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01-27 11:15周曙光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3期
关键词:会计学实务实训

周曙光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内部控制实务的发展,产生了对内部控制人才的巨大需求。然而,内部控制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内部控制人才供给不足问题,成为制约内部控制质量持续提升的瓶颈。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加大内部控制人才培养力度、创新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内部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内部控制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以期能够适应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的需求,为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输送急需的内部控制人才。

二、内部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设计不合理

由于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架构、运行机理、经营理念等方面具有诸多不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实际上,财政部联合其他部门针对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分别发布了相应的内部控制规范,正是深刻地体现出这一理念。当前高校内部控制方面的教材虽然较多,但是主要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为主线展开,很少专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容,显然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不相符合。

(二)对内部控制课程重要性的认知不足

与内部控制在实务界的快速发展相比,内部控制在教学领域的认识还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第一,虽然大部分高校将内部控制课程纳入了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当中,但是多数高校只是将其作为选修课程,显然对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第二,内部控制课程的课时量一般控制在32个课时以内,由于内部控制的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强、知识面较广、内容较为抽象等特征,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较为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三,学生尚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课程的重要性,将其视为“边缘性”的课程,在学习时不愿投入足够的时间,而是过多地关注于各类资格(或职称)考试类、注册会计师考试类的课程。

(三)实践环节弱化

实践操作是强化理论知识、增强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实训教材的编写、实训案例的开发、实训课程的设计等,主要围绕会计学基础课程展开,导致了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较为弱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另外,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主要被安排到一些基础性的岗位,一般不会参与到重要的会计岗位或其他管理岗位,导致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内部控制课程内容体现了原则导向的特征,强调的是权变理论思想,这就对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均提出较高的要求。然而,高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普遍采用“高校到高校”的模式,多数高校会计学教师毕业之后直接参与教学工作,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在授课时往往是“纸上谈兵”,对于内部控制这门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很难准确把握,制约了内部控制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加强内部控制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是提升内部控制教学质量的基础。内部控制教材内容的设计要统筹兼顾,不能过于强调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因此,在编写内部控制教材时,应当增加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体现出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内部控制的需求。此外,内部控制教材建设过程中,还应当编写与教材配套的实训案例,并借助于网络工具持续更新内部控制教学案例,进而为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支持。

(二)优化课程设计

内部控制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高校在安排内部控制课程时,务必使学生已经具备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为了提升学生对内部控制课程重要性的认知,高校应当将内部控制作为必修课程,并且不少于3个学分。此外,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系统地掌握内部控制基础理论与运用方法,高校还应当增加内部控制课程的课时量,原则上不少于48个学时,其中:理论课为32个学时,实践课为16个学时。

(三)改善教学方法

1.比较教学法。内部控制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当注重比较教学法的运用。第一,系统讲解内部控制与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差异,引导学生掌握这一理念:会计学强调的是规则导向,要求相关单位必须遵守会计准则;而内部控制是以原则为导向,相关单位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来设计不同的制度。第二,系统比较企业内部控制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差异,以便学生掌握各自的特征,从而适应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的需求。第三,系统比较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报告等方面的差异,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财务报表审计特征的认识,也便于学生理解内部控制审计的特征。

2.案例教学法。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为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内部控制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当紧密结合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步伐,搜集、整编、开发一系列代表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广的典型案例,形成内部控制教学案例库,并持续优化、及时更新案例信息。在案例选择时,案例内容要紧扣各章节的主题,使其能够将重要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四)重视课程实践

模拟实验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近乎真实的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部控制的授课教师应当注重模拟实验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对会计实验室进行改造与升级、购买相对成熟的内部控制实训软件、编写实训案例等方式,强化内部控制课程实践。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会计实务人员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分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的经验;在符合学校要求的情况下,聘请会计实务人员直接讲授内部控制课程的一部分内容,例如理论课由本校教师讲授,实践课由外聘实务专家讲授。

(五)注重师资培养

内部控制师资培养是保障内部控制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相对来说,从事内部控制理论与教学研究的教师较少,导致该领域的师资储备相对短缺,进而影响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内部控制师资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本校内部控制课程的授课教师到国家会计学院(北京、上海、厦门)进行集中培训;第二,高校应当依托于学校的实习基地,选送内部控制课程的授课教师到实习单位锻炼,以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田莉杰.《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0):209-210.

[2]雷金英,李莉.《内部控制课程》“四位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05):121-124.

[3]王李.“内部控制”课程的研究型教学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9):63-65.

猜你喜欢
会计学实务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