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培养些什么之我见

2018-01-27 20:56王彦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乘法习惯数学

王彦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告诉我们小学数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总结如下: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正如洛克所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所以,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就会成为我们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甚至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归结于自己的好习惯。因此良好的习惯,对于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良好的习惯包括:课前准备的习惯,课上的习惯和课后巩固的习惯。这里我着重讲课堂上认真听讲和思考及观察的习惯。集中注意力听课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上课听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听老师讲课,必须要全神贯注,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二是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掌握他人发言的重点,及时做出评价。积极思考的习惯 ,思考是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条件。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养成质疑与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 73×103-73×3,我一下子说出了答案。当学生对此感到惊讶时我告诉他们老师能这么快说出结果?(运用乘法结合律)这其中有小秘密,想知道的话我们来一起找?好奇心促使孩子们一下子急于找到其中的秘密,于是我引导学生对这一组数字进行比较,最后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找出了这个秘密。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光彩,我知道此时他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对数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善于认真观察的习惯,观察对学生学习知識、发展智能起着重要作用。要教会学生善于调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变无意为有意,把生活带到数学中来,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如教学正方形的周长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四条边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主动参与的习惯 ,参与就是合作学习。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动手操作在数学课中是非常重要。它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锻练学生形象思维,协调其左右脑并使整体能力得到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习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目标明确。在动手操作前,要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及解决的问题;二是自主探究。尽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方法得当。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出注意事项;四是善于归纳。要指导学生从具体的操作中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结论,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五是适当的评价。适当的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动手的能力。

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它是一个存放在大脑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偱偱善诱,使每一位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受益终生。

二、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学习知识中培养能力

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学教练”教学模式,出示自学目标和自学要求以后,让学生先按照自学要求和方法提示学习例题,先学明白的学生可以讲给其他同学听,老师在倾听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及时提示和更正。当课堂上给予学生越来越多的表达和思考的机会,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而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

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如开 展数学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探索教学规律,发现规律,增强学习兴趣。又如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小知识,如古老的数学计算方法、数学符号来源,数学家们的生活片 断、诗歌中的数学,让学生领略数学的丰富世界,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三、借助操作促进数学理解,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数学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数学理解。在平时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制作这样一些学具,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引导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会列出乘法算式“4×2”来解决“有多少人坐飞机?”的问题,却说不清楚“4×2”所表示的意思。于是,我利用学具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读懂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后,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道理。接着引发学生思考,三个房间分别住着2个人、3个人、4个人,这里能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加数不同时,不能用“乘法”计算。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中,积累乘法的学习经验。又如,学习《倍的认识》时,“倍”是比较抽象的,当学生在理解倍的含义有困难时,动手操作是比较好的活动。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租船》一课时,结合问题情境:21人要乘船过河,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我让学生借助小棒和小圆片操作探究(小棒代表小船,圆片表示人),学生很快发现5条船不够,应该再加1条船。这是有余数除法中的“进一”现象。总之,为了在课堂上读懂学生,更好地实施教学,教师必须能提出激发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更好地倾听学生的思维过程,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了解和懂得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情感

数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一片有志之士自由飞翔的广阔天地。数学的足迹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家的故事也像数学本身一样,神秘动人,发人深思。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数学家尤其是解放以来许多数学家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我给学生讲了陈景润的故事: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闽侯镇的陈景润,在所有的学科中,他特别喜欢数学,只要遨游在代数、几何的题海中,他就能够忘却所有的烦恼。他上初中时有一次,沈元老师向学生讲了个数学难题,叫“哥德巴赫猜想”,并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听了这句话后引起了陈景润的深思,经过刻苦钻研,无数次的论证,最后陈景润的关于(1+2)简化证明的论文终于公开发表了!“陈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数学界引起轰动,专家们给予他极高的评价。他用自己的“陈氏定理”向世界证明,我们中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学生听着故事被陈景润对数学的痴迷,对祖国的这份深情所打动,同时他们也记住了: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数学课堂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习惯,能力,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追述。了孩子的明天,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到每一个点,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收获 “硕果”,受益一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乘法习惯数学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上课好习惯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