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

2018-01-27 12:52王志刚
山西青年 2018年24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世界观

王志刚

(北华大学,吉林 吉林 13200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国虽然存在着众多哲学思想,但是大部分都是唯心主义或者机械的唯物主义思想,这些纷繁杂乱的哲学思想对当时的人民群众产生了许多弊端,由于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在这些不科学的哲学影响下人们的许多行为存在错误,也阻碍了人们进一步接受科学的先进思想,不利于中国的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在总结诸多哲学思想的基础下创立的科学哲学,里面的历史唯物论、辩证法等先进的科学思想传入中国之后开始丰富中国的哲学内容,使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变革,人民群众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受到了先进思想的洗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接受科学的世界观,以先进的科学世界观认识世界进行西方知识的吸收,人们也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处理事务,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五四运动之后产生的中国共产党更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自己,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新中国的建设,使中国人民开始自主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我更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哲学造成了冲击,中国传统哲学面对这种先进科学的思想不断自我变革,逐渐实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

二、中国传统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哲学正是由于其内容吸收了众多先进的哲学思想,例如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并且除了这些先进的西方哲学思想外马克思还注意借鉴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等先进思想,丰富其哲学内容,成为兼容并包的先进哲学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部分是西方哲学,中国人民对其接受和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它需要吸收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进行本土化,便于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人民大众的接受。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的过程中,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吸收中国传统哲学的过程,在此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具有中国化特色的哲学,例如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以及中国传统哲学里面的朴素唯物思想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这种中西合璧的哲学思想指导我党的工作路线,实事求是到现在为止依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的指导思想,深刻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二者的相通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之所以可以融合,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外,两种哲学的内在相通性也是较为重要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唯物主义,打破了虚无的唯心主义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整个世界都是物质性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只靠单纯的思考并不能创造出世界上的任何物质,没有物质人类不可能存在和发展,没有物质也就不可能有这个物质化的世界,物质是客观的它不会根据精神思考而变化和消失。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的支柱,没有唯物主义也就不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中早已具备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就提出了“道”是世界的本源,儒家的代表荀子更是具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先进观念,他曾经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要求人们需要遵循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不能违反世界上的科学准则否则将会受到惩罚。

从上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分析来看,二者具有融合的可能性。唯物主义的思想是二者可以融合的条件,当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中国之后便开始引起知识分子的兴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借鉴和吸收,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不断进步,不断丰富我国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兼容性,从而在世界文化中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使我国成为文化强国。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不断传播,中国传统哲学也不断与其进行交流和联系,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进步,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成为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哲学,无数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下使用科学的世界观观察和思考中国社会现状,通过先进的方法论去解决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积极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世界观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实践唯物主义对传统唯物主义的终结与超越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对旧唯物主义之“旧”与新唯物主义之“新”的再思考
《世界观—雕塑遗产》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调整中国观,筹备世界观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