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

2018-01-27 14:26王立江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辽宁调兵山1127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肌病冠脉缺血性

王立江 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 (辽宁 调兵山 112700)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因冠脉硬化堵塞、血管供血不足引起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出现障碍,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类型或晚期阶段[1]。心力衰竭是缺血性心肌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表现,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该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患者主诉为呼吸困难、胸闷、心率加快、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威胁其生命安全[2]。近年来,随着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率持续上升,导致老年患者的病死率也逐渐上升,已经引起了临床的关注。临床上多采用西医针对性治疗。本文就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选用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39例。其中心功能Ⅱ级28例、Ⅲ级35例、Ⅳ级15例。研究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8~75岁,平均(58.6±4.6)岁,病程平均(4.2±2.5)年。参照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46~74岁,平均(59.3±4.1)岁,病程平均(4.6±3.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经冠脉造影或三维成像检查明确诊断;(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2)心脏其他疾病者;(3)精神病变患者。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给予利尿、降压、血管紧张素、强心类药物进行治疗。给予200mg阿司匹林、呋塞米、洋地黄各20mg口服,1次/d;给予美托洛尔6.25mg口服,2次/d。

研究组给予冠状动脉支架治疗。首先对患者行心电图及彩超检查,明确患者病变部位,根据患者冠脉开口形态、病变特点选择合适规格的指引导管(型号:6F JR3.5/4.0、6F EBU3.5/3.75、6FSAL1.0等)、导丝(Asahi、NS、Pilot等)、球囊(Tazuna、Ryujin、Sprinter等)、支架(爱立、乐普药物洗脱支架)。所有支架均经股动脉、挠动脉途径导入,术前给予适量肝素,将极细的带球囊导管通过血管伸到动脉狭窄部位,采用可充盈气囊将狭窄部位撑开,达到扩张效果后,根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心脏功能情况,给予5~10min休息时间,选择合适支架快速置入已扩张动脉狭窄处,撤出指引导管,选择性保留导丝。术后1~3d给予肝素口服,并静脉滴注消心痛,3d后给予抵克力口服,持续服用3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各指标变化。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能够自理,心功能等级降低I-Ⅱ之间,活动基本不受限;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等级改善1个级别,活动受限;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心功能级别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中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36例(92.31%);参照组中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31例(79.49%);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47,P<0.05)。

2.2 治疗后心功能各指标变化

治疗后,研究组LVEDD、LVPWT、LVEF、IVST、LVMI分别为(51.4±3.1)mm、(9.0±0.3)mm、(11.4±0.5)%、(11.6±0.6)mm、(140.3±14.2)g/m;参照组各指标分别为(57.9±3.4)mm、(10.5±0.5)mm、(10.2±0.7)%、(11.7±0.5)mm、(148.5±13.6)g/m。 研 究 组LVEDD、LVPWT、LVEF、LVMI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IVST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增加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病因尚未明确,主要诱因为心肌缺血,发病机制为冠脉阻塞、心肌细胞坏死,导致心肌细胞发生病理性肥大,收缩功能出现障碍[3]。临床上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但由于该病病程漫长,心力衰竭症状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本次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冠状动脉支架、常规西药联合治疗,效果突出。冠状动脉支架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使用的器材,由导线、导线前端微囊构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冠脉支架的不断完善,经历了由金属支架-镀膜支架-可溶性支架的发展过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首选治疗方法[4]。其原理为通过血管穿刺将导管置入病变血管内,充盈球囊,使狭窄血管扩张,放入支架,疏通梗塞狭窄血管,改善血流循环,缓解心肌缺血情况,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减轻患者痛苦,有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5]。经过冠动脉支架治疗后,患者心功能等级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2.31%,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LVEDD、LVPWT、LVEF、LVMI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IVST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疗效突出,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各指标,增加心脏功能,缓解患者水肿、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创伤小,安全性高。

[1]张标.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6):100-101.

[2]苏亚娟.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9(32):101-102.

[3]贾金烁.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4):106-107.

[4]谭晓红.关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临床效果的研究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22):77-78.

[5]曹春宝.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持续性心房纤颤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5,35(5):41-42.

猜你喜欢
心肌病冠脉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