多个不同版本,1892年在维也纳用德语版首演,1893年在巴黎用法语版首演,1901年马斯内特地为意大利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马蒂亚·巴蒂斯蒂尼(Mattia Battistini)[4]移调改写了角色(意大利语男中音版维特),此版本巴蒂斯蒂尼在欧洲演唱了十年之久。

维特取材于歌德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小说出版后风行一时,即使一代枭雄拿破仑也对它情有独钟,它对欧洲人民情感生活的影响犹如《红楼梦》对中国人的影响一样。《维特》是马斯内继《曼侬》之后的歌剧力作。在法国歌剧中,《维特》是最受喜爱的歌剧之一,无论是维也纳首演,或是在巴黎、美国、英国公演,都深受称许、常演不衰。尤其是剧中第三幕维特在绝望中演唱的那首著名的咏叹调“春风啊,你为何唤醒我”,激情澎湃,感人肺腑,是法语歌剧中少见的名作,很多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都把它作为自己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猜你喜欢
首演维特歌德
诗意街头
一个符号,表示否定
歌德的书
闽剧现代戏《生命》首演
Chinese Tragedy Performed in Greece
2016年度优秀剧目推荐名单
多年守候修成正果,维特根去国易主
“青春版”越剧《春草》首演
改变!拉力赛版维特拉
我要歌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