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改革在高级会计学课程中的探索

2018-01-27 11:15喻晓宏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3期
关键词:会计学研讨议题

喻晓宏

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持续趋同的背景下,在经济业务全球化的环境下,培养复合型的高端会计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为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终生学习能力、积极创新精神、具有全球视野和良好沟通技巧、积极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端会计人才,目前的会计本科教育有必要从多方面加以改革,如会计教育目标应该有所转变,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有所调整,会计课程的授课方式多样化等等。

从课程的授课方式来看,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授课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和分析,并辅之以黑板板书。近年来相继运用在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技术,也只是教学手段的改变,教学中还是几乎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动的参与并不多。高级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充分相结合的课程,为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使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如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等,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本人在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中,专门开展了研讨式教学改革,并取得一定效果。现本人结合个人经验,介绍研讨式教学在高级会计学课程的运用。

一、研讨式教学简介

1.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难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展开课堂讨论与交流,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方式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教师事先应设计好研讨议题,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巧妙地指点,学生通过抽丝剥茧方式层层递进达到知识点,最终达到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

2.研讨式教学对于高级会计学课程的意义

(1)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促使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提升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我国很多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会计人员将面临更加多元化、开放性的大环境,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复杂性将大大提高,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将大大提高。如参与一带一路的企业需要会计人员提供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会计信息来帮助企业制定全球范围的发展战略(包括财务战略),和开展全球业务获得所需的财务支持,而这些要求都与财务报表(主要是合并财务报表)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人员较高的素质要求不仅仅来自环境的巨大变化,更多的是来自用人单位切实的要求。

(2)相关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的持续国际趋同也对这门会计核心课程的授课带来较大冲击,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套期会计)近几年一直在变化而且变化较大,这种变化已经成为常态化。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大学学习期间就适应,他们必须锻炼从而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适应能力,以越来越强的职业判断能力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会计准则等一系列规范。

(3)高级会计学课程内容的深度

《高级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内容主要是围绕复杂、特殊经济业务的处理,它是会计学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延伸与深化的课程,特点是难度较大、涉及面较深、信息量十分丰富。掌握好高级会计学的课程内容既需要一定会计理论支撑,又需要一定相关领域如金融学、风险管理等知识储备,对本科学生来说达到这些比较高的要求有点难。

在这些客观因素的压力下,在本科教学阶段训练与传授学生熟悉会计理论与掌握职业判断精髓有一定难度,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都有帮助的研讨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尝试。

二、研讨式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过程

1.研讨式教学总体设计

研讨式教学方式,试图将教学过程从教师的单向讲授改变成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点评总结为辅的双向式教学方式。具体实施过程:首先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中有一定实践争议的、有一定理论分歧的知识点设计相关议题,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多途径寻找资料文献;然后要求学生上交小组作业并通过PPT展示和公开演讲发表多元化的观点和见解并适度讨论,此过程既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注重学生表达和说服的能力。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人特地将学生参与研讨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并将平时成绩百分比提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也更利于研讨式教学改革的推行。

2.制定研讨式教学方案

课程明确要开展研讨式教学改革,首先应确定教学改革方案,包括:(1)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研讨课程内容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在课程教学日历中单独列示设置的研讨课程;(2)根据课程内容的重要性程度与复杂性,设计课程讨论议题;(3)教师应设计相关研讨议题和研讨步骤,包括研讨题目、分组(大都由学生自主组合)、时间分配、研讨交流、指定的参考文献、考评方式与标准,并在研讨前两星期告知学生,使得学生有充分时间准备。(4)把学生参与研讨课程纳入学生期评成绩。为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设计相关课程研讨议题后,本人提出将参与课程研讨表现纳入学生平时成绩,并申请将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比例上调到40%。

3.研讨式教学中议题的设计与开展

研讨教学包括有四个环节:(1)设计研讨议题。研讨议题的设计在研讨式教学中地位很重要。高级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研讨式教学,一般来说信息量较大、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的章节比较适合。在设计研讨式教学议题时,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又要让学生能够接触并深入思考。本人已经结合课程内容与我国经济实践设计了相关讨论议题,具体为议题一:同属国资委最终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合并是否属于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议题二: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比较及我国为什么选择权益结合法;议题三:商誉的性质与会计处理思考;议题四:子公司判断流程。这些问题或者理论性很强,或者问题与我国国情有着密切联系,或者是理论发展指导下的新实务要求。(2)指导学生准备。尽管研讨式教学中课堂的主角是学生,但并不意味着老师真的可以置身事外。为保证教学效果,老师本人应该具有发散性思维,平时阅读较多文献和关注我国经济实践中的一些突出案例,并设想各种讨论内容与结果。研讨议题在讨论前两周交给学生,并提出相关要求。为达到教学效果,本人会指定学生阅读或浏览一些专业期刊和专业网站,学生可以通过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分析文献了解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并结合我国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自由发言充分展开讨论,为理解课程内容打好基础,并在研讨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和深入思考能力。(3)研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把握。研讨中教师尽量充当引导者、启发者,多鼓励同学自己思考、自己找答案,不禁锢同学的思维。讨论分析时,教师不要以权威者自居,不轻易参与讨论。(4)总结。在最后的总结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详细的评判,而且以鼓励为主,对于学生的不当观点以适当方式进行分析,切忌直截了当的批评。同时对于学生的讨论表现,引导学生自主交叉评分,评分标准有发言内容的全面性与理论性、PPT课件完成情况、发言表达的流利与否。

4.研讨教学与课程考核改革相结合

《高级会计学》课程理论与实务兼顾,教学内容多且较深奥。课程考核难以面面俱到,理论性知识、专业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课程内容很难完全体现在一次考试中。为解决上述问题,也为了推广研讨式教学改革,本人对课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将学生参与研讨式教学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力求通过此次改革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该课程难点、重点的掌握,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学期初本人就强调同学参与研讨的表现将计入课程考试成绩,学期之初时向教务处申请将平时研讨的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且比例上调到40%。课堂教学时,本人发现学生深受激励,在课堂讨论、制作PPT参与分析、编制思维导图等时,经常为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与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答疑讨论”栏目中探讨,教学互动中对本人的上课有很大帮助,因为我能发现学生的不足与自己教学中的失误,及时改进教学。同时大部分学生态度认真,充分参与,完成及时;课堂讨论、PPT制作、思维导图、合并工作底稿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都比预期要好。

三、研讨式教学改革实践的思考

1.研讨式教学改革对于学生的意义

参与研讨式教学的大部分学生态度认真,充分参与,完成及时。课堂讨论、PPT制作、思维导图都比预期要好。一些学生通过查找文献、课外阅读等方面学会拓宽思维视野,创新思维初见端倪,对一些会计理论逐渐感兴趣,为继续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开端。从学生研讨过程来看,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最可喜的是在课程期末考试结束时,通过所有同学的努力,及格率100%,优秀率大大超过本专业的平行班级。

2.研讨式教学对于教师的意义

研讨议题的选择是决定研讨式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也考验着授课老师的视野和知识底蕴。为此本人一方面关注会计准则的重大变迁,一边关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思考,这无疑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范畴和理论深度。课程授课时,本人发现学生参与课程研讨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课堂讨论、制作PPT参与分析、编制思维导图等时,会为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与我在网络教学平台“答疑讨论”栏目中探讨,教学互动中对我的上课有很大帮助,因为我能发现学生的不足与自己教学中的失误,及时改进教学,教学经验有了较大提高。

3.研讨式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与困难

研讨式教学的不足:由于课时有限,研讨式教学过程中研讨内容还不够全面,内容集中在会计理论方面,缺乏对会计综合案例中职业判断的研讨;研讨方式还不够多样化,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研究式等各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没有全面运用。

研讨式教学的困难有两个方面:首先研讨式教学实践特别适合在小班教学,在扩招后的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教学班级人数超过70人以上,大课堂极难开展研讨式教学,即使开展也不能保证效果。另外就是研讨式教学内容在目前很难和经济业务案例结合,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核心能力在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但这种基本能力的训练需要真实或高度仿真案例的配合。为解决这些问题,第一必须开展小班教学或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讨式教学;第二则要求老师积极关注我国经济大背景下公司的重大会计实践活动,不能闭门造车。

参考文献:

[1]佘晓燕.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分析.中国农业会计,2011,10:55-58.

[2]杨政,殷俊明.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会计研究,2012,1:25-35.

[3]程昔武,纪纲.会计准则趋同中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商业会计.2014,7:9-12.

[4]伍光磊.本科会计专业研讨式教学及其策略选择.商业会计.2015,18:126-127.

[5]胡静.研讨式教学及其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实践探索.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298-299.

猜你喜欢
会计学研讨议题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案例研讨课的困境及未来走向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